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郘亭书画经眼录》的发现及其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张剑 参加讨论

    莫友芝(1811—1871)是晚清宋诗派的代表诗人,同时也是集文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书画学、金石学、版本目录学等于一身的著名学者。关于他的目录学著作,最为人熟知的便是《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和《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前者经傅增湘先生订补、傅熹年先生整理为《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199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系莫友芝对平生所见的多种宋元精刊本或抄本、手稿所作的记录,或释题概要,或考订源流,或品评优劣,或录写其序跋、印鉴,凡130余种,深受藏书家重视。该书附录两卷,一卷为书衣题识,系莫友芝对家藏的部分古籍所作的题识,一卷为《金石题识》,系莫友芝对所见所藏的历代金石拓片的题识,都颇有价值。该书没有点校本行世,学者利用颇为不便,应予专门整理。莫友芝的目录学著作,还有一部重要的手稿经常为人提及,但下落不明,被疑散佚人间,那就是《书画经眼录》。
    


    莫友芝同治十年(1871)九月在扬州辞世。次年二月,弟莫祥芝、子莫绳孙载其柩归于贵州,六月,葬于遵义县东八十里青田山先茔之次,并请张裕钊撰写墓志铭,墓志中提到友芝生平著述编订未竟者,就有《书画经眼录》。之后,黎庶昌《莫征君别传》、陈田《莫友芝传》、民国年间《贵州通志》均提及《书画经眼录》,《贵州通志·艺文志》还分别录存莫绳孙和凌惕安的两序如下:
    右东吴曹弗兴以下书画数十种,盖先征君自咸丰乙卯客贵阳已后,及京都、江南所记,或阅诸藏家,或觏之市肆,或已加跋语复继以诗歌,或略评陟其善劣,亦有未及品论者。获观时有从容卒暂之别,第随笔录记备检览,谓不足成书,故未删定。兵燹后,秘籍琅函,益多毁失,吉光片羽,流落人间,真鉴好古之士,争相珍弆,佥谓此虽卷帙无多,而吴、唐、蜀、宋名迹,赖是编以传者实伙。应亟付梓人,用公同好。爰谨录为四卷,更就所见别录为二卷,敬附于后。同治甲戌中秋第二男绳孙谨志。
    独山郘亭莫先生以同治辛未卒于扬州,而学者悲思,天下响慕,片言遗文,奉若球璧。其仲嗣仲武复于墨经中足成先生未经删定之书三种,曰《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曰《书画经眼录》,且就所见辑为附编,以嘉惠士林,可谓善继善述者矣。《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当于癸酉七月刻于金陵,足备目录家之参订。惟《书画经眼录》适仲武以应官樄㯌,未及绣梓,荏苒遂六十年。顾其中于吴、唐、蜀、宋名迹颇可考见,又为先生精神所寄,未可听其终阙。今年春,驰简寻求。仲武嗣君经农邮政见属,辞恉凄婉,受书三叹,自亦以为历劫沧桑,甲子一周,此稿获归于我,则播行之事,岂他人任?因详加校雠,重付写官,而原稿之间有待于编查者亦为之检讨记识、脊伦节比,以如其旨。综览一过,足豁心眸,乃举以授梓人。人生快事,孰逾于此?独憾当时摄影术未入中土,未能各着其迹象以显其神奇,此则时代之所使然,而无可如何者也。即观全书所辑才数十种,以先生之闻望所至,群流镜仰,争贡所庋以求鉴定者比比也,而所见尚仅止于是,他何论焉!余以民八如故都,见武英殿所陈列历代名迹无虑万千,向所称天府之储民间无由得见者皆获躬与其盛,心醉而神移者若而日。此盖时代之赐也,若论眼福则后来者居上矣。安得起先生于九原,一一评骘之,以估定其价值,庶几是人是物两不相负耶。诚以书画一事,学也,而几于道矣,非性灵、学问、道德兼而有之,不足以臻上乘而流传于后世。亦非具斯三者,神与古会,不足以言识别。先生生平造诣既足垂致千古,而眼力复高出于一时,书画经其品题,真乃相得益彰,若斯编者是也。校既竟,因书所怀以为缘起。民国二十有二年十月。
    两序均称该稿已付梓,但据凌序可知莫序本并未梓行,而凌序本今经多方普查,发现似亦未面世。黄万机先生的《莫友芝评传》(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论及这部稿本时亦云莫序本和凌序本“并未梓行问世”,并云“稿本至今下落不明”。不过,莫友芝的原稿本并未丢失,他去世后,有一批手稿落到幕友杨岘手中,后辗转播迁,入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文学研究所善本室,其中就包括两册《书画经眼录》。不仅如此,通过调查发现,莫序本以及莫序本之前的两种整理本也都尚存人间,它们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只有凌序本不知所终。以下分别就诸本流变、内容价值、校勘整理等问题予以撮述。
    


    现存书画经眼录稿本、钞本,笔者所知的有四种,按编订时间顺次为:
    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郘亭书画经眼录》,稿本,两册。
    藏于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的《郘亭书画经眼录》,残钞本,一册。
    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书画经眼录》,钞本,三册。
    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书画经眼录》,钞本,四册。
    这四种稿本和钞本中,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郘亭书画经眼录》稿本应属后三种钞本的祖本。该本第一册封面两行题字,一行作“郘亭书画经眼录”,次行字体稍小,作“郘亭先生稿本”,当系后人题写。扉页题“郘亭书画经眼录”,下钤“放情丘壑”白文方印。正文为蓝行线无格纸,双蓝鱼尾,版心为“郘亭集”,每半页十二行,行字不等,共六十六页。收三十五种莫氏经眼的书画叙录,首起《褚临兰亭黄绢本》,末至《王石谷临唐人着色山水十二幅》,有涂抹删改,天头地脚时有校记文字,每种书画叙录前后中间各钤有“友芝私印”、“莫氏子偲”、“莫友芝印”、“则心弟五”、“郘亭”各类印不等,以“友芝私印”、“莫氏子偲”数量最多、总计数十百处,为莫友芝手稿无疑。
    第二册封面亦两行题字,首行题作“郘亭书画经眼录又一册”,次行字体稍小,作“郘亭先生稿本”。扉页题“书画经眼录”,正文纸同第一册,共四十六页,收有十八种莫氏经眼的书画叙录,首起《东坡画醉翁亭记横卷》,末至《钱南园先生五札卷》。每种书前后分别钤有“莫五”、“其名曰友”、“莫氏子偲”、“友芝私印”、“莫氏子偲”等各类印记,以“友芝私印”、“莫氏子偲”数量为多。该本亦系莫友芝手稿。
    两册共收有莫友芝经眼叙录的各类书画之作五十三种,未按年代顺序编排,系友芝随遇辄录的草稿本。
    台湾地区所藏《郘亭书画经眼录》系残本。据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稿》载:该本大半为朱丝栏有格稿纸(少部份为紫格),其版匡大小不一,行数、字数亦有不同,行间多删改涂抺,封面题“郘亭书画经眼录”,前有目录四叶,首叶首行顶格题“书画经眼录”,次行低一格题“上卷目录”,下越六格题“独山莫友芝子偲”,附钤“友芝私印”,其后内叶中插有“下卷目录”及“附卷目录”。卷首目录第三叶贴有浮签云:“目四页。卷一六十六页。卷二六十四页。附录四十五页。共百七十九页。”卷末有莫绳孙跋文,内容大致同前录《贵州通志·艺文志》中所收莫序,惟末句“爰谨录为四卷,更就所见别录为二卷”此处作“爰谨略次为二卷,更就所见别录为一卷”,后署日期也非莫序中的“同治甲戌中秋”,而是“光绪戊申(1908)中秋”。有意思的是,该跋同时又重见于本册目录后,但却将“二卷”改为“四卷”,“别录为一卷”改为“别录为二卷”,后署日期“光绪戊申”也以墨笔涂去,改为“同治甲戌”,也就是说,经过改后的序跋内容已与贵州通志所收的莫序相互一致了。可见莫绳孙对《郘亭书画经眼录》的整理时间,并非在同治甲戌,而是在三十四年之后的光绪戊申。至于莫绳孙为什么要做如此的修改,暂时还不清楚。
    遗憾的是该本并非足本,仅存八十六页,远远少于浮签所说的“百七十九页”,且手迹潦草,涂改删抺之处比比皆是,当系莫绳孙的首次整理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三册本《书画经眼录》钞本,有目录,无序跋,共四卷,其附录不分卷,虽有涂抹勾划,但誉录相对工整。前两册为莫友芝书画经眼叙录,每册各两卷,第一册为卷一、卷二,首起《吴曹不兴山水横卷》,终至《吴冠英绘姚石甫都转谈艺图》。正文凡六十六页,多系紫格纸,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版心无字。正文首页顶行题“书画经眼录”,钤“独山莫氏图书”朱文印,下方题“独山莫友芝子偲”,钤“其名曰友”朱文印。第二册为卷三、卷四,自《元赵文敏画天冠山诗横卷》起,至《钱南园先生五札卷》终,正文凡七十九页。首页顶格题“书画经眼录卷三”,钤“独山莫氏图书”朱文印,下方题“独山莫友芝子偲”,钤“其名曰友”朱文印。正文亦多紫格纸,间杂部分红格纸。两册文字囊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稿本的所有内容,并按时代顺序排列,且多《唐人写本说文解字木部六纸横卷》、《明杨文襄江墅兴诗卷》,《明杨忠愍公记记开煤山稿并诗册页》,《查二瞻山水册叶四幅》、《明史忠正行书楹联》(自学古贤修静节,唯应野鹤识高情)五种叙录,共五十八种。
    第一册另有这四卷的总目录三页,红格纸,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目录基本与正文内容相应,但亦有不一致处,如卷三《元赵文敏临褚枯树赋册子》,卷四《梅石居邓石如石交图横卷》、《吴冠英绘姚石甫都转谭艺图》均有目而无内容,而卷四《明杨文襄江墅兴诗卷》,《明杨忠愍公记记开煤山稿并诗册页》则有内容而目录中未标示。
    第三册题作“书画经眼录附录”,下钤“独山莫氏图书”朱文,“其名曰友”朱文。不分卷,正文凡七十八页,杂用紫格稿纸、红格稿纸,均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另有部分版心镌有“黔诗纪略”的稿纸,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三字。共收莫绳孙经眼书画叙录二十八种。起《唐人写佛经一卷册页》,止于《罗两峰方白莲夫妇画册》。该附卷前有目录,但不全,只有《朱竹垞先生临曹景完碑横卷》、《成亲王书饯吴谷人旋里诗册页》、《龚半千画法并柴文画说册页》、《王安节绘浣花余馥山水册页》、《石涛墨笔山水花卉册页》、《郑慕倩山水册页》、《罗两峰方白莲夫妇画册》、《张怀白绘李申耆萧子滂诸君同舟图横卷》八种,且《张怀白绘李申耆萧子滂诸君同舟图横卷》缺少正文。
    值得注意的是,此三册钞本前两册抄录相对工整,惟“卷一”、“卷二”、“卷三”、“卷四”系后来添改,目录处“卷一”系由“卷上”改来,“卷三”系由“卷下”改来。第三册附录未分卷,且字迹潦草,涂改处甚多。可以认为,此三册钞本当系以台湾地区所藏郘亭书画经眼录抄录而成。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四册钞本《书画经眼录》,系莫绳孙准备付梓前的定本。四册均系红格钞本,无钤印,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誉写工整,且贴有许多浮签,告知排印时需要注意的诸多事项,如第一册内就贴有一则浮签云:“排版时注意:凡各卷目录及每卷首二行之书名、卷次、著书人姓名均用较大之字,例如……;凡标题业经加有——号者用较大之字,例如……;凡原稿注有——号于两横格之间者应改为(),例如……;凡有△号之处应空一格;凡有□号者所以表示缺文,应照式加□号;凡原文顶格写或低一格及低二格者均照式排写;凡行末有[]号者次行之文应另行排写。”第一册有五页总目录,包括莫友芝《经眼书画叙录》四卷目录和莫绳孙《经眼书画叙录》二卷目录,四卷目录与二卷目录之间有绳孙序,序的内容完全同于《贵州通志》所收的莫序。
    第一册正文凡六十页,包括卷一、卷二,首起《吴曹弗兴山水横卷》,终至《宋拓颜鲁公书李含光碑》。第二册正文凡六十三页,包括卷三、卷四,首起《元赵文敏书天冠山诗横卷》,终至《吴冠英绘姚石甫都转谭艺图横卷》,为莫友芝书画经眼叙录,内容与三册本所收基本一致,但三册本原来有目无内容、有内容缺目者皆已补出。卷二末尾多《宋拓李北海书叶有道碑》、《宋拓颜鲁公书李含光碑》两篇叙录(三册本仅在卷二末尾记录此两篇叙录标题,无正文,总目录中亦未标示),这两册共收莫友芝经眼的书画叙录四卷六十种,每卷首页均题作“书画经眼录卷´ 独山莫友芝子偲”字样。
    第三册附录两卷,系莫绳孙经眼书画叙录,前又重列附卷目录两页。正文凡七十三页,起于《唐人写佛经一卷册页》,终于《张怀白李申耆萧子滂诸君同舟图横卷》,然该篇无正文,惟有眉批“下接另册。”两卷卷首分别题作“书画经眼录附录卷上”、“书画经眼录附录卷下”,
    第四册共十页,仅录《张怀白绘李申耆萧子滂诸君同舟图横卷》内容,系第三册末尾眉批“下接另册”,实应与第三册合为一册。第三册、第四册内容比三册本略多,共有莫绳孙经眼书画叙录三十种。
    综上所述,四册本似为三册本的誉钞待印本。另外,四册本附录两卷的内容有的是光绪年间事,如《元赵仲光桃园图明文征明仲春桃花源记合卷》一篇即云:光绪戊寅,绳孙自金陵移寓邗上,始装附赵卷之后,遂成联璧。”这也有力证明了序言中所云“同治甲戌”时间之不可信。概后三种钞本,实际编成时间均应在光绪戊申(一九○八)年前后也。
    


    从莫绳孙实际编成《书画经眼录》的光绪戊申年计算,距今也已经一个世纪了。即使如此,今天我们来重新审视和整理这部书画目录学著作,仍然不无意义。
    首先,它是过去历史的一种再现,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书画的流播和今天的书画收藏品鉴有一定帮助。莫友芝是一位态度严谨的学者,它在《书画经眼录》中不仅详细叙录所经眼书画的材料、尺寸、印记,还时有言简意赅的精彩品题。如杜甫是著名的大诗人,但其书法作品却人间罕睹,《书画经眼录》卷一即有《唐杜工部赠太白绝句直幅》的记载。在这则叙录中,莫友芝不仅详细描述了这幅书法作品的用纸、尺寸、题款样式和各种钤印,还摹录了原作文字:“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天宝壬午三月有四日,子美杜甫为青莲学士造并书。”然后又抄摹了赵孟頫、文征明、梁清标、王鸿绪、姜宸英、查士标、吴荣光、赵怀玉、林则徐、王柏心、郑珍等人的题跋和印款,并指出姜宸英和查士标题跋不可信。最后品题说:
    观“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之句。此老未尝不以能书自负,特著录无闻耳。此迹沉着雄异,与世传太白草书《春日醉起言志诗》之超逸绝尘并称诗境。惟纸色有烟墨痕,质转坚好,不类千余年物。讵谨秋作春书、“有”上夺字如经巢所疑也。旧箧丹漆虽剥,而升龙题篆敻异近今,泰泉蒙赐授受不诬,即出明前好手,亦弆藏家所当珍也。咸丰乙卯冬十月,唐鄂生孝廉出之重观,因记。郘亭友芝。
    这种利用纸质颜色和原作品文字上的矛盾、以及诸人题跋中的书法特点等,辨出原作和部分题跋都系作伪之物的作法,不接触原件和没有精深的学识是不太可能做到的,莫友芝的品题也为我们正确鉴赏这幅书画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再如《珊瑚网》卷二七、《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一、《壮陶阁书画录》卷三都曾著录《宋徽宗明皇训子图》,并载有赵孟頫题跋:
    宣和帝手摹《唐明皇训子图》,设色不甚深,而人物古雅,笔意精巧。图中隐几而坐者,天颜肃穆,目力注视,奕奕有生气。童子媚好静秀,展卷畏笃。一武将拱立,丰下而谨,若不敢肆者,然可想其搴旗杀将之力。余一侍僮、二介士,皆各得其意,风神态度,可与顾、陆争衡,真英笔也。后跋亦出手书,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细玩之,信不在李重光下,诚足珍矣。元贞四年八月既望,吴兴赵孟頫书。(据《珊瑚网》录)
    但据看过该画影印本的王连起先生说:“画即伪劣,跋更无凭乱造,无一笔似赵,乃清人向壁所构。”(《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第2期《赵孟頫书画真伪的鉴考问题》)王先生是凭经验判断画与跋皆伪作,但还缺乏一定的文献佐证。《书画经眼录》卷二中,有对《宋吕拙明皇训储图》的详细叙录,对比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所谓的《宋徽宗明皇训子图》不过是作伪者对《吕拙图》的仿作,而所谓赵孟頫的题跋也系作伪者抄袭改编宋人林复的跋语而成,《宋徽宗明皇训子图》及赵孟頫跋语虽非向壁所构,但的确是伪作。其它像《唐褚临兰亭绢本》、《宋米南宫书海岱楼风雨横卷》、《宋拓李北海书叶有道碑》等,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书画的原始面貌、流播过程,以及别其真伪、赏其妙谛,也都提供了帮助和依据。正如凌惕安序所云:“诚以书画一事,学也,而几于道矣,非性灵、学问、道德兼而有之,不足以臻上乘而流传于后世。亦非具斯三者,神与古会,不足以言识别。先生生平造诣既足垂致千古,而眼力复高出于一时,书画经其品题,真乃相得益彰,若斯编者是也。”
    《书画经眼录》在文献学上也具有较高价值。莫友芝所叙录的作品,有的尚在人间,有的则只能通过莫氏父子的叙录了解一二了。正如莫绳孙序所说,《书画经眼录》“虽卷帙无多,而吴、唐、蜀、宋名迹,赖是编以传者实伙”。其实即使《书画经眼录》中叙录的元明清书画名迹,又何尝不是如此?如卷四的《钱南园先生手札卷子》、附录卷上的《明姚恭靖小楷书童中州和陶诗长卷》等,即使单纯从文献辑佚上来说,也均可补入钱沣和童冀的别集中去,特别是《明姚恭靖小楷书童中州和陶诗长卷》,所录童冀《和陶诗》竟达九十九首,其中仅有数首见于现存的《尚絅斋集》中,这些《和陶诗》,不仅能极大地丰富人们对于童冀本人的认识,而且也使人们对元末明初诗坛盛行的和陶之风增进了了解。此类补辑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即使有的题跋已见于作家本人的别集或其它记载,但莫氏根据书画原作直接过录的文字与印本比勘,仍有校勘学的价值。如《柴丈画说》,虽已被俞剑华收入《中国画论类编》,但因所用版本不同,且俞本没有收录论“画家三等”一节,错讹脱漏处亦复不少,莫氏叙录仍有补充对勘价值。再如《书画经眼录》所录《唐褚临兰亭绢本》中翁方纲的题跋,虽然也收入翁方纲本人的石印本《复初斋文集》卷二十七中,但二者文字有不少差异,且《书画经眼录》中所录翁跋署有日期“嘉庆九年,岁在甲子秋八月十日”,相互比勘,亦有可发之覆。
    另外,《书画经眼录》记载了莫友芝的一些活动和对于艺术的若干见解,对于我们研究莫友芝本人有一定作用。同时,它也提供了许多收藏家和相关人物的信息,有助于我们对当时社会历史的了解。如关于《唐褚临兰亭绢本》,莫友芝做了如此叙录:
    黄绢本,高七寸,长二尺,遵义唐子方先生得之晋抚兆松崖,乃宋王文惠所藏,归米海岳者。绢遍体虫蠧,而当字处犹不甚,笔墨有灵,神明焕然,每一展对,顿忘饥渇。登善奉勅临摹褉帖,今刻行数种,惟快雪堂赐高士廉一卷全用本家笔。此本亦然,其不同者,“峻领”作“峻岭”,傍有直抹,一“室”之下漏“内”字,殆以此遗误弃不进御,岂知千载下舍清臣草稿,遂无与并称无上之珍邪?米跋字字精采,家云卿翁两跋亦近元常。咸丰癸丑,先生再起湖北治兵,鬻子炯妇奁田以资行,笑语炯曰:“吾他日脱不能归款,则以此卷及所宝雪声堂遗砚当之。”明年,先生殉职武昌,炯奉持手泽,愈益悲痛,遂以“兰亭”名其书屋,亦存墨林一段佳话也。乙卯秋友芝将之都匀,道警不能进,还客其书屋者帀月,获观数过,敬书其后,十月壬辰,独山莫友芝。
    在短短三百余字的叙录中,涉及内容包括作品的材料、尺寸、面貌、流传经过,字法特征、题跋评价等,而且还记载了藏主湖北按察使唐树义(字子方)和其子唐炯的一些逸事,也为咸丰乙卯年间自己的行历留下了宝贵的线索。在手稿本的《书画经眼录》中,这则叙录后还贴有一浮签云:“大约欧、褚、薛、冯四本,并无原本,定武是欧,颍井是褚,欧、褚子孙多于薛、冯,欧之子孙又多于褚,冯本清润生动,得右军笔意,形似未必。前人以定武为绝似,又闻有开皇刻本(未见),其笔意近北朝人书。此帖岐疑太多,真不独议礼如聚讼也。所见皆褚法相似者,冯本取势过于轻利,似不如褚,前人何以妄自题品,名家自成名家面目,不必定似。”下钤“郘亭”白文印。莫友芝是晚清书法大家,尤精隶篆,他的隶书能熔篆书、魏楷笔法,人称“草隶”;他的篆书从邓石如出而又不为邓所囿,上溯汉唐,奇肆跌宕,黎庶昌谓其“分篆高骞,冰斯雄睨”。即使是行书,魏碑,也能出入前人,洒脱高古,自成风貌。这不正是他“名家自成名家面目,不必定似”书学观念的形象体现吗?
    


    《郘亭书画经眼录》的价值和意义,不难从上述见出。因此,就有必要对它进行校勘和整理。在这四种稿本或钞本中,最好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书画经眼录》四册钞本(以下简称乙钞本)为底本,而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书画经眼录》三册钞本(以下简称甲钞本)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二册《郘亭书画经眼录》手稿本(以下简称手稿本)为参校本。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乙钞本收录内容最全,誉录最清晰,编排更合理,而且乙钞本本来就是莫绳孙准备付梓前的誉定本。
    但乙钞本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在多次的誉录转钞中,它出现了一些误钞之处。如《宋苏文忠书醉翁亭记横卷》中所录谢统翼的诗跋,有一句“可怜虚愿何时遂”,乙钞本就误钞为“可怜虚顾何时遂”。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应根据甲钞本和手稿本予以校勘改正。有时也会出现甲、乙钞本同时误钞的情况,这个时候,就更要依赖手稿本了。如《宋米南宫书海岱楼风雨横卷》,手稿本的莫友芝品题曰:“右卷魄力颇足,稍未浑成,题识中字硬笔多匾锋,即刷字人恐不如此径燥,断系仿作。”但甲、乙钞本都误将“径燥”钞成了“经燥”,乙钞本还贴一浮签云:“‘经’字疑乃‘轻’之误”,其实“径”本身即有快捷之意,不必改为“轻”字。再如《宋元人书札十五纸册子》叙录中有柯九思书札,手稿本云“幸示下为感”,甲、乙钞本均误钞为“幸亦下为感。”在《书画经眼录》前四卷中,手稿本可补充或改正乙钞本的地方竟有百处之多,可见手稿本的重要性。有时连手稿本也出现了错误,那就要找其它文献、最好是原始文献来辅助校勘。如黄道周的行草《榕颂》,极难辨认,即使是莫友芝这样的书法大家,在手稿本中抄录《榕颂》内容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能认辨和误辨之处,甲、乙钞本转录时更是错讹得无法卒读,所幸黄道周的行草《榕颂》原件尚存故宫博物院,另有一种楷书《榕颂》原件藏于东山县图书馆,如果对《郘亭书画经眼录》进行整理,不妨利用上述两种《榕颂》原件的拓本。再如《郘亭书画经眼录》中的《宋朱文公书夷山诗横卷》,录有朱熹诗:歩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悟眞源行不到,倚笻随处弄潺湲。”第四句手稿本和甲、乙钞本均脱一“随”字,整理时不妨利用现存的各种版本的朱子文集予以补辑。
    乙钞本还有一点不能令人满意。那就是手稿本中对于书画钤印都尽力形象摹写,且标示白文、朱文;甲钞本钞录时虽有遗漏,但尚能不改原貌;乙钞本却只述印章文字,而对于钤印的样式,却大多略去朱文、白文的描述,给人们鉴别和欣赏书画带来不便。整理时也应根据手稿本对印章朱文、白文进行补充描述。
    (本文据笔者校点的《郘亭书画经眼录·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前言改写,该书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附:《郘亭书画经眼录》目录
    卷一:吴曹弗兴山水横卷;唐人写本说文解字木部六纸横卷;唐褚临兰亭绢本;唐杜工部赠太白绝句直幅;孟蜀黄要叔花鸟横卷;宋朱文公书武夷山诗横卷;宋苏文忠书马券;宋苏文忠书醉翁亭记横卷;宋米南宫书海岱楼风雨横卷;宋米南宫行书横卷;宋米南宫书天马赋横卷;宋李龙眠临吴道子画孔圣及七十二弟子像长卷;宋米元晖洛晴岁晚山水横卷。
    卷二:宋黄文节公转官授官勅并黄氏谱序跋;宋赵千里海山楼阁横卷;宋李晞古山水横卷;宋吕拙明皇训储图;宋李嵩萧照合作宋高宗瑞应图横卷;宋岳武穆草书横卷;宋钱舜举醉翁亭记横卷;宋钱舜举王会图;宋元人书札十五纸册子;宋元明人合璧书册二十四幅;宋拓李北海书叶有道碑;宋拓颜鲁公书李含光碑。
    卷三:元赵文敏书天冠山诗横卷;元赵文敏画马横卷;元赵文敏采芝图大幛;元赵文敏临天马图横卷;元赵文敏临褚枯树赋册子;元管仲姬紫竹庵图小幅;元管仲姬画竹里馆诗意直幅;元倪云林赠何元美诗画卷;元倪云林江南春画卷;元梅道人画竹横卷;元王叔明山水横卷;元王孤云治水图;明沈石田扁舟倚雪大幛;明文待诏落花图横卷;明文待诏临巨然山水小横卷。
    卷四:明杨文襄江墅兴诗卷;明杨忠愍公记开煤山稿并诗册页;明董文敏仿峒关蒲雪图直幅;明董文敏草书直幅;明董文敏山水横卷;明王苍若仙山楼阁直幅;明黄忠端榕颂横卷;明黄忠端草隶直幅;明黄忠端手札;明唐子畏捕鱼图横卷;明张梦晋画唐子畏小像直幅;明史忠正行书楹联(文章辉五色);明史忠正行书楹联(自学古贤修静节);明仇十洲山水横卷;查二瞻山水册叶四幅;王石谷临董仙掌云气山水横卷;王石谷临唐人著色山水十二幅;梅石居邓石如石交图横卷;诸日如墨竹横卷;钱南园先生手札卷子;吴冠英绘姚石甫都转谭艺图横卷。
    附录卷上:唐人写佛经一卷册页;摩诃僧祗律卷第二十九;孟蜀黄副使花竹明文待诏题诗册页;宋崇安胡文定公行书横卷;元钱舜举画赵太祖蹴踘图立幅;元赵文敏画马巨帧;元赵仲光桃园图明文征明仲春桃花源记合卷;明姚恭靖小楷书童中州先生后和陶诗横卷;明沈石田赠蜀藩雪栈图并诗长卷;明文待诏菊庵图山水并诗横卷;明董文敏山水并诗册叶;明董文敏手札并书札稿册叶。
    附录卷下:明莫云卿公自书诗稿横卷;明莫云卿公山水横卷;明孙雪居晚菘红叶并赞立幅;明詹景凤墨竹并诗立幅;明仇十洲为项子京画狄梁公望云图直幅;明杨龙友墨笔山水立幅;明黄忠端公手札册叶;明何玄子自书诗立幅;孙征君鹿江邨年谱叙手稿册页;禹鸿庐绘高江邨花源草堂图陈文贞撰书记横卷;朱竹垞临曹景完碑横卷;成亲王饯吴谷人旋里诗册页;龚半千画法并柴丈画说册页;王安节绘浣花余馥山水册页;石涛墨笔山水花卉册叶;郑慕倩山水册页;罗两峰方白莲夫妇画册;张怀白绘李申耆萧子滂诸君同舟图横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