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字里行间刘大观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邵福亮 参加讨论

    刘大观(1753.4.5—1834.3.23),字正孚,号松岚、行十(刘十),别号斥邱居士。河北省邱县邱城人,乾隆丁酉(四十二年,1777年)拔贡①。初仕广西永福②县令,署理象州③、马平④、贺县⑤,调补天保⑥。丁忧⑦,服阙⑧,先委治承德,旋补开原⑨县知县,升宁远⑩州知州,升任山西河东兵备道⑾,兼管山、陕、河南三省盐务,署山西布政使⑿。他和刘墉⒀(刘罗锅)同根同祖,是续《红楼梦》作者程伟元⒁的好友,也曾给曹雪芹的好友敦诚⒂的《四松堂集》写过跋,还曾为盛京将军晋昌⒃《且住草堂诗稿》作过跋或序,为尚镕⒄《持雅堂诗集》作过序,他跟翁方纲、王文治(梦楼)、洪亮吉、王昶、江藩⒅、吴锡麒、钱大昕⒆、钱杜(钱叔美)、潘焕龙、乐钧、法式善、吴嵩梁、名诗人张问陶、杨芳灿、章玉森、吴玉松、符葆森、为《红楼梦传奇》写序的吴云等大家名宦过从甚密。
    自2007年4月26日校注《玉磬山房诗文集》以来,年半“白加黑”勤谨,五百日“灵与肉”震撼。在“噼噼啪啪”的键盘敲击声中,在浩淼无垠的字里行间:
    岭外蛮笛悠扬,漓江归棹荡漾,留都古柏葱郁,邗江蓑笠飘摇,回帆雨打船头,鹾城鸟背霞曦,行脚步云飘逸,怀州燕栖王屋,娱老灯草飘忽,文集四卷更深,梅津续貂露重……
    一点点一滴滴,由零散到浑然,由一面到三维,在我的眼中、在我的梦里,走出了一个那么陌生又那么似曾相识的刘大观。他活在我心灵的最深处,他流在我眼窝的最浅层……
    一、非常人物
    刘大观,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名字;刘正孚,一个让我千万里奔袭的理由;刘松岚,一场场让我酸甜苦辣的洗礼;斥邱居士,一串让我身心疲惫的旅程;刘十,一场让我悲喜交加的寻迹……
    名字,本为名和字的合称。
    《礼记·檀弓》:“幼名,冠字。”古代人始生而有名,至二十岁成人,行冠礼加字,故合称名字。
    (一)先说刘大观的名。
    大观者,壮观;雄伟景象。范仲淹(20)《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者,亦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如洋洋大观。
    大观者,目光远大。贾谊(21)《鹏鸟赋》:“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可见,刘大观,取名立意高远,境界旷绰。
    (二)再说刘大观的字。
    刘大观,字正孚。据《玉磬山房诗文集·岭外集·子乔字我曰‘正孚’,复为字说,以明其意,古谊可感,为报以诗》,至少透露出以下几点讯息:一是刘大观字“正孚”;二是刘大观的字是子乔起的?三是子乔会是什么人呢?
    李子乔先生是刘大观的“师友加兄弟”,山东高密人,高密诗派的扛鼎人物。高密派诗人大都为乾隆“盛世”中的贫寒之士。李怀民(22)、李宪暠(23)、李宪乔(24)三兄弟并称高密诗派核心人物的“三李”,在当时诗坛上举足轻重。说他是大观的“师友”,因他是大观诗歌的最初切磋与砥砺者,对诗歌痴迷且有相当的造诣。说他是松岚的“兄弟”,因他是大观的密友。在《玉磬山房诗集》中,诸如《待李子乔不至》、《与李子乔李敬之施晋之游栖霞寺》、《得子乔镇安书》、《湘口寄子乔》、《清江怀子乔》、《怀李子乔》、《得李子乔书》、《得子乔桂林消息》、《哭李子乔》、《闻子乔死状,慨然作诗,寄李松圃》、《怀亡友李子乔》,多有出现,可见其二人关系莫逆,生死至交也。感情之深,用情之重,感天动地。难怪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子乔才情甚高,但最后死得很凄惨。天与其才,不假遐龄。子乔命短,惜哉痛哉!
    李子乔先生对刘大观,可以说,知之颇深,希冀甚重。如今字“正孚”由子乔口出,怎不让大观感动呢?虽然全诗只有短短四阕,但也确实字字珠玑,鞭辟入里,振聋发聩,耐人寻味:
    

字我兼箴我,今人如古人。训辞非表德,雅意请书绅。
    

言行如忠信,舟车任楚秦。视伊势交者,浮若路旁尘。
    “正孚”何意?
    正:正中、平正、不偏斜;正直、纯正、正当;正定、决定、考定;纯一不杂等等,凡此种种。“大中至正”,亘古不变。
    孚:信用。《诗·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为人所信服。如深孚众望。《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生观者,父母也;知观者,子乔也。
    (三)继表刘大观的号、别号
    号,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谓。
    大有可能是取自王维(25)《送方尊师归嵩山》诗:“瀑布衫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句意,大观取号“松岚”。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即有从古人名诗词赋辞中起名撷字取号的传统。甚至可以好听一点说是嗜好,难听一点说就是癖好。
    至于,他又号“行十”,大概是由其在当时同辈的兄弟们的排行而来。其亦自称“十兄”,人称“刘十”。看来,此言不虚,此理不谬。
    陶潜(26)《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大观祖籍山东斥邱(今属河北邱县),因以“斥邱居士”别号焉。
    (四)刘大观的长相
    刘大观名、字、号、别号如此,其人到底长得如何呢?我可以毫无疑问地告诉看官诸君:
    刘大观年轻时肯定是个大帅哥。四方大脸,浓眉大眼,高大魁梧,风流倜傥。暮年,体态偏瘦,精神矍铄,恰似仙翁。
    长州吴云先生在《玉磬山房诗文集·留都集·序》中对刘大观的描述是:“塞外草枯,怒马偕出,海色与山光震荡。当其登高望远,晞发轩眉,几欲乘风飞去。”
    据章玉森先生《玉磬山房诗文集·跋》描述晚年刘大观:“先生长身鹤立,银髭飘然,神观清越,见者疑为神仙中人。”
    (五)刘大观的性情
    长相如此,性情如何?官员的位置,文人的风骨。嗜酒“三百杯”、游历“半天下”、交友“满九州”,为民请命“直谏”,以人为本通“人性”。
    二、诗文清奇
    刘大观工诗善书,萧闲刻峭,卓然自立。他是当时辽东地区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三李”的重要著述如《主客图》、《二客吟》等,皆由他校刊传布。《晋唐六家五言诗选》,是他筮仕(27)前,设帐传授高密诗法时,所传抄“三李”诗之一种。他是当时高密诗派的中坚人物。
    《玉磬山房诗文集》包括《岭外集》、《漓江归棹集》、《留都集》、《邗上集》、《回帆集》、《鹾城集》、《行脚集》、《怀州集》、《怀州二集》、《怀州三集》、《娱老集卷一》、《娱老集卷二》、《娱老集卷三》等十三卷和文集四卷。其中,《岭外集》由清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先生作序;《留都集》由长州吴云先生作序;《邗上集》由扬州阮元先生序;《鹾城集》由江右陈希曾先生作序;《行脚集》由杨芳灿先生作序;《怀州集》由歙鲍桂星先生作序;《娱老集》由淄川冯继照先生作跋。诗文集末由新建(28)章玉森先生作跋,填补了邱县史上文人无诗文集遗存的空白。
    据《清人诗集叙录》卷五十披露:“(刘大观)撰《玉磬山房文集》,刊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诗集》刊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收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十九年(1814年)诗855首。……又道光元年(1821年)鲍桂星序,当系补刻。大观未跻显科,而学造匪浅。大观初在岭外,学诗于高密李宪乔。宪乔谓其为《才调集》所误,三十后从新作起,一以清瘦峻削为宗。后广交海内名士扶助风雅,诗益雄健。尝刻高密三李与黄景仁诗集。作《书黄仲则诗后》,为研究《两当轩集》所必资。”
    

书黄仲则诗后
    

俗儒墨浪空滔滔,那有笔锋如宝刀?捃摭浮言惊世耳,空疏无据舌本劳。
    

悔存八卷十万字,字字经营出苦思。镕铸群书运伟才,自有光芒照天地。
    

试观两首观潮行,汹汹纸上起潮声。再读新安程孝子,抽刀割肉割不死。
    

写山山在前,写树树苍然。旅舍萧条战场险,儿女情怀侠客胆。
    

神仙鬼怪及虫鱼,嘻笑怒骂兼欷歔。但用柔毫一挥洒,便有穷形尽相者。
    

吁嗟乎!不知造物有何亲?独将此笔与此人;不知造物有何恨?独使斯人受奇困。
    

履穿吴楚地,发秃秦晋中。危轮夜碾覆车石,破帽晨冲裂面风。
    

古贤分任艰卮穷,今乃全数加其躬。坐此佯狂寄于酒,芒刺在心诗在口。
    

骊龙潭底抱珠眠,赤手夺来如固有。笥河先生毕制军,逢人便说君能文。
    

爱君欲君展羽翼,嗟君无命登青云。丞簿小官鸡肋味,得之何足吐奇气。
    

午夜文星落解州,并此鸡肋尝还未。死后遗编十二秋,北平学士苦收留。
     竟使团瓢葬流水,千秋万世谁复识唐求?
    此次,我们整理的《玉磬山房诗文集》系由山东省图书馆所藏十卷本和南京图书馆所藏十七卷本的“二合一”,虽系残卷,但也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是目前发现的最接近完全本的版本。酸甜苦辣,是非曲直,个中滋味,外人鲜知矣!
    《诗集》计古今体诗1396首,残缺数首。其中,《岭外集》33首,《漓江归棹集》148首,《留都集》179首,《邗上集》135首,《回帆集》43首,《鹾城集》149首,《行脚集》55首,《怀州集》148首,《怀州二集》131首,《怀州三集》77首,《娱老集卷一》93首,《娱老集卷二》147首,《娱老集卷三》58首;散体文133篇,其中,卷一31篇,卷二33篇,卷三37篇,卷四32篇。
    此外,笔者不揣浅陋,还在拟出版的《玉磬山房诗文集》(品注珍藏版)后,增编了《梅津续貂集》,编辑相关篇目若干。
    袁枚(29)《随园诗话补遗》:“辛亥(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端阳后二日,广西刘明府(30)大观袖诗来见。方知官桂林十余年,与比部(31)李松圃(32)、岑溪(33)令李少鹤诸诗人,皆至好也。席间谈及广西官况清苦,独宰天保三年,为极乐世界。其地离桂林二千余里,乾隆四年(1739年),改土归流(34),方设府、县。岁有三秋,狱无一犯。每月收公牒一二纸,胥吏辰来听役,午即归耕。县中无乞丐、倡优、盗贼,亦不知有摴蒲(35)、海菜、绸缎等物。养廉(36)八百金,而每岁薪、米、鸡、豚,皆父老儿童背负以供。月下秧歌四起,方知桃源风景,尚在人间。刘《率郡人种花》云:‘锄云植嘉卉,人力助天工。此乐真吾有,分春与众同。暮烟生远水,樵唱散遥空。领得山中趣,横琴坐远风。’《甘棠渡》云:‘渡头溪水系渔船,细雨潆潆叫杜鹃。花片打门春已暮,牧童犹枕老牛眠’。”
    王昶《湖海诗传·蒲褐山房诗话》:“松岚始仕辽阳,仁声懋著。方且洊登牧守,奋绩仕途。乃其诗萧闲刻峭,卓然自立于尘埃之表,正如梁伯鸾(37)灭突(38)更炊,不因人熟。推其源,似出于瀛奎律髓,足与四灵三拜分手抗行,不仅为五言长城已也。”
    洪亮吉《北江诗话》:“刘刺史大观诗如极边春色,仍带荒寒。”
    法式善《梧门诗话》:“刘松岚大观,诗工五言,袁子才(枚)谓:‘思清笔老,风格在韦(应物)、柳(宗元)之间。’”
    潘焕龙《卧园诗话》:“先生寄予《玉磬山房娱老集》并答书云:‘……弟蹇劣无状,少不读书,筮仕桂林,年方二十有五。所得诗文小技皆在抗尘走俗之时。仕自仕,学自学,两不相妨,且可相济。闻足下治洧川(39),琴阁垂帘,案无留牍。更以其暇,宅心于翰墨,将来事业与文章并进,所至岂有涯量。《都门留别》诗潇洒自然,真是大苏。惜乎觉叟未及见也。弟拙刻刷订数百部,都被交游索去,只剩《娱老集》一册奉质大雅。’”
    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引《石溪舫诗话》:“松岚初官广西,与李少鹤州牧、松圃郎中最善。五言诗以张水部(40)、贾长江(41)为宗,清能彻底,瘦可通神,高格自持,名句有味。”又引《山左诗汇钞》:“松岚先生诗,于峻峭之中露雄直之气,虽服膺李氏少鹤,而实能自开生面,独树一帜。”
    彭兆荪《刘松岚观察大观见示诗稿,率题其后》诗:“独餐海岳秀,不尚帨鞶辞。冷抱有孤寄,热官无此诗。釭花宵烬后,谏果味回诗。欲结参寥契,心香问导师。”(《晚晴簃诗汇》卷110)
    北平翁方纲先生对刘大观的评价是:“然其所自为诗,天机清妙,寄托深远,初不泥李氏兄弟之说。即于申辕故里,亦不专主沧溟之格调;抑且不专执渔洋之三昧也。”
    长州吴云先生的评判是:“松岚之诗,初切劘于李子乔。迨与中、朝魁人杰士交,意境益深阔。《留都》一集,清雄磅礴,不主故常,得江山之助为多。”
    最绝妙的是新建章玉森先生在《跋》开篇指出的那样:“斥邱刘松岚先生,以诗雄海内,上自王侯钜卿,下逮缁流羽客、闺阁名媛,罔不耳其名,而齿其秀句。”
    如鸿诗文漫松岚,似禅苦思弥大观。先贤有知应笑慰,桑梓无泪当惭愧。二百年不长,一句话不易。我为大观生,愿代松岚死。斥丘代乏人,今方唱清奇。朱门酒正绿,梅津泪珠祭。让人不得不服气,不得不叹息。
    三、循吏门第
    刘大观的先人和刘墉(刘罗锅)的先人同是在明建文初年从山东潍县迁出,花分两朵:一朵诸城,一朵邱县。自始祖刘彦实(42)至大观,时历十五世矣。
    据刘大观《家谱序》:“我父桐城公,乾隆乙未(1775年)以公事赴江宁(43)。方伯(44)刘公讳墫者,诸城文正公统勋(45)侄也。问以“何处迁籍于邱”,对以“潍县”;又问“迁籍于邱在何时”,对以“明建文时”。方伯云:“我先世亦于建文初年自潍迁于诸城,是本支矣,可持家谱来印我渊源。”未几,方伯以疾卒,事遂沉搁。惜乎邱谱,诸城不得而见之;诸城谱,我邱亦不得而见之。他日得诸城谱,则潍县始祖出于何支,乃能了了。”
    这不是只有某种可能,还不能得出任何有肯定性的结论吗?是的。你先别慌,咱接着往下看:
    “我邱县始祖,以‘彦’字排行,诸城始祖亦以‘彦’字排行;而迁居年岁,又同在建文未逊国以前,是真属本支矣。”
    这里,我要特别提醒读者朋友,一定要注意“建文未逊国以前”这一条。这太关键,太重要了!
    “建文”:明惠帝年号(1399—1402)。看出其中的玄妙了吧?“建文”,作为年号只有短短四个年头。对于明惠帝来说,可能有些短促。但对于印证刘大观和刘罗锅系同根同祖,绝对是天大的铁证。不是说什么八九不离十,而是板上钉钉。
    据洪亮吉《〈邱县刘氏祖谱〉序》:“刘氏徙邱县以来,皆以循吏世其家。七世祖嘉遇,以前明进士起家,宰偃师,以多惠政入名宦祠,历官至山西按察使司。入本朝以来,十三世士缙,宰贵州天柱、四川荣经。十四世曰燮,宰安徽桐城、泾县,均有惠政,载之行实。今吾友大观,由明经亦以县令起家,擢州守,今晋阶观察,所至民诵之不置口,可云克守世业矣。”
    (一)大观七世祖嘉遇
    嘉遇,韶之四子,字时隆,号鼎衡。16岁入邑学,26岁癸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领乡荐(46),36岁癸丑(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成进士。首任河南偃师县知县,凡修学课士、饬吏勤民,以及剖冤救荒诸大政,具载《偃师县时政录》。三年四举卓异,列荐剡者。二十有三,以忤直指,乃量陛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乞差归省。旋丁外艰(47),起补兵部武库司主事,督解山海关军需,查催天津卫船只,屡有勋绩。逆珰慕其才,干风力,陛本部职方司员外郎,未任,又陛职方协理清册郎中。公闻,怪之。到任,悉其故,忿曰:“受爵人岂可门下朝绅?”时又有崔呈秀者,夺情为本部尚书。公大言于同官曰:“不祥之身,何可遽登枢密?”由是,奸党刺目,日谋吹沙。熹宗不豫,百官候问。乾清宫门,袖出一纸曰:“吾不识刘某为何如面貌?有人讦渠如许。”人咸谓不免杨左之祸,公了无怖容,怡然候逮。会熹宗崩,志沮无措,其祸遂寝。反假凝锦捷,三殿成例,概加优叙。为收拾人心计,与湖广荆西道,而非其意也。明年,入觐,具呈请汰,遂以副使升佥事(48),管陕西驿传道,清理驿政,岁计可节万金。乃以觐蒙召文华殿,询地方寇状,敷对从容、明晰,上颜为霁,敕宴光禄寺,赐白金四十两。陛山西按察使司,会值卧病。闻流寇猖獗,遂殚力战守三阅月,而心血耗落。以陕邮符诖误,降二级,即欲以病乞休。当事者以边才举,调补怀隆兵备道,抱病赴事,忧心诸务废弛,急为储火药、明部伍、增战马、修器械,心力交劳,形于体貌,家人泣劝:“稍自爱。”则曰:“人臣以身许国复何恤?”整衣登坐不移。时雨,批百十要件于下吏。既午,退食,遽瞑目,无一语及家事,呕血数升而殒。自童冠以至仕宦、孺慕,不衰友于不懈。睦于亲族,均衣食,置葬地,加意学校、邑之寒,多赖之刘公理顺。为作墓表,士民公举祀乡贤祠,怀隆、偃师皆入名宦祠。生于万历六年(1578年)七月二十七日子时,卒于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初三日戌时,享年56岁。
    元配张氏,寿官张公之洛女,幽闲贞洁,糟糠六载,供菽水,佐灯窗。赠孺人(49),加赠安人(50),又加赠宜人(51)。生于万历六年(1578年)八月十一日申时,卒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十二月十一日申时,得年23岁。
    继配郭氏,贾寨寿官郭公维坛女,诰封宜人,德洽华藻,祥发熊罴(52),育前子(53)以慈,待庶氏不妒。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月初一日辰时,卒于顺治五年(1648年)六月初二日酉时,享年64岁。
    副配范氏,馆陶县范公自友长女,年25岁,观察公卒于官,子才十龄,后历年多所家匮,备尝艰厄,食苦如饴,司训孔旌匾曰“节媲庐陵”,邑侯王旌匾曰“节高湛络”,臬台俞旌匾曰“兰室冰清”。生于万历丁未年(1607年)正月二十五日子时,卒于康熙己未年(1679年)八月初十日未时,享年73岁。
    生子八:尔藻(1596—1641,张出)、尔淐(1606—1661)、尔沆(1610—1683)(俱郭出)、尔浩(1622—1698,范出)、尔潢(1623—1684)、尔淙、尔潮、尔云(俱郭出)。
    生女五:长,适清源孙公天赐子、生员孙显光;次,适鸡泽御史王公梦蛟子,进庠生;次,字临清太常寺少卿张公振秀子张令锡,夭;次适广宗县石尽疃王公(郭出);次适魏县、苏州府知府王公时和子徽(范出)。
    (二)大观的祖父士缙
    士缙,秉义次子,字觐宸,号笏庭、行四。雍正乙卯(1735年)拔贡。历任贵州天柱、四川荣经县令。性沉厚务,博览有干济才。事父母至孝,处兄弟友爱无间,处瘠让腴,视若固然。接族党戚友,忠信无欺,又缓急不吝推解。故月旦之评,咸推人望。拔贡朝考一等,拣发贵州,补天柱。天柱,苗疆也。初改流官,百事草率。县有三里曰:居仁、由义、循理。定粮额时,田未复勘,多有粮无田之户,胥役追呼,辄鬻牛马,以应官税。牛马尽,则鬻儿女,纷纷控诉。前任官悉置不理,而追呼敲扑如故。公下车之始,慨然曰:“闾闫脂膏,焉有纳无田之税者?”亟请于上官,许之。乃亲诣陇亩履勘,年余丈始毕,免三里虚耗无算。民泣下,谓其儿女曰:“尔得不鬻,幸值好官。不然,明岁此时,以尔纳官税矣。”善政多类此,颇受知于上官。是时,闻讣,丁郭太淑人忧。值黎平军兴,制府张公(广泗)奏留,办理军务,帷幄运筹,悉以谘问,益奇公之才。军务毕,回籍守制。邑之南寨村与直隶曲周南堤村犬牙交错,地界不清,构讼多年。经两省道府大员亲临会勘,终不允服。而怨毒之结愈深,蜂聚数千人,将持械以死斗。其村中父老有识者聚而谋曰:“吾两造所争者,非地也,气不平耳。两省道府各袒其民,适足酿祸。天柱公信义著于乡党,非此公不足以了此事。”乃来见公,公谦逊以婉言谢之。父老请愈坚,不得已,约期至界。所为晓大义,陈利害,父老子弟靡不悦服,讼解并相推让焉。乾隆十三年(1748年)服除,拣发四川。时金川苗蛮不靖,制府张公(广泗)移节蜀督,驰檄日八百里,召至军,使办总粮台,支发无私,一军称颂。制府喜,复使带兵开美诺道,周览山川形势,绘图贴说,凡屯军、积糈、备御扼要之处,无不具悉,及进军与图合。制府以是益奇之,将特荐以道府用。是时,金川经略诺(讷)亲与制府有隙,诬劾制府,逮击入都。公被牵连,落职待罪。人皆危公,公坦然。未几,后任经略傅忠勇公恒(54)奏,雪张公被诬状,诺亲伏法,公开复原官,补荣经县。荣经为西藏冲衢,民疲于拔役。为定“轮役法”,舆情大洽。时诏捕妖人马朝柱甚急,或言匿荣经者,大吏纷纷密遣刺探。公如常理民事,暇,辄奕,不问捕事,幕友官戚咸愕然。事寝,问公,公笑曰:“我知此县数年矣。百姓灶洞门向哪边开,我都知道。焉有马朝柱在我治下,我茫然不知?此必有人挟仇,藉以倾陷,一涉张皇,无柱有柱矣。诬民骇听,故不为也。”官荣经十年,囹圄空虚,未尝禁一囚,古之循吏不是过也。素强健无疾病,壬午(1762年)冬,忽觉臂疼,然犹神闲意适,理官事如平素。忽一日,晨起,具衣冠,端坐而逝。壬寅(1782年),修邑乘,载入《乡贤传》。嘉庆四年(1799年),以孙大观升任宁远州知州,敕赠奉直大夫;继任山西河东道,加一级晋赠中议大夫。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八月二十五日申时,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一月初八日辰时,享年69岁。
    配崔氏,馆陶县韩庄、原任山西布政司理问泰阶公孙女,封太孺人。天性慈祥,容止端庄。于归后,继姑郭太孺人治家严肃,娩婉听从,曲尽妇道,处娣姒谦而有容,喜怒不形于色。烹饪、浣濯皆独任之,尝暑月执炊,汗复于面不暇拭。臧获下人不能忍之事,皆以为分所当然。侍姑疾数十昼夜,目不交睫。姑属纩(55)之夕,执衣裾呼“孝妇者”,冉性勤俭,不尚华餙。佐理翁姑丧葬事,靡不勤恪周至。年六十余,犹纺织不辍。荣经公仕宦30年,未尝一至任所,族党皆难之。子曰燮为江南桐城令,始迎养焉,敝箧败絮,琐细百具,皆赍行,谓老妇:“朝夕需此,勿为民累。”孙大观五岁失母,恩养教诲20年。
    生子二:曰煜(56)、曰燮,俱见后。
    生女二:长,适同邑瞿孝楼徐公充符长男,例监,淮。夫亡守志,建坊旌表。次,适北辛店、历城县训导唐公贡菴次男,附贡,汝明。
    (三)大观的父亲曰燮
    曰燮(1723—1792),系士缙次子,字理斋,号鼐堂、行三。安徽桐城县知县,以子爵诰赠奉直大夫——奉天宁远州知州,晋赠中议大夫——山西河东兵备盐法道。气象伟岸,品度端凝,性最孝敦于伦纪。兄弟同居,深相友爱,终身无间言与人,谠直好尽言,或面折人过。闻人一善,则及称之。至于急人之难,则慨慷无吝色,亦无德色。少随父任,能指陈官事利弊,多中窽要。好读书,手不释卷。凡名臣大儒嘉言懿行,辄手录之。尝训子侄曰:“范文正公做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尔辈浅学陋质,何敢仰希古人?亦当一家一族为己任。不然,祖父何须有此子孙耶?”乾隆戊寅(1758年)纳赀农部,得广东新会(57)县丞(58),历署鹤山(59)、翁源(60)县篆。他邑有疑狱不能决者,上官檄往会讯,咸得其实,民心悦服。在新会时,有客民告盗者云:“在舟中失银六百两”,拘同舟者至,语言质朴,衣服完洁,绝不类盗。问数语,辄遣之。再鞫再讯,一无端倪。忽诘之曰:“尔此地有亲乎?”曰:“有!”即出其不意,往所亲,擒获全藏。盖客民受人寄托,匿金而诬控者。同舟人悉以首控地,颂为“神君”。署鹤山时,有告谋杀其子者,往验尸,父哭甚哀,而供词恍惚,呵之曰:“尔杀己子,欲坐罪他人乎?”尸父语遁,不能支吾,唯叩头伏罪。旁观者数千人呼为“青天”。忠信明决,发奸摘伏类如此。署翁源时,值县试,典史吕法泗受绅士之托,寿以千金,曰:“我有儿孙要读书,独不为我后人计乎?”法泗惭而退。旋丁父忧,里居三年,足不踰外户。服阙,拣发安徽,补休宁(61)县丞,升桐城县知县。甫下车,久旱不雨,民心皇皇,即具文请平祟恤民饥馁。又斋沐虔祷。逾日,大雨如注。偶遇偏炙,日驰四境中,计口授食,所存活无算。桐民颇健讼。有市猾数十辈执法作奸,武断乡曲。廉得其实,置一人于不法,而群邪敛迹。在桐二年,惟与总宪张公若桂友善,其余显官大族,均不得妄有干请。后,以疾引退。病愈,署理泾县。是时,僚友有倪廷模者,趋走迎合,举止不端,心鄙其为人,卒为所中。解组后,次子大观迎养于粤西官署。游览佳山水间,饮酒啸歌,意甚适也。忽丁崔太淑人忧,哀毁骨立,痛不欲生。七千里外,扶榇归里。形容枯槁,顿异昔时。越明年,以哀毁卒。生于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七日未时,卒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三月二十日寅时,享年69岁。
    配王氏,曲周县、雍正壬子(1732年)科举人友仲公三女,赠孺人,诰赠太宜人,晋赠太淑人(62)。贤而孝,俭而知礼。相夫子以敬,处娣姒以和,待妪婢下人以恩,族党称为“女宗”。生于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寅时,卒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三日酉时,享年24岁。
    继配姚氏,即刘大观的生母。
    再继配李氏,绍兴山阴县、太学生李公女,敕赠孺人,又赠太宜人,晋赠太淑人。生而婉若,体质柔弱,善女红,得姑欢心,无非无仪,不妒不嫉,真贤媛也。于归后,逾年卒,无所出。生于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初七日戌时,卒于乾隆三十一(1766年),五月二十五日酉时,享年21岁。
    再继配陈氏,天津武庠生陈公女,敕赠孺人,又赠太宜人,晋赠太淑人。孝慈恭俭,柔顺严明,克娴妇道,垂范母仪。生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八月初三日戌时,卒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六月二十八日午时,享年42岁。
    副配袁氏、朱氏。
    生子五:大程(王出)、大观(姚出)、大夏(袁出)、大均(陈出)、大雅(朱出)。育女三。
    

除祖上和他本人外,仅刘大观同辈中,又有四弟大均,“以县令需次直隶,摄篆满城”,并于道光二年(1822年),任直隶遵化州丰润县知县,道光四年(1824年)该县由湖北江夏县人傅以纳,经议叙加捐,署理;堂妹婿,也就是喊刘大观堂大舅哥的李平山(即李坦),与大观同年出京,先任浙江海宁县令。李坦,字宇泰,一字平山,四川重庆府长寿县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十一月初四日生,嘉庆十九年(1814年)五月二十四日卒。以捐纳知县,历知浙江富阳、乌程县,台州、宁波、杭州府,山东青州、河南陈州、开封府,浙江杭嘉湖道,署浙江按察使。事具许宗彦《鉴止水斋集》卷十八《浙江杭嘉湖兵备道李公墓志铭》。据民国《邱县刘氏族谱》卷三,大观从父曰烺“生女三。长适四川举人、邱县知县李公汝堂长男浙江杭嘉湖道坦,次与姐同适李公坦。”许宗彦《鉴止水斋集》卷十八《浙江杭嘉湖兵备道李公墓志铭》云李坦“元配吕恭人、继配刘恭人,先公卒。继配刘恭人,簉室喻孺人。”妇兄,也就是刘大观喊大舅哥的张牧村,握符怀州。
    四、宦海沉浮
    1777年,丁酉,乾隆四十二年,拔贡。观以拔贡朝考一等,得广西永福县令,署理象州、马平、贺县。时25岁。春风得意马蹄轻,千山万水奔前程。诗兴忽来怎自禁?永福县斋吟佳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谁道岭外不清奇?
    

永福县斋书怀
    

人言永福恶,我道永福美。上峙凤巢山,下泻漓江水。
    

山川饶奇胜,烟云满窗几。县斋静如村,诗成时自喜。
    

况复去年秋,谷贱如糠秕。今岁春雨足,中田已耕耜。
    

民无饥馑忧,吏免催科捶。民吏两相忘,守拙何如此!
     1783年,癸卯,乾隆四十八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初三日,广西巡抚朱椿奏请将刘大观调补天保县知县题本:“查有桂林府永福县知县刘大观,年卅一岁,山东直隶临清州邱县人。由乾隆丁酉科拔贡。”九月十日,朱批:“该部议奏。”以天保县令杨懋学丁母彭氏忧,经广西巡抚朱椿奏请,调大观补天保。时31岁。
    

1784年5月,甲辰,乾隆四十九年,柳江督民抗洪,立水中三昼夜,时32岁。岁寒知松柏,攸关辨忠奸。舍我五尺躯,赢得万民安。矫令冒风险,好个刘大观!
    

《甲辰夏五纪事》
    

岁在甲辰夏之五,蛮烟瘴雾酿淫雨。江回石逼蹴浪翻,沛然一泻飞千弩。
    

始犹盘旋撼岸树,继则凭陵犯楼橹。大鱼挟势欲吞人,人无人色面如土。
    

我似沙鸥立水中,以命与水争雌雄。土蘘草荐并棉絮,指挥胥役摧其锋。
    

水强人弱窘无策,怒发如竿冠上冲。坐见城垣委澎湃,生灵十万一扫空。
    

城亡与亡责难谢,事到危时胆自大。奋臂招呼众将出,谁知忠信权行诈?
    

狂澜十丈固堪忧,水犀三千亦可怕。士能作气鲸鲵走,兵势峥嵘水势下。
    

江平浪息龙亦驯,用得机权始语人。守土未能脱民难,寒龟缩项民应嗔。
    

一城老弱互相庆,各子其子亲相亲。农荷锄犁卒归伍,槌牛击鼓迎江神。
    



    

未完!!

    



    

阅读全文请下载附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