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基督教文学视阈中的女性写作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杜鹃 隋忆越 参加讨论

    众所周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学说成为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体系,其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旨在呈示宗教教义、宗教信仰的宗教文学也应运而生并渐次繁盛,形成了新的文学质素。基督教教士和修士们用拉丁文、希腊文或教会斯拉夫文写作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采用寓意象征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文学样式。从公元5世纪至10世纪,教会文学是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11世纪以后,势力仍然很大。作用之巨,由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艾略特的《荒原》等可见一斑。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宗教文学中还有不少修女和半俗尼的写作。封建意识形态的中古西欧,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修道院是她们脱离世俗生活、逃避现实苦难、寻求心灵慰藉的最佳选择。而当时的修道院既是基督教文化的中心,也是保存和研究古典文化的中心,是教育和学习的主要场所。阅读、习字、抄写装订古籍书稿,一直是修女们修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她们同修士们一样从事各种文化活动。这种相对封闭不涉世事的客观环境为爱好知识和学问的女性提供了较为安定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出现了不少博学多才的女性,她们的成就令人瞩目。利奥巴是一位英国修女,生活于8世纪时期,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擅长用拉丁文写作六音步诗行。这是古代希腊和拉丁诗歌中用于叙事和说教的主要格律,写作难度较大。应包尼法修斯的邀请,利奥巴后来到欧洲大陆担任陶伯比绍夫海姆修女院院长,并协助包尼法修斯在法兰克上层社会妇女中传教。她的学识和能力,深得查理大帝的赏识,被树为女性的典范。罗丝维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大约于公元955年进入由萨克森公爵鲁道夫及妻子创建的甘德榭修女院,创作了8篇诗体的圣徒传奇,2首记述历史的长诗以及6部用散文写的戏剧:《加里卡纳》、《达尔西提乌》、《萨匹恩提亚》、《亚伯拉罕》、《帕纳提乌》和《卡里马修》。虽然她的剧作总的来说内容比较简单,当时也未上演,但已具备比较成熟的戏剧特征。她在戏剧创作的手段和风格方面显然受到古罗马剧作家泰伦斯的影响:使用有韵的散文,通过纯熟的对话展开叙述;不大考虑舞台演出的实际需要;有些描写不符合中世纪的道德规范。其剧作中情节较为曲折的当属《卡里马修》,描写卡里马修和基督徒德路丝亚娜之间热烈的爱情。罗丝维萨是中世纪最早、最有影响的诗人,也是古代戏剧没落以后的第一位剧作家,她的创作题材是宗教化的,代表了基督教早期戏剧的较高成就。
    12至13世纪,德语地区出现了一批很有影响的女性神秘主义者。希尔德加德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她8岁即进入修女院,先后担任过两所修女院院长,通过她频繁的书信,可以了解到她在13年的时间里旅行访问了很多男女修道院和城市的教堂。她还撰写了大量神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认识上帝之道》,讨论婚姻、两性关系、修女的童贞等等。应该注意的是,基督教的传统观点是将教会看作基督的新娘,而她则认为修女扮演着新娘的角色,这显然与圣奥古斯丁的观点相左。经教皇特许及赐福该书才得以出版。写于114l至1150年间的《幻境》,是一部神秘主义预言的著作,包括26篇详尽描写象征性和寓意性幻觉的文字,分为上帝与人类、赎罪之道、救世等几个主题。在完成了《生活奖励之书》后,她又创作了《世界和人类》,历时10余年,阐述人类和上帝以及人和人的关系。希尔德加德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她所写的圣餐仪式剧被认为是最早的道德剧。她还写有关于医学和生物学的书籍,这大概和她本人患有严重的偏头痛有关。她还创作诗歌和歌曲。这位卓越的女性,以非凡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把病痛转变为神灵之词而享有盛名。马格德堡修女梅希蒂尔德、海尔芬修女格特鲁德不再像希尔德加德那样充当上帝的笔杆和誊写板,她们力图创造一个与人的心灵相通的上帝,在作品中倾诉对“人”化的上帝的崇敬和对上帝之爱的渴望。据说是得到基督的紧急指示,格特鲁德写下了《上帝之爱的使者》。圣多罗茜则多年沉浸于宗教冥思之中,被视为普鲁士人的守护圣徒,后来被众多的崇信者当作精神导师。
    中世纪后期,英国也出现了一些纯粹表达个人宗教体验的作品,其中诺威奇的朱利安的著作《迹象》,展示了她本人的、不同凡响的女性精神的成果。朱利安在详尽叙述自己的奥秘经历时回忆道,1373年5月8日,她当时30多岁,因患某种被认为是致命的疾病正卧床休息,此时上天赐予她一系列的幻象,或者说是“显像”。她像那些神秘的前辈作家一样,认为神爱可以回答人类生存中的一切问题,但她比他们更强调这一点。更引人注目的是,朱丽安将基督定义为母亲,她投入到被教会确认了的神学思辨的怀抱里去寻求保护。尽管她谦虚地说自己是个“单纯的、没受过多少教育的人”,是个“无知、柔弱、脆弱的”女人,然而她的文风显示她虽可能不懂拉丁文但仍是个真正老练、圆通、有表现力的作家。这部著作在20世纪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阅读兴趣,T·S·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之“小吉丁”里引用了这部作品里的话。
    马杰里·肯普与朱利安性格迥异。她出生于诺福克一个商人家庭,丈夫约翰·肯普也是个商人。她年轻的时候很尊敬教堂,20岁时开始产生幻觉,能和耶稣、圣母及一些圣人谈话。在一次幻觉中耶稣告诉她要为宗教信仰做更多的事情,自此她变成了狂热的宗教信仰者。作为朝圣客她游历过很多地方,公开和那些指责她欺骗、异教的人激烈争论。大约60岁时,她口述了自传《马杰里·肯普之书》,涉及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姻、信仰、人生旅程的点点滴滴。她把自己描述成一个诚实的、有奉献精神的人。书中提到朱利安曾劝告她应该实现上帝注入她灵魂里的任何想法。尽管她的著作结构有些不规整,但她仍不失为一个有活力的作家,是最早的也是最发人深醒的英语自传作家之一。
    西班牙的圣特莱萨·德·赫苏斯出生于阿维拉一个犹太人家庭,7岁时就读过许多宗教书籍,约20岁时成为修女,毕生致力于宗教改革事业,创建了数十座修道院。她的作品主要是两类,一类是自传性质的,如《生平》、《宗教活动之书》,前者进行深入的自我剖析,后者讲述任何一座一座地建立修道院和进行改革;另一类是禁欲和神秘主义的,如《完美之路》、《心中的城堡》(又名《居所》),后者是圣特莱萨的顶峰之作,也是西方神秘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书中描述人的灵魂沿着3条途径经由7个房间最终与上帝感通,意在鼓励教徒们苦修、煅造、攀登精神的高峰。她把深邃的基督教义与理论主张以及她个人的修行体会,用简练、流畅、清晰的语言进行叙述,还使用了许多民间的成语和生动的比喻,具有独特的文风。
    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北欧诸国也出现了宗教文学,其中以瑞典圣女比尔吉塔的《启示录》最为著名。她是诗人、宗教活动家,是瑞典第一个在世界上享有声誉和影响的人。比尔吉塔经常幻觉受到圣母、圣子和其他圣徒的启示,让她向动乱、充满邪恶的世界宣布上帝旨意,就把所有灵迹用瑞典文记录下来,再由她的朋友翻译成拉丁文。这部全名为《来自天上的启示》的作品发表于1492年,是她丰富想象力的高度艺术概括,内容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纯粹的祈祷文;二是对教会事务、欧洲政局、瑞典王室提出预言、命令甚至训斥;三是上帝在心灵和精神方面对她的启示,如劝人改恶从善,否则死后将被抛入地狱等等。
    在宗教气氛浓郁的中古社会,这些充满宗教热忱、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的女性,用文字书写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灵性生命的渴望。凭藉女性的敏感与细心,她们从各种宗教仪式、信徒忏悔中获得创作灵感和素材,殚精竭虑,为基督教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如果就女性文学的宽泛概念而言,女性书写的作品即可视作女性文学的话,中世纪基督教文学视阈中的女性写作当为西方女性文学的早期范式。
    
    参考文献:
    [1]JOSEPH STRAYER. Dictionary of the Middle Ages[M].New York:HarperCollins Publishers,1983.
    [2]Hildegard of Bingen. Scivias[M].Translated by Columba Hart and Jane Bishop. New York:Mahwah Paulist Press,1990.
    [3]MARGERY KEMPE. The Book of Margery Kempe[M].Translated by W indeatt B A. New York and London:Pen-guin,1985.
    [4]李赋宁.欧洲文学史: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杨慧林,黄晋凯.欧洲中世纪文学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6]王亚平.修道院的变迁[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7]刘建军.欧洲中世纪文化与文学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3,(1). 142-146.
    [8]刘光耀.中古:西方文学的天路历程[J].世界宗教文化,1996,(3). 54-57.
    [9]李赋宁.欧洲文学史.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作者简介]杜鹃(1964-),女,江苏连云港市人,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副教授。 (杜鹃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隋忆越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原载:《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10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