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主题的嬗变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孙雪鹏 参加讨论

    中国女性文学诞生于20世纪。五四运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冰心、凌叔华、冯阮君、林蓝、萧红、梅娘、丁玲、草明、杨沫等等,一大批难以计数的女作家,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她们深深的足迹。改革开放以后,又一批中青年女作家大放异彩,作品煞是诱人,令人惊喜。她们所处的时代,她们的生活环境、经历、性格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她们对时代的反应、省思及笔下所作的艺术表现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通过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主题的嬗变看出中国女作家关于女性、婚姻、恋爱观的变化,也可以窥见出这些不同时代各有思想、追求的女作家的作品,不仅在总体上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且在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一、五四时期:“人”的觉醒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一个亮点。五四时期的划时代的变革与以往任何一次时代间的更迭都不相同。历史上“人”的觉醒是在封建制度桎梏下人的初步觉醒,尚未从根本上反对整个封建制度,即使反对了(如辛亥革命),也带有很大的妥协性;而五四女作家追求和宣扬的“人”的觉醒,旨在推翻整个封建制度,具有彻底性。历史上关于“人”的觉醒的运动一般为男性所主宰,女性极少参与,因此,尚未造成女性的自觉;而五四女作家几乎同男性作家同时觉醒,她们以平等的地位同男作家一道参与这种觉醒,并发展成为一支力量,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男性所无法替代的价值。
    她们笔下有觉醒女性对人生的迷茫和探索,有情爱追寻中的痛苦和欢乐,有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女性的剪影,有对美的礼赞,有对丑的控诉,有对儿童纯真世界的发现,体现着五四激越变幻的社会风貌和新旧交替时期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和撞击。而在其中,女性情爱叙事以及女作家们对女性人生命运的探询成为冲破封建主义束缚,追求人格、个性解放的五四女性作家创作中格外引人注目的亮点。总体而言,五四女作家们的创作出自觉醒的“人”的意识,她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对自身命运的思索中,将女性人生同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对社会变革、国家命运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正是由此出发,女性创作在五四落潮后开始呈现出由面向女性自我到面向广阔社会的总体趋势。而五四时期女性文学所创造的一系列主题,如个性解放的呐喊,婚恋自由的呼唤,社会问题的探询,人生苦闷的宣泄,母爱、童心、自然的讴歌等等,在此后女性文学的发展进程中,虽然或此或彼不乏沉寂之时,但当女性文学的春天终于到来时,引发的是山鸣谷应、阵阵回声。五四新文化对“人”的发现和个性主义的提倡,为新文化开辟并规范了“个性解放”的总主题。因此,争取婚恋自由、表现青年人爱的追寻中的种种心态,成为五四女作家在创作中的一个共同选择。“为自由而流血,宁流血而争自由”是一代女性寻求人的权利和爱的权利的真实写照。
    二、民族战争时期:“女性意识”的彰显
    较之五四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精神内涵更趋丰厚:既有与时代相呼应的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也有面向女性自身的冷静探察与剖析;既有对复杂人生的重新审视,也出现了具有哲学根底的对生命的思索。显而易见,这样的创作格局与五四时期的情况相比已有所不同。女性文学在多难的岁月中坚持着自己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中国女性文学的旋律,于此奏出了深沉、凝重的一章。在国难当头,中华民族面临亡国危险的情况下,民族矛盾十分自然地成为中国社会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而阶级矛盾则趋于相对缓和。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学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得到发扬,具有爱国思想的作家们纷纷走出原来的圈子,以不同的方式投入抗日战争的洪流。女作家的创作表现出对客体的关注与对女性主体的忽略。她们的创作视野变得开阔,女性关怀扩张为对整个社会、民族生死存亡重大历史转折的审视,女性意识淡化了。她们的创作已很少流露女性的性别危机感之类,而多社会不平感、民族危亡感。
    从表面上看,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出现了淡化、雄性化、无性化走向,然而,探究其背里,我们发现,那是女性意识的深化、特殊形态化。女性意识仍然是女性文学的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女性意识的淡化、雄性化甚至无性化只是当时女性文学的某一方面特征,而女性意识的深化、隐藏与升华则是另一方面的特征,这两方面的综合,才是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本来面貌。女作家的创作总是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着力表现现代女性的命运和情感,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这种以自我经历为题材的创作选择,显然既受到她们生活天地的限制,也出于女作家们的性别认同。当时几乎所有的女性作家,不管其出身、经历有着怎样的不同,都曾选择描写女性生活和命运的题材。她们以女性之手,写女性之事,言女人之心,将一般男性作家不易窥透的某些女性生活画面、女性的情感生活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她们从女性自身的迫切要求出发,与当时反封建的民主浪潮同步,在她们的文学创作中,发出了要求男女平等、人格独立和婚姻自主的勇敢的呼声,标榜着鲜明而强烈的“女性意识”。
    三、新时期:对爱情的解构
    爱情、婚姻、家庭是女作家永远关注的题材,现当代的很多女作家在书写爱情的同时又解构了爱情。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着和五四时期类似的文化氛围,很多女作家对爱情的书写充满了乌托邦的色彩。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女作家张洁将女主人公钟雨与老干部的爱情故事写成了一种超脱凡俗的天国之恋。同样,张抗抗的作品《隐形伴侣》也对乌托邦式的爱情有不同程度的表现。80年代中后期直到90年代,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又有了变化,这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也影响到了女作家们的作品。池莉的《不谈爱情》、徐坤的《离爱远点》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时期女作家对人们秉持的传统爱情观、婚姻观的反叛。在很多女作家的小说中,女性已经不再仅仅属于家庭、属于男人,而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她们在婚姻中,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平等,她们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经济的独立也给了女性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这些在女性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五四时期女作家的作品,对爱情的描写与歌颂含蓄、隐晦;可是改革开放后女作家对爱情和性爱的描写都趋于直白,情恋、性恋、婚外恋、同性恋都成为她们写作的内容。五四时期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在面对爱情的背叛或创伤时,或逃避,或消沉,甚至选择死亡,思想里对男人的依附、经济的不独立以及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让她们屈服于自己的命运,不敢抗争;而新时期的女性作家清醒地认识到女性应当在经济上、政治上、婚姻上争取独立,不能依附于男人,她们在挫折面前表现出极强的抗争意识。张洁的作品《方舟》里,三个知识女性在自己的爱情、婚姻失败之时不再对男人,对婚姻抱任何幻想,她们果断地结束了不幸福的婚姻,宁愿自己艰难地生活,也不愿再依附于那些伤她们心的男人的臂膀,显示出了人格的尊严和生命的力度。
    20世纪的中国女性文学在“人的自觉”和“女性的自觉”的彼此消长、冲突、协调及整合中愈加开阔、深邃,又在解构“女性文学”和“女性对爱情的理解”的文学实践中走向多重的内在意蕴而绚丽多彩。女性作家的创作为现当代文坛画出了浓重的一笔。她们不再将幽闭的房间作为女主人公对抗男权社会的阵地,而是让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走出房间,走向社会,在公众场所里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在社会生活中突出女性的主体意识。她们同为女性,才会在作品中有共同关注的人与事,但又由于生在不同的时代,成长于不同的环境,经历过不同遭遇,在她们以女性意识为核心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塑造出了不同的女性形象。总之,20世纪的中国女性文学共同表现出了一种具有“现代性”特质的文学风貌,展示了女性文学作为一个体系应该是面对世界发展自身和开拓前景。我们相信,中国女作家将会不断地创造奇迹,在中国文学史上发挥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盛英.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特征[J].妇女研究论丛,1994,(2).
    [2]游友基.女性文学的嬗变与发展[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4).[责任编辑:毕橹欣]
    原载: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