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道称近年来,随着古籍善本在艺术品市场中的走俏,“旧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藏家关注。但是,很少有藏家意识到,这类藏品在保护和修复上却存在着众多尚未解决的难点。 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古籍修复组组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项目传承人杜伟生介绍说:根据粗略的统计,目前我国古籍善本的存量大概在5000万册左右。这些古籍在历经长年的战乱离丧、水火相侵、鼠啮蠹蚀之后,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有或大或小的“病”,需要修一修。而在这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古籍属于濒危状态,修缮的难度非常之大。 那么,保护古籍,修复古籍,为古籍善本“疗伤”,难在何处? 私以为,这首先是和海量的古书“病人”相比,目前,我国古籍“医生”的数量少得可怜,专业修复人员仅有寥寥数百人,而且,这些专业人才修复古籍的技能短时间内难以提高。其次,有的古籍修复成本太高,书籍量又大,根本负担不起。有人算了一笔账:这些人仅修完公藏机构的古籍,就需要几百年。而民间的修书机构则数量奇缺、水平良莠不齐,往往“疗伤”不成,反而会“伤书”。由此可见,古籍善本面临的这些难题,真可以说是古籍善本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目前,古籍善本所面临、遭遇的濒危状态,正在埋没它们的知识、历史、思想和文献的价值。我们知道,文化古籍代表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古籍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发明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这些古籍经典,可以说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基础。 在我们的文化、历史、学术研究中,常常要学习、阅读和研究那些被我们称之为“古老的书”、“艰深的书”,这其中主要包括这些古籍善本,这些古籍善本其中有许多是表达道德智慧、讨论修养问题和知识问题的,阅读、学习和研究这样的古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道德生活,更可提升我们的心智能力,在学习中能够使我们的思考获得最佳的锻炼。另外,古籍中所蕴含的一些伟大的观念、智慧和经验,可以给我们解释当下许多的问题带来帮助,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启示。当代人面临的某些生命问题、心灵的问题、人生的问题,甚至历史观和文化观的问题等等,都可以采撷古人的智慧结晶。 前不久,笔者曾在《中华读书报》看到过目前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一些进展情况: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国内古籍普查登记的工作,正在做《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尽快形成古籍分级管理体系;正在加强全国古籍保护人才培养与建设工作,进行古籍保护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工作;正在大力改善古籍保护环境,开展古籍修复项目;实施海外中华古籍合作保护项目……各种项目正在逐步展开,有序进行。 我想,这是令人庆幸的,也是非遗保护者、读者所急切期盼的。保护古籍、修复古籍,可以说任务繁重紧迫,但我们必须要做好这项工作。除此之外,我们首先更需要对古籍价值有一个正确的原则和态度。坚持对古籍文化的传承、学习、发展和创新,挖掘和利用其永久的精神价值,以古籍原有的人文价值光耀我们,我们可以呼吸到其气息,我们的血液中可以充满其文化因子,在文化精神上和历史智慧上让国人真正成为这些文化古籍经典的受益者。 原载:《文学报》2013年04月1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