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用画笔细绘生命的能量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柳漾 参加讨论
   《再见小树林》严淑女文张又然图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在专心投入到儿童绘本创作之前,台湾画家张又然有五年的时间,画过漫画,也呆过代画制作工作室。
    从小他就对大自然的一切充满兴趣,梦想走遍台湾,探访各地,发现美的事物,用画笔记录对自然的赞美与感动。后来,偶然看到一本日本图画书,是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画家历时两年走遍日本大小乡镇的画作及人文记录,张又然深受感动;后来,他偶然加入了生态保护协会,从事生态教育,并结识了一群热爱自然的朋友……读者应该庆幸这些“偶然”,现在才能看到坚持生态关怀的台湾绘本画家张又然,看到一位藉由绘本作品分享自然的美好与环境保护的观念、呼吁热爱与关怀土地的赤子。
    “想走创作之路,第一本就要让大家认识我。”张又然毫不避讳他当年的野心。处女作《春神跳舞的森林》从构思、考证到创作,总共花了六年时间。2003年甫一出版,一鸣惊人。它以云雾缭绕的台湾阿里山为背景,犹如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邹族小男孩阿地与樱花精灵的故事,传达出“万物有灵”的精神。“我惊呆了,面对着以六年的苦旅、思考和写生,以六百多日夜细细画下的图画,我无法用绘画的行话去评说,评说这些经画家之手从神秘的阿里山走到我眼前的生灵。”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儿童画家王晓明这样惊叹。画家选用了水彩、压克力、色铅笔等多种媒材,配合渲染和层叠的技法,描绘阿里山浓郁的森林气息。他还将邹族的神话和代表性的图腾隐藏在画面中,增强画面的丰富性和叙事性。如故事中阿地与大黑熊一起同行,寻找樱花精灵,用来比拟邹族哈莫天神与随行灵兽黑熊的关系;许多原住民雕刻的图腾,融入画面的背景中,用暗示的方式表达邹族“万物有灵”的精神……最后人与精灵共舞的画面,精灵、神灵、动物的造型、衣饰,皆取材自邹族口传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整部作品一气呵成,极见画家细致的考证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他还在细节之处融入巧思:在树木之中糅进人物形象,天边的云彩里面依稀许多动物甚至小孩儿的脸庞;横卧的远山其实是老人的侧脸;隐约的巨人其实是台湾9·21大地震中震毁的眠月线上的巨大石猴……画家不厌其烦,志在向孩子们表达自然万物与我们人类一样,拥有生命与灵魂。津津有味地去发现这些画家的隐藏也是孩子们在阅读图画书中的一大乐趣。充满惊喜的奇幻之旅,会在心底悄悄种下一颗爱护自然的种子。这部作品,不仅实践了张又然生态关怀的抱负,也让他以跻身世界图画名家之列。
    2008年,张又然第二次与儿童文学作家严淑女合作,出版他历时四年的最新作品《再见小树林》。这次他们将议题从关注大环境被破坏回归到每个人所处的社区环境,希望借由自己与社区互动的生命故事,引发大家的共鸣。“让我们重新来关注社区环境,发现社区美丽的角落,一起来说说属于自己社区的生命故事。”《再见小树林》是画家的真实故事,属于自传性的创作,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小绿一样,画家幼时也有一个秘密基地———陪伴他读过充满幻想的孩童岁月的那片小树林。故事从小绿的视角披露人与自然的关系,画家继续其一如既往的渲染手法,细腻描绘,如梦如幻,充满活力。许多画面都精巧地藏起了各种小动物,反复阅读,它们便会纷纷如同魔术一般从枝头、从叶间、从墙角、从床前、从身后纷涌而出……还有故事最后那块冒出新丫的树桩,初看不过是个盘根错节的老桩,细看你就会惊讶里面还藏着老鼠、狐狸、娃娃、树仙———在画家的巧思安排下,你可以找出无穷无尽的玩意儿,充满惊喜。
    这些年来,张又然坚持走严谨考证的创作方式,十年间几乎只完成《春神跳舞的森林》和《再见小树林》。最新的作品《少年西拉雅》,时光回到三百多年前的台湾南部平原,叙述一名平埔族西拉雅的少年与一名荷兰少年相遇,并共同保护遭猎杀的梅花鹿群的故事。画家费时三年,考证史料,深入台南东河村平埔族夜祭,依旧是运用其惯有的细致线条和渲染技巧———费时的画法,有时为了构图的完美呈现,单幅图画就得花上一个月的时间。每一次创作,张又然都放空自己,将自己融入到作品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夜晚他走在阿里山中,没有灯光,只有星光与月光作伴,一下子,他体会到森林的呼吸与脉动,彻底领会到人与自然合一的感觉。在年轻一辈的原创绘本画家里面,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做到这一点。成功协助张又然打入国际市场的台湾绘本教父郝广才先生曾表示,张又然用心的考证过程,让他十分感动。
    我们总能从张又然的作品里面看到台湾原住民的文化符号,隐藏的是画家对台湾这片土地的虔诚。他自己也多次表示,有感情,才能创作出好作品。他在画作中融进台湾的记忆,关于人文、历史、神话……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静静流淌着祖先的智慧;每个民族又都有其特有的传承方式,让每个阅读它的人都能够聆听祖先,体味祖先留给我们的爱与期望。可以说,张又然的创作,就是这样一种载体———把生命的能量和厚度注入其中。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12月17日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12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