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文学中体现了一种‘艺术性’,这才是我对冰波童话的最大好感和推重……我们这个时代不能亏待艺术行为。”十几年前,极为“苛刻”的儿童文学评论家班马不止一次地说,冰波作品的价值,置于历史中将更为重大。 无论是班马还是冰波,大概都没有想到,理想的实现会来得这么“猛烈”——2010年12月,浙江省作协下属的文学院不但买断了冰波所有作品的版权,而且直接成立了以冰波命名的“冰波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专业团队全方位呈现冰波作品的艺术魅力。浙江省作协为何以此高调推出“冰波”?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和平。 记 者:在我们的印象里,作家协会的文学院成立一个实体文化公司似乎没有先例,浙江省作协这一步走得非常大胆。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富有探索性的想法? 赵和平:首先是我们在观念上走出来了,文学创作的路子应该更宽广,文学作品应该放到读者当中去检验,作品不能走向读者就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在这样一个时代,出版和传媒信息更新如此之快,文学作品一本一本出来后像流水一样“哗”一下就过去了,无法沉淀下来。我们要做一道“拦坝”,把水蓄起来,静水流深,细水长流。很多文化资源,你不去有意识地把它立起来,就被埋没掉了。作家本身不善于做这些创作之外的事情,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和创意去运作,需要更专业、有创意的团队来进行。在这个时候,文学院提出了这个创意项目的方案,可行性非常强。从文学院来说,他们已经有成熟的条件去推进这个想法。 记 者:坦率地讲,在当下火热的童书市场中,冰波并不是当下市场号召力特别强的作家,尽管他已经出版了280多种图书,屡获大奖,并且被写入当代儿童文学史中。您怎么“敢于”用“冰波”这样一个旗号?您对他的影响力有如此大的信心? 赵和平:冰波是当代儿童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更是浙江儿童文学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年龄层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非常适合做多种样式的挖掘,只是被简单化的运作“浪费”了。 冰波的作品散落在各个出版社,没有哪家出版社来集中推荐;虽然有的也拍成动画片,但缺少精心的策划。简单化的运作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作为我们,把作品交给哪家出版社或者影视公司,会非常理智、专业地分析判断,不像以前作家的个人行为,有人来找,就给人家了。我们会将冰波的作品集中起来,做一个综合的考量和分析,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读者年龄段,以电子书、影视、动漫、图书等不同形式来呈现,把冰波的文学价值更充分地发挥出来,清清爽爽地把“冰波”这个品牌立起来,打造成我们浙江文坛的品牌。 记 者:这个公司仅仅运作冰波的作品吗? 赵和平:当然不是。冰波的作品只是公司策划实施的第一个创意项目。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把它作为发现、培养相关人才尤其是年轻人的一个平台。 我们在发现、服务和培养作家方面有时候是零散的,辐射面也太窄,往往是某个作家出了作品,找到我们寻求意见或者帮助,我们就来关心一下,给予扶持。但不够规模,难免遗漏,精力和能力也有限。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形成一种开放的、有计划的、可以推广的路子,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大家一起来思考、创作,凝聚到一起出精品。 对人才的培养要走多种路线,作为文学组织者,出好作品是大事情。看到好苗子,就尽量吸收到我们这个团队来,使之成为其中一员。在这个平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相互促进和激励,年轻人成长的速度会更快。我们希望让更多年轻人成为新的“冰波”。不是说重复冰波的作品,而是成为“冰波”这个文化创意团队的一员。“冰波”也不会局限在浙江,在有了成功的经验以后,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家作品我们都愿意吸引过来,进行整合,让“冰波”成为走向全国的文化品牌。 记 者:毕竟这是一个没有先例的模式,您有没有感觉到推进的困难? 赵和平:的确是这样。但是我们不着急,成熟一个方案推出一个,先易后难,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是一下就把所有的事情铺开来。比如“冰波识字故事”电子书和《狼蝙蝠》改编为电影的方案比较成熟,会首先进入实际操作。对我们来说,主要是思想上的统一和大方向的把握,具体的方案我们会交给更专业的人和机构去运行,不是什么都抓在手里。“冰波”的可行性还是非常好的,能引起比较大的关注,也可能不用很久,会有其他机构的关注和介入。只要你的创意好,相关的人就愿意来推波助澜。 虽然“冰波”最终能否成功还有待时间验证,但是我相信,至少它能往前走。浙江不缺这方面的“人”和“财”,关键在于好的创意,形成好的机制。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要抓得住。 记 者:在您对这个公司的构想和期待中,希望它发挥什么样的文化功能?毕竟,它不完全属于一个商业性的行为。 赵和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才是我们的目的。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有些作品的价值刚刚露头,就被冲刷或者埋没了。有很多东西在书中是睡着了的,现在我们要唤醒它,让这些价值醒来,去找小读者,走进他们的心里,和他们一起手拉手感受生活。作品是怕“老”的,我们就是要以多样化、更加新颖的、符合现代读者心理的方式让它们保持“年轻”。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21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