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这套《红袋鼠丛书——我的第一套多元智能故事书》是别人送给我三岁女儿的,起初它并未引起我特别的注意。我只是按照习惯,在读给女儿听之前,先粗略地看一下,把把关,看故事是否健康有趣,插图是否精美,最重要的是看看文字是否纯正、规范、优美——幼儿正处于智力发育,尤其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胡编乱造的故事和蹩脚的文字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经过初步“检阅”,我认为这是一套可以推荐给孩子的好书,于是,我常常把女儿揽于胸前,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她听,品尝亲子共读带来的其乐融融。女儿对这套书着迷的程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听到兴奋处常常大笑,拍手,甚至在床上翻滚,用强烈的身体语言传达出因语言能力不足而无法表达的阅读快感。她的痴迷之情促使我把这套书细细研读了好几遍。慢慢品读之后,丛书的种种妙处在我心中逐渐变得清晰明了起来。我不得不承认,仅仅从故事和文字的层面品评,是把这套内涵丰富的丛书简单化、平面化了,把它混同于其他的普通的故事书,辜负了出版者蕴含其中的苦心、匠心,或者说,本是“多元智能”,却只开发利用了其中“一元”,岂不是对宝贵资源的糟蹋和浪费。 这套丛书不是单纯的文学图书,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类或游戏类图书,而是把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儿童文学作家、画家、幼教专家和编辑共同加盟,通力合作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丛书共六本,包括高洪波的《遇见不不兔》、葛冰的《黑糊糊的影子》、金波的《放了一个救命屁》、杨红樱的《鸡蛋里的悄悄话》、刘丙钧的《摘椰子的螃蟹》以及白冰的《悄悄飞来的绿眼睛》。丛书将“描写动物衣、食、住、行、语言和自我保护的60个动物科学童话精品”、“小朋友最好奇的经典60问”、“小朋友最想知道的300个为什么”、“知名教育专家设计的180个启智游戏”、“幼儿园园长推荐的320个多功能识字卡”以及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金龟子讲故事CD融为一体,力求对小读者进行全面的打造。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幼儿画报》主编张晓楠女士的办刊理念,她主张优秀的幼儿画刊一要满足幼儿旺盛的求知欲,“通过一套训练或一系列的训练来全方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启迪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二要陶冶幼儿情操,培育幼儿意志,使幼儿形成美好健全的性格,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格,优化他们的人生;三要张扬幼儿的游戏精神,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超越平庸尘世,进入由文字和图画整合出来的一个美妙的世界,使他们徜徉其中的身心得到极大的自由和解放。我感到,用她这些话来概括这套由她参与责编的《红袋鼠丛书》的主旨,是再恰当不过了。大家都知道,幼儿的经验和知识匮乏,理解力有限,提供给他们的文本必须浅显易懂。让浅显的故事承载如此密集的知识点,同时还要轻松有趣,要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达到既益智,又益情、益趣的目标,简直是戴着多重镣铐跳舞,殊为不易。所以,《红袋鼠丛书》究竟通过什么样的艺术手段实现了这一宗旨和目标,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这套丛书所选择的动物知识都是非常简单、有趣、好玩的,是引人入胜的。例如:“笑鸟真的会笑吗?”“椰子蟹就吃椰子吗?”“放臭屁是黄鼠狼的绝招吗?”“刺猬生下来身上就有刺吗?”“缝叶莺是怎么做窝的?”“鸵鸟爱把头埋在沙地里是要躲避敌人吗?”……这是因为,简单,易被孩子理解接受,有趣好玩,才能吸引住他们的目光,进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深奥和枯燥只能磨损孩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毕竟,对幼儿来说,重要的不是给他们灌一脑子知识,而是通过有限的却奇妙无穷的知识激发他们对动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无限的宇宙奥秘探索的欲望。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小处说,可以保持他对这套丛书的阅读兴趣,从大处讲,是帮助孩子拿到了一把认识世界的钥匙。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因此,与其说这套书向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动物知识宝库,不如说它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口。 其次,也是我觉得这套丛书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这套书把动物知识融入了备受孩子们青睐的文学形式——童话之中。知识对儿童的成长是重要的,就好像维生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不可或缺的一样,但是,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维生素药片,儿童更愿意吃哪一种?毫无疑问,当然是水果。我想,这套动物童话就是又好吃又营养丰富的水果。就像白冰在卷首语中所说的:“把许多动物的知识融合在童话故事中,让孩子在轻松的阅读中,认识动物,认识自然。”既然是童话,就要符合童话的创作规律,要有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能只顾传播知识,让里面的动物成为没有性格的干瘪的知识传声筒。童话不成其为童话,失去对小读者的吸引力,里面所含的知识再多,也进入不了他们的视野。所以,知识点一定要像水中着盐,了无痕迹地融化在童话故事中,避免枯燥的知识硬块,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这套书的作者都是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多年的名家,他们谙熟儿童心理,创作技巧娴熟,较好地解决了科学和童话有机结合的问题。以高洪波的《遇见不不兔》为例,这本书写的是小红袋鼠拣到小枣红马丢失的马蹄铁,和不不兔、跳跳蛙结伴去寻找小枣红马的历险过程。路上,它们遇到过大灰狼、响尾蛇,差点把他们吃掉,经过大沙漠时又中暑昏倒,马蹄铁丢掉又失而复得……一次次遇险,又一次次化险为夷。在好心的老乌龟、鸵鸟和骆驼的帮助下,他们终于穿越沙漠,把马蹄铁还给了小枣红马。书中嵌入了有关马、袋鼠、兔子、青蛙、狼、乌龟、鸵鸟、响尾蛇、骆驼等动物的各种各样的行走方式的知识,但是故事却并没有被这些知识点割裂开来,成为一个个互不关联的算盘珠,仅仅依靠红袋鼠这个贯穿整部丛书的主角当作红线串到一起。相反,这些动物并非可有可无,只因为要介绍有关的知识而强拉硬拽进故事中,而是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情节环环相扣,成为故事进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一部好的科学童话,不但能让孩子从中学到知识,而且让他们从中得到审美的愉悦,这种审美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使书中的知识更易于吸收消化,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不要低估幼儿的审美能力,认为他们接受能力低,简单地编一个故事就能吸引住他们,随意降低艺术标准。其实,幼儿文学作家需要更高超的艺术功力。 除了以上我提到的这两点,这套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含有由知名教育专家设计的180个启智游戏。这些游戏并不是孤立于图书内容和插图之外的,相反,它是根据图书的内容设计的,又和图书的插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就使插图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直观的展示,同时又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比如:在《黑糊糊的影子》一书中,第二个故事讲的是鼹鼠的家,插图并不是简单地画一下鼹鼠的家,而是画成了一个迷宫游戏,要求小读者画出鼹鼠从他的储藏室来到地上的路线,这样,一方面让孩子对鼹鼠的家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印象,加深了他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通过游戏,锻炼了孩子的推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这些游戏,小孩子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故事中来,改变了过去那种大人讲孩子听的呆板的被动的阅读模式,调动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这套书,每一页精美的插图几乎都被巧妙地设计成一个游戏,这些游戏既好玩有趣,又能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精神。 可以说,作家完成了在生动有趣的童话中融入知识的任务,幼教专家又根据图书内容巧妙地设计了游戏方案,而插图画家也没有游离于文字和游戏内容,在精读图书内容和游戏要求之后郑重下笔成图。这是一个有机体,共同完成了对孩子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培养以及对他们游戏精神的张扬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可见这薄薄的几册图书其艺术含量、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之高,编者、作者用心之良苦。 这套丛书的文学性、知识性和游戏性既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同时,又具有独立性,这就使这套书拥有了开放的灵活的阅读空间。家长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来灵活地运用这套书。如果孩子较小,理解不了插页中的有关知识,也还不能参与书中设计的游戏,那就只给他讲故事好了,因为故事本身就是一篇篇意境优美的童话。当然也可以撇开故事,甚至不理会书中准备的各种知识,只找来某个游戏做一做,获得攻克游戏难关后的成就感和快乐。这套书的灵动之处还体现在,它不但可以由家长读给孩子听,让双方充分体验亲子共读的脉脉温情,还随书赠送了金龟子讲故事的CD光盘,为没时间给孩子讲故事的家长解了燃眉之急,对家长和小读者的体贴真可以说是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 前面我讲的都是这套书对孩子的种种益处,其实,它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也不无启迪。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丛书中设计的启智游戏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启智训练,同时,细心的家长可以从中学习到训练方法,然后,举一反三,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随时随地设计一些小游戏,给孩子以能力的锻炼。 总之,一本内涵丰富的好书就像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大山一样,是立体的,往往你说了它这一面又遗漏了另一面。比如说,这本书所洋溢的浓浓的爱意,比如说它赠送的识字卡对孩子认字很有帮助……真是妙处难与君说,说也说不完,只能请家长孩子自己去看,去判断。相信大家会对其中的诸多美妙之处“悠然心会”。 原载:《思无邪——当代儿童文学扫描》 原载:《思无邪——当代儿童文学扫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