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帷幕落下,怀着无限眷恋登上返京的列车时,为期15天、全国各地32个剧团参赛、参演剧目29台、演出55场的热烈场面仍历历在目,经久不息的掌声仍回响耳边,京胡之声成为热烈喧嚣大上海的最强音。第四届金菊奖颁奖;“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京剧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海舞台艺术历史典藏展”;“中国京剧文化收藏展”等相关活动的举办,使上海的广大戏迷多了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 激发热情 努力创作 是就地取材,还是为自己广告,本届京剧节上锦州市京剧院的《酒魂》,依1996年锦州市地下出土的清道光25年窖藏白酒演绎剧情,把满族音乐融进该戏,剧中多次出现的《造酒歌》就是使用满语来演唱的;浙江京剧院的《东坡宴》,把苏东坡疏浚西湖,建造苏堤,修建水库,为民造福,突然获罪的故事娓娓道出,其音乐设计无论背景音乐还是主旋律,都在多样文化与民间素材之间有机契合;青海省戏剧艺术剧院的《天马歌》把京剧、土族的民歌和青海地方戏曲平弦糅为一体,展示了该团的探索意向。同时这些探索也引来广泛议论,具有综合审美功能的京剧,走到今天,出于对国粹之爱,人们对他的要求太多了,既强调娱乐大众,又要其高台教化,有人说京剧太累了,但观众大多还是喜爱寓教于乐,惩恶扬善的戏,《廉吏于成龙》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正在于此,引起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共鸣,即便不是尚长荣饰演于成龙,该戏也会受到好评。对此,浙江京剧院导演郭晓男认为,对京剧艺术的发展及命运的关心,最好的态度是投身其中,认识她、变革她。在接触(创作)中产生兴趣,进而激起热情。且不管移步不换形,换形不移步,为了生存,为了观众,别挤在一条路上排队死等,还是绕道而行吧。寻找远古的京剧基因,在当代审美的土地中培植、培养,然后加以利用,其实这“招数”前人屡试不爽。远的不说,现今的《宰相刘罗锅》就是如此。 甘于寂寞 硕果累累 29台参评剧目,既有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新创现代剧目,如北京的《梅兰芳》、广西的《霸王别姬》等,也有具有历史价值和认识价值的新编历史剧,如上海的《廉吏于成龙》、山东的《李清照》、湖北的《襄阳米颠》、青海的《天马歌》等,还有整理改编的优秀传统剧目,如天津的《楚宫恨》。体现了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并举”的创作方针。经过严格筛选的29台剧目的参演,是全国各省市区文化厅局关心京剧艺术的成果,亦是众多京剧从业人员低工薪,大奉献精神的耕耘硕果。而最让京剧武生、武旦和观众振奋不已的是,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一次设置了武戏擂台赛,组委会破天荒地为900余名武戏演员投了4100万元人身意外伤害险,《百草泉》《赚历城》《伐子都》《三岔口》《两狼关》《挑滑车》等26个剧目连续3天的演出场场座无虚席,观众、评委含着热泪把热烈的掌声和献花一次又一次抛给演员,演员们又一次次谢幕并把鲜花抛给观众,文化部陈晓光副部长宣布,武戏擂台赛列入京剧艺术节常规项目,这一决定无疑对京剧的振兴和京剧院团开展工作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在本届京剧节获奖名单中位列第一项的综合奖中,《廉吏于成龙》《泸水彝山》《梅兰芳》获得金奖。《楚宫恨》《乌龙院》获优秀保留剧目创新奖。《襄阳米颠》《妈祖》《樊姬夫人》《东坡宴》《天马歌》《李清照》获优秀剧目奖。《酒魂》《走西口》《霸王别姬》获剧目奖。台湾省台北新剧团的《巴山秀才》获评委会特别奖。获得武戏擂台赛金奖的6名演员是福建省京剧团的田磊、上海京剧院的奚中路、中国京剧院的刘魁魁、天津青年京剧团的王立军、天津青年京剧团的阎巍、中国京剧院的孙亮。获银奖的8名演员是,冯蕴(中国戏曲学院)、金喜全(上海京剧院)、王平(天津京剧院)、张森(中国京剧院)、李静文(沈阳京剧院)、张淑景(北京京剧院)、李红艳(北京京剧院)、严庆谷(上海京剧院)。获铜奖的演员是王琳琳、董宏利、浦冲聪、魏友宝、和志杰、年金鹏、张立、李继春、刘建杰、张强、王永立、詹磊、康云翔。有5个院团获得集体奖:中国戏曲学院、甘肃省京剧团、北京京剧院、中国京剧院、新疆乌鲁木齐市京剧团。 吸引青少年 赢得大市场 如果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法宝,那么本届京剧节也在追求这一理念,如果京剧的生存,如同餐饮业,老幼咸宜的必备条件是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但真能做好却极为不易。少儿京剧为本届京剧节增色不小,首先在于业内人士想到了养育京剧的土壤,成功的宣传,良好的运作,很多戏迷买套票看戏,总出票率达98%以上。50多场的演出,场场座无虚席,观众大多为中老年,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永远不要期待满场皆为青少年观众,除非包场演出。少儿京剧《岳家小将》即是如此,《岳家小将》《新闹龙宫》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小观众,使两剧分别加演场次,另外两台儿童京剧《北斗星》《闪闪的红星》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将来中青年,直至老年观众中的一员,有不少就会从这批小观众中产生,在常去肯德基的人群中,不乏喜爱《东坡宴》的,如同剧场中的外国观众和外国戏迷喜爱京剧一样。 内容丰富 盛况空前 本届京剧节不仅剧目新颖精彩,还设有许多相关活动,12月13日、14日举办的“京剧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和“梅兰芳、周信芳舞台艺术学术研讨会”吸引了近百位海内外专家学者赴会,有关领导,梅、周两位大师的亲朋至爱和弟子济济一堂,缅怀二位大师对京剧艺术的伟大贡献,刘厚生呼吁以科学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梅、周的艺术贡献,马明捷认为,我们要冷静检视现状,在京剧要跟上时代,建设后梅兰芳时代的京剧、京剧要与国际接轨等时尚理论号召下,京剧出现了争相“移步”,换形,造成传统老戏加速失传,新戏大面积欠收,他呼吁,不能再把梅兰芳只当成空中偶像供奉,纪念是为继承,要把梅兰芳从改革实践中总结提升出来的理论当作传统、财富用来指导今天和今后的京剧改革。毛时安、马少波、龚和德、徐冬冰、安志强、任灏、晓耕、傅谨、陈燮君、朱勇、梅葆玖、周少麟、萧润增、李胜素、陈少云、魏海敏、周渝生、薛若琳、王蕴明、张先、曲六乙、董伟、曲润海、李维康、董圆圆、李炳淑等150人与会,对梅、周二位大师的辉煌艺术,爱国情怀、进取精神崇敬之余,提出对国粹京剧发展的分析与展望,寄希望于未来的京剧节上有更好的剧目、更好的演员、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纪念活动收到社会各界论文稿件70篇,其中包括在海外读书的学子和来中国学习京剧的美国学生。而《中国京剧艺术暨刘令华国粹油画展》《关良京剧人物画、郑长福京剧脸谱画展》和《海纳百川·上海舞台艺术历史典藏展》的举办使本届京剧节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进一步突破。第4届金菊奖颁给5个单位和7名个人,他们是上海京剧院业余艺校、天蟾逸夫舞台、天津民族文化促进会、克缇(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兰州职业技术学院;7名个人是张作斌(广东)、王秉衡(南京)、陈文秀(吉林)、陆禹洋(柳洲)季桂明(广西)、津田忠彦(日本)、田维健(天津)。该奖为对振兴京剧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而设,每3年评选一次。 充满信心 面向未来 把这届京剧节称为盛况空前并不过分,健在的京剧名家、名流,健在的名评论家、理论家全部到会,武戏、儿童戏成为亮点,体现了国家级赛事的权威性和群众性,成为京剧人的幸事,尽管京剧的振兴还有艰难的路程,但业内外人士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理性思维和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都化为相互的激励,本届京剧节闭幕的同时各京剧院团参加第5届京剧艺术节随即进入倒计时,各院团都力争在下届京剧艺术节取得更大的突破。 原载:《文艺报》2004年12月30日 原载:《文艺报》2004年12月30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