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戏里戏外 风华尽览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纸 参加讨论
那些花的脸呀,顾目流盼;那些扮的相呀,风姿万千;那些素的面呀,转瞬人间。好在戏如烟花,烟花绽放了,幕帘垂下,有人离开,有人反倒来;好在还有记忆,还有人生,谁都夺不走。有程派、有梅派,有京剧、有昆曲,有“黄梅戏五朵金花”、有“川剧界的瑰宝”,有须生、有老生,有女人演透男人、有青年演活老人。有张火丁、计镇华、裴艳玲,有陈智林、马兰、王君安,有尚长荣、于魁智、谢涛,还有韩再芬、孟广禄和常香玉等,40位梨园名角齐整出现在面前,披上布衣,他们或许是与幽魂相恋的落魄书生;穿起水袖,他们或许是红尘中哀怨的小姐;提起刀枪,他们或许是仗义的英雄豪杰;垂下长发,他们或许是暮春林园里痴痴恋恋的目光;亮出嗓音,他们或许是展露心迹的羞涩浅唱。深夜开卷,白光幽幽,暗香浮动,面向而坐,戏里戏外,君客尽欢。这是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制片人白燕升著的《那些角儿》一书,是“一个‘外行’眼中的梨园”,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和书卷气息的主持人”,通过与那些梨园名角独家对话,畅言戏台上的忧伤与喜悦,和戏台下的苦辣与酸甜,通过这些访谈,可窥见名角们的心底乾坤和梨园的真实生态。
    此书不同于其它普通的访谈录,在于它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从十几年来采访过的各剧种各流派的大师、名家和新人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绝无凑数之嫌,又无遗珠之憾,一个个名角,如同一段段历史,记录着中国当代戏曲几十年来的发展创新历程,是风光占尽的凝固华章,是新中国戏曲人尽展聪明才智的精湛建构。特别是书中配插了近两百幅精美的图片,让读者在追随名角们戏里戏外故事的同时,又有风华尽览之感。
    与文艺圈里的影视歌坛比,戏曲在当今这个虚浮喧嚣、世事纷杂的社会里,是寂廖古旧的,甚至偶被退却到淡忘失落的僻处,好在这本书拎出了那些名角儿,让他们在苍茫中散发出了绮丽,在空谷中散发出了暗香。尽管有人在感叹舞台上的酣畅淋漓、投入艰辛的同时,也嗟叹舞台下的陋癖无常、难言之隐,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白燕升通过坦诚而直白的提问,使名角们真实地道出了他们嫁给舞台无怨无悔的选择。戏曲,是他们所爱,他们才能甘愿承受这份孤寂。人可贵,书也显得可贵。
    书中讲到:2007年1月3日,张火丁举行新年交响京剧演唱会后,她把当晚演出的一套白色真丝手绣旗袍拍卖所得的38万元全部捐献给了“母亲水窖”工程。白燕升问裴艳玲如何理解“角儿”,裴艳玲回答:“你想尽办法获这奖、那奖成不了‘角儿’,要靠自己的艺术和影响带领百八十号人养家糊口,那才叫‘角儿’”。计镇华在演戏之前,要先观察一下舞台,看有多大,然后到观众席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坐一下,感受前后、左右的空间有多大,想想演出时该释放多少能量。当马兰与七年没见面的黄金搭档黄新德紧紧拥抱在一起时,不禁失声痛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说:“艺术剧团里面,更多的是讲艺术品,不是艺术家。没有一个综合的环境,给你提供一个综合平台,把你摆在一个综合的亮点上,你肯定形不成今天的所谓的艺术家”。孟广禄说他喜欢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韩再芬说:“我就是韩再芬,我是中国剧协副主席,我更是一个演员,我的责任就是这样,我可以去尝试这个,也可以去尝试那个,我觉得人们应该有更大的宽容性和包容性”。白燕升问李胜素:老辈人说,学戏要先做人,胜素做人的原则是什么?李胜素说:“一切顺其自然。”……
    有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书中所访谈的名角们真正做到了“韵味”、“趣味”和“戏味”的和谐融合,他们除了准确把握剧中人物心理状态、生动刻画出人物形象外,还能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做到对每一个身段动作能讲出道理,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又有戏评家说:一角儿一世界,一生命一天地。戏是讲述人的,不懂人、不懂人生的人,演不好戏,成不了角儿。自古梨园行有德行的师傅们教弟子开科的第一件事,便是要他们永远记住一句话:演戏先做人。人摆戏前,足见其重要。诚如书中提到的常香玉,如果她没有良好的德行,如何肯赴朝鲜战场为志愿军演出?书中不但讲述他们的流派艺术,也传颂她们的艺德、人品。这些梨园中人,之所以能成角儿,不只因为能从俗世中超脱出来,往台上一站,一字一韵中,传达出历练后的美与道德,而且,在生活中,也把这种美与道德升华得海天一色、高度统一。他们不只是舞台上的榜样,也是生活中的范本。
    近段时间,我采访了几位粤剧编导和演员,他们不足四十,年纪轻轻,但已在戏曲舞台上历练了二十多年,也获得各种国家级奖项,但为人低调,为戏求精,着实令人感动。跟他们交谈,我恍然如见黄土飞扬的西北高原,唱了一辈子秦腔的老人正指点着年轻的秦腔人;温婉的江南水乡,淮海戏的老艺人正给小演员们说戏。在这个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年头,我想,我们的戏曲艺术必将重生,而《那些角儿》里的这些角儿,是引领我们的戏曲之魂,是中华艺人的亮色与精髓。这些角儿,将永远留在至美至真的艺术舞台上,也将永远留在读者的心里——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家可以去翻翻这本书,这与爱不爱戏曲无关,与做人有关,他们是希望之所在。
    (《那些角儿——一个“外行”眼中的梨园》,白燕升著,语文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原载:《文艺报》2010年4月23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4月2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