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家郝树声的长篇历史小说《商埠雄魂》主要描绘了中州名镇——赊店镇在清朝咸丰年间所经历的历史风云,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商埠重镇在封建社会末期的兴衰状貌。作品遵循历史真实,充分发挥主观合理想象,通过人物的活动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把清朝末期发生在赊店镇的一系列事件串联起来,既有真实与虚构的交织,血与火的碰撞,又有灵与肉的冲突,情与性的交融,展示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令人惊心动魄,目不暇接。 《商埠雄魂》在为读者铺展开一幅风云变幻的商埠画卷的同时,又创造了众多面貌各异、性情迥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官僚与官僚不同,商人与商人有别,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性格,相同的身份也有迥异的特点,众多人物形象决无类型化的痕迹。尤其是江海阔、戴广兴、冯贵鲜三位雄浑大气的人物形象,作为不朽的商埠“雄魂”的载体,是作品最重要的艺术结晶。 江海阔是作者所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小说全部事件所围绕的灵魂与核心。作为赊店全镇公推的镇首,为了赊店镇的繁荣兴盛,为了维护赊店镇的商业霸主地位,他设粥棚,封水路,建团练,修寨垣,除积弊,惩恶人,可谓是不辞辛苦,殚精竭虑,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作为恢弘大气的商埠“雄魂”最集中的体现,小说采用众星捧月群星辉映的手法从多个方面刻画了江海阔雄浑大气、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他路遇素昧平生的麻脸人吴骆驼遭难,慨然相助,不求回报。就连对高占春这样人人痛恨的无赖,在遇到困难之后,江海阔仍然带头捐款,帮助高家渡过难关。江家带头在镇外搭建施舍粥棚,江海阔做了全面安排,还特意要求所有粮食必须淘洗干净,并且在粥棚储备余粮以备不时之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江海阔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在赊店镇尚未遭到土匪与捻军袭扰之时,江海阔即心怀忧虑。为保家安民,为赊店商埠的繁荣稳定,他苦觅良策,方案一旦确定,随即联络商家,筹措资金,排除各方阻力,招募练勇,修筑寨垣。团练队伍成立后,他又请洋教士西门蒙斯帮忙购买洋枪,增强商镇防卫能力。为了赊店,江海阔可谓是呕心沥血,不辞辛苦,这一系列举措也使读者看到了江海阔的深谋远虑,目光远大,以及出色的协调能力。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使作品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自然也不可能脱离具体生活环境而存在于乌托邦世界之中,即使作为英雄也概莫能外。江海阔必然也要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为了与裕州商家争夺货源,他贸然决定修桥断河,阻止货船北上。被裕州商家告上公堂后,他又巧妙周旋,奋力争取,在激烈的商战中暂时占得上风。这一举措尽管得到了赊店商家的热烈拥护,但作为一镇之首,他没能化解争端,反而进一步激化矛盾,暴露了他身上所具有的时代的局限性。作为商镇骄子,在身披华彩的同时,江海阔的思想中也有一些应予批判的糟粕之处。他与刘玉坠的情感纠葛以及迷醉青楼、肆意纵情,使读者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陋习与糟粕在他的身上所烙下的深刻印痕。 在江海阔的身上,既有襟怀坦荡、扶危济困的高贵精神,又有凡俗庸常之处。但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瑕疵,才使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情有性,骨肉丰满,更加真实可信。江海阔、戴广兴、冯贵鲜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共同撑起了特定时代下赊店历史的天空,也折射出了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精神气质。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31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3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