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艺术的极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秦万里 参加讨论

    在茫茫一片的寻常生活中燃起个性的火花,是许多作家努力的目标。
    作家陈希我的《我们的骨》的故事是由寻常生活中寻常人物的一个寻常愿望引起的。一对上了点岁数的知识分子,过去受过一些苦,随着时代的发展,日子越过越滋润,每天都不知道要换着样的吃点什么了,忽然想起了一种瓢骨,想起那个艰辛年代的一次温馨的美餐。这种瓢骨,在那个年代是很金贵的东西,今天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可他们还是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瓢骨,不但找到了,那个卖肉的还说可以让他们白白拿回家,因为这东西现在不值钱了,人家宁愿奉送。写到这里,本来可以让老两口高高兴兴回家去煲汤了,但是陈希我却写他们拒绝了这种赠与,接着去寻找可以花钱买到的瓢骨,花钱少了还不满足,一定要向人们说明这种瓢骨的金贵。他们的做法没有人能理解,甚至还招来了误解,“扪心自问他们并没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只是要回味过去,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喝汤已经不是目的了,一种本来极其正常的愿望被转换成另外一种偏执,并且一步步夸张,进而达到了一个不正常的极致——这对夫妻竟然去偷瓢骨,被逮住了,竟然还要求警察宣布他们有罪,因为一切被偷盗的东西都是金贵的,只有偷盗了金贵的东西才有罪。还对警察喊叫了起来,“一钱不值?她嚎叫了起来,它一钱不值?难道我们这么做也一钱不值?难道我们所做的全一钱不值了?我们经历过多少事,受过多少苦,多少冤?难道……”这对夫妇的种种不被人理解的“反常”行为,不就是为了找回那辛酸时代别样的温馨与甜蜜,让我们回味一些被忘却的珍贵记忆吗?怀旧虽然是一种时尚,但是陈希我写怀旧,不去写旧时的情境与状态,而是夸大了一种怀念的方式。他克服了平庸,避开了雷同。
    韩向阳的《飞》也在努力克服平庸,避开雷同。他写底层,写偏远的乡村,没有在贫穷或苦难上多用笔墨,却描绘了一种痴迷的追求。这追求浪漫且又倔强,可悲可怜同时又十分的可敬。开始的时候,这只是一个穷孩子的梦想,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这个穷孩子梦想得到一辆摩托车,如果故事按照常规行进,这梦想或许仅仅是故事中的一个插曲。但是因为李来战是一个颇具个性的人物,故事就要随着他的个性朝着另外的方向发展了——这位颇具个性的李来战得不到摩托车,竟然妄想自己造一辆。但是李来战什么都没有,没有知识,没有工具,更没有金钱,李来战所拥有的,只是自己独特的智慧和勇气。他用智慧和勇气实施自己的计划,将梦想变成了一种挑战,一种痴迷的追求。他卖血,甚至糊里糊涂娶了自己并不爱的女人,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经历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挫折之后,“来战终于有了自己的摩托车了。在以后的那一段时间里,来战几乎是没明没夜地骑着他的‘铁驴’牌摩托车……”他像骑着瘦马的堂吉诃德一样,飞奔在大沟村的乡间田野。故事到这里本来就可以结束了,可是韩向阳却不让他的李来战停下来,他推动着他,让他走向追求和挑战的极致,“来战走了,来战到大城市里去了,来战到大城市里学习制造飞机的技术去了……”最后,他让他坐在自己制造的“飞机”上,“飞”下悬崖。这是生命的终结,也是挑战的完成。韩向阳塑造李来战,寄托了一种关爱,更渲染了一种精神。
    小说家塑造人物,同时也需要为他的人物设计一种命运。有时候,人物的性格会决定命运。而有的时候,人物一旦被放置在命运的通道,就会身不由己,一去不能复返,人物在这样一去不能复返的命运通道中苦苦挣扎,直至把读者也引领到那个命运的现场,与那些虚拟却又真切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阎连科的《耙耧天歌》里有个尤四婆,尤四婆自从嫁给了尤石头,便进入了一个苦难命运的通道。尤四婆生了四个孩子,四个孩子都呆傻,“是隔代遗传哩,你们生四个孩娃四个是痴呆,生八个八个是痴呆,生一百个……”听了大夫这番话,丈夫尤石头跳河了,被未来的日子吓死了,所有的重负都压在了尤四婆身上,她要挑水做饭,要施肥除草,要播种收割,“收了这季又忙着那一季,季节像白昼黑夜般在她身后催逼着,把她的四个儍痴孩娃催催逼逼地一日一日养大了,她的头发便白了……”在苦难和艰辛之中,尤四婆没有以泪洗面,她坚强的身影像阳光一样灿烂。她不仅养大了孩娃们,而且让大妞二妞寻了婆家,大妞二妞嫁的都是有残缺的男人,为了让三妞嫁一个“全人”,她跑遍了梁上梁下一座又一座村庄,还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存粮和财物。之后,为了治疗二妞的病,她挖出了丈夫的遗骨,为了治疗其他孩子的病,她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她成功了,终于让她的几个心爱的孩娃都成为了正常的“全人”。幸好主宰命运的阎连科没有让她失败,否则,作品带给我们的哀伤将会过于深重。阎连科虚幻现实,他让那传说中的“偏方”具有了神奇的力量。事实上,真正的力量是母性的力量,阎连科把母性作用下的勇气,智慧,奉献,坚韧都推向了极致。他是用一个女人的血肉谱写耙耧山脉的天歌,那歌声高亢而又苍凉,回荡在我们的心田,久久不肯散去。在任何一篇作品中,小说家都拥有主宰人物命运的权力,但权力不能乱用。重要的是,小说家要善于调动读者的情绪,让他们进入叙述的现场,在哀伤中哀伤,在欢乐中欢乐,在命运中叹息命运。更重要的是真实性,真实性与逻辑性有关,所以命运的通道也应该是一条逻辑的通道。尤四婆的命运通道是苦难,尤四婆的逻辑通道是母性,两条通道并行,才为夸张创造了条件。所以,无论尤四婆的行为达到了怎样的“极致”,读者都宁愿信以为真,为那位幻境中的母亲流下热泪。
    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也沿着一条逻辑通道走向极致,那就是贪婪与仇恨。后来陈应松又刻画了一条狗,小说以狗的名字命名,叫做《太平狗》。太平狗是一条好狗,一条忠诚的狗,但是太平狗也被主宰命运的陈应松放置在苦难的通道当中,因为太平狗是狗,所以它的逻辑通道是忠诚。太平狗跟随主人程大种进城打工,在路上就遭到主人的暴打撵它回家,进城之后又被抛弃,被卖掉,历尽艰险,死里逃生,却仍然在寻找主人,“它穿过无数的街道、小巷,在一个高架桥头,它看到了来城里的第二夜与主人一起躲避寒潮的桥洞……它迎着渐渐强烈恶心的血腥味,找到了那个屠宰生灵的集贸市场,又听到了它的同类们在笼子里发出的撕咬声和在屠刀下的惨嗷声……主人你在哪里……”后来它不仅找到了主人,义无反顾地跟随着已经无法给它提供食物的主人,还舍命救主,当主人终于命丧黄泉,它又“越过了千山,涉过了万水,不停地行走,不停地寻找着那从小就熟悉的气味。……它走着,走着,已经不是一条狗,是一个行走的魂。”它终于走到了神农架大山深处,走到了它思念着的家。陈应松采用虚实交错的手法,构造了一片异境。他用一条狗的忠诚,反衬人类的残暴与无情,把忠诚与残暴都大胆地夸张,推向了极致,在这异境当中,一位穷苦山民心目中光彩照人的都市,被剥去华美的外衣,人性的劣质暴露无遗。异境令人触目惊心,故事让人欲哭无泪,这是一种颇有力度的批判,更是对人性良知的呼唤。
    聪明的小说家敢于颠覆寻常。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3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