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珍贵革命历史的文学记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炳银 参加讨论

    因为不少复杂的历史原因,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前,陕北根据地上的许多英勇悲壮的斗争情形被人为地遮蔽了。但是,历史不可能被虚无,存在的总会得到表现。
    作家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路笛、路小路的长篇纪实文学《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习仲勋在陕甘边区》,恰好就是以真实质朴的记述反映在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边区前,以刘志丹、习仲勋、谢子长等人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领导带领当地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历程。这本书的出现,是很好的历史书写补充,也是又一本很好的革命历史教育读物,自有其价值和意义。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在新中国成立前一直坚持战斗在陕甘宁边区和大西北,是西北无产阶级革命从开始到胜利的参与领导者和见证者。但是,由于此前的多次党内曲折斗争历史,习仲勋屡屡被涉及,尽管曾居高位,但却道路坎坷,他的革命历史痕迹在人们的心目中竟一直比较轻淡。我也是个西北人,自小就听到许多有关习仲勋的革命故事,可是,待到年长时,这样的传说却中断和息声了。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初见习仲勋获得重要任用,并在广东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立下大功劳的时候,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和欣喜。是干才,就必然会有发挥才能的时候。
    《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是我很感兴趣和渴望阅读的一本书。它不但给我小时候的记忆以很好的补充,而且更加丰富和系统地围绕习仲勋的个人真实经历反映了当年陕甘边区革命斗争的历史,非常具有历史和现实价值。这些真实的历史描述使我们看到,习仲勋少小即投身革命,在尖锐复杂和血腥的革命斗争前线成长成熟,不久即走上领导岗位。他反对错误地指责刘志丹出于当时革命环境采取的游击战方式为“稍山主义”(借助稍林、山区开展斗争的方式);他坚持开展有根据地的斗争,并成功地领导和开展了照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战斗不怕牺牲,两次严重负伤(第一次完全是出于对战友的保护),他参与了和错误路线的斗争并曾经被捆绑关押(幸被毛泽东和中央及时解救)。但是,他革命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主持正义,团结同志,斗志方式智慧、灵活、有效,是实现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成功坚持到最后胜利的重要人物。路笛、路小路的作品,沿着陕甘宁边区革命历史的曲折发展进程,真实而简洁质朴地表现了习仲勋在其中的经历和作用,使得当年陕甘宁边区真实的革命历史结合着习仲勋的精神、意志、性格和作为,得到了十分生动的表现。
    关于这本书的写作过程,路笛、路小路在《后记》中已经讲得很多。书中的内容有的是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和记忆,有的是通过实际的采访得来的,总之,所有内容都是有根据、有出处的。我很赞赏这样认真严肃的写作态度,它在引导人们接近历史真实时有很好的作用。近些年来,有不少有关历史的叙述,其中少数影响还很大。但是,我在阅读这些作品时,看到作家将历史讲述得非常细致生动、有很多的细节和对话描写时,我就自然地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严格说来,历史是一种倏忽而过的瞬间,在后来人的认识感觉中是很难完全复原和再现的。在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之后,一个并不是亲历的人,竟然将历史的对象描绘得非常细致和具体,这很难让人理解和接受。而这本《红色圣地上的呼啸声》,看上去虽然线条似乎简单,大多是一些事件、人物的骨干性内容,缺少丰富的血肉细节,但我却对其真实性有很大的信任。因为这些骨干性的内容,是容易被人记忆和记载的,因之,后人获得也就比较容易。如果说这本书有细节欠缺之不足的话,我倒反而认为这是个在接近真实的努力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甚至是个赢得读者的优势所在。
    我们的革命已经胜利60年了,现在的情况也和当时处在弱势环境下的革命情景很不相同了。但是,就其矛盾的尖锐和对象的复杂性而言,一点不会使人感到轻松。所以,不断地从历史的斗争中吸取经验教训和力量,应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角度和意义上,不少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英勇悲壮历史的文学作品,才变得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而像本书这样反映曾经遮掩过的革命历史内容的作品,自然也就有更多积极的价值和新颖特点。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12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