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一的《茶道青红》与《白银谷》一样,主人公依然生活在乾隆时代的太谷。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康家并非西商外茶大户之魁首,为什么要选康家作为故事的主角呢?我思来想去,答案只能有一个:康家的总号在太谷。作者醉心于描绘太谷曾经的荣耀,他滔滔不绝,绘声绘色,他乐此不疲。成一先生对家乡的这份深情,令人钦佩。 按照书中所述,乾隆五十一年,外茶断市,康家当家人康乃懋被困异域,戴夫人临危出山,执掌两号生意,她拿定主意,要走一遍万里茶道,先走南茶道:自太谷出发,过白圭镇后,即踏上崎岖山路。翻越盘陀岭,经权店、交口,三日后抵达沁州。过潞安,经泽州。至晋豫两省交界处,过天井关,登上壁立千仞的太行绝顶。出太行,入豫境。此地属河内县,天候与山右大别。至清化镇。清化当时为自晋省来往江南的官道驿站,康家内外茶两号,合设一小庄口,料理茶货进山事宜。在孟县河阳渡登船过黄河,船到大河南岸,即是古孟津渡。过洛阳,经临汝,到郏县。在唐河赊旗镇,改走水路。过襄樊,转入汉水。过钟祥,到汉口,至江西铅山。在信江河口码头登岸。到崇安。 古今地名不同,如果不借助历史地图,很难搞清当时南茶道的具体所经。但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当时的南茶道经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四省,最后到达福建。2009年的5月,我从太原往福建,火车路线,与书中所说之南茶道,大致相合。值得一提的是,我随身带着成一先生的这本书;我一路读着小说,乘火车重走了一遍“南茶道”。现代交通便利,火车日夜兼程,但还是走了两天两夜。乾隆时代的晋商出行乘马,对路途遥远的感觉,必远甚于今日,艰辛也必远甚于今日。 自2005年以来,我的研究兴趣已转向历史,所以我对书中的史料比较留意。故事是虚构的,但史料是可靠的。作者以小说家名世,但他同时也是历史家。时下有股历史通俗化的潮流,用通俗活泼的白话,讲述久远晦涩的历史。将这本书归入其中,显然有些牵强:历史不容想象和虚构,而小说却是虚构的艺术。但也并非毫无道理:两者都要向普通读者叙述某些史实,并且力求通俗明白。这样,将这本书视为以上潮流的一个分支,也无不可。书中最动人处,是叶林娜与康仝霖的绵绵情意。在本书第九章“南国非仙境”中,一对恋人近在咫尺,却又似远隔万水千山:叶林娜明明白白已经来到自己的家中,可确确实实他们连单独面对的机会都没有。终于踏上茶道,中间却隔着妻子婉君。好容易可以用他人不通的蒙语交谈,叶林娜却一再说不用多问了。叶林娜凝视茶山泪流满面,婉君又说叶林娜夜间,有时也暗自流泪。到底为了什么?这个疑问紧紧缠绕着康仝霖,他无法解答,又挥之不去,犹如梦魇。对康仝霖来说,南国何止非仙境,简直就是地狱。我惊异于一个老汉(请原谅我的不敬)如何能将男女间的这种牵肠挂肚、藕断丝连、求生不能求死也不能,写得如此真切,有如亲历。高明的小说家能将虚构的故事讲得仿佛真实,而不高明的小说家能将真实的故事讲得俨然虚假。本书中的故事属虚构,读者却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我们都被小说家给骗了。 原载:《太原日报》2009-09-18 原载:《太原日报》2009-09-1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