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读小说《同龄子》心得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李杰 参加讨论

    大文豪托尔斯泰死前留下了一张奇怪的纸条,写着他必须回答的五个问题:一、我为什么要活着?二、我和其他人的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三、我和其他人的生存的目的是什么?四、我感觉到的那种善恶之分有什么意义?五、我该怎样生活?托尔斯泰的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是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自问、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问题。在这个充满矛盾、充满困惑、充满忧虑的世界,关于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再一次被凸现出来成为普遍关心的话题。
    任何文学现象都是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它是思想者的语言,缺乏精神追求和健康创造力的文学是肤浅无味的,而唤起良知和铸造灵魂的文学则是不朽的,前者是因失衡而颓丧,后者为救赎而奋争。普通的作家是用文字与辞藻来写作,优秀的作家是用思想与内涵来创作,而真正高明与成熟的作家则是用心来与读者交流,从而达到写读合一的至高境界!
    在中国许多城市的清晨,每天在红尘滚滚开始之前,都不难看到老人们提着鸟笼子,去寻找一片寂静的所在,他们感慨,偌大的城池,已经没有一块安静的挂鸟笼子的地方了。更大的危险还在于,一个民族世代锻造和传承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荣辱取向,这些“鸟笼子”何枝可依?文学,或许就是它最后的枝条。一个民族的文学,有时仅仅是一篇作品,就足以使全世界心生敬畏。因为它是民族情感深度的呈现,是民族精神风貌的凝聚。
    今年春天的脚步着实有些沉重。立春时节,冰锁江南;五月十二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全国从中央到地方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终于,春天还是来了!俯视脚下,朵朵淡黄、粉白的小花儿已然开放,那吹面不寒的杨柳轻风不正是春的气息吗。
    如果说那是天灾的话,那么,发生在法国巴黎与英国伦敦的亵渎奥运圣火的丑恶闹剧,以及国外媒体喋喋不休的借“西藏问题”污蔑与中伤中国政府与人民的行径则是人祸了。神圣的奥运圣火本来是传递友谊,传递和谐的,圣洁的火炬那一刻被沾染了污垢……,随后在全球掀起一股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爱国热潮,为了将奥运的五环擦亮,海内外中国民众内心深处涌动着的民族热情如火山般喷发了……
    这一切带给人们太多感动的同时也带来同样多的反思。反观文坛,在我看来,当今的文学,虽然光怪陆离,应有尽有,但是回避宏大叙事,钻入小型叙述和个人化的迷宫成风,欲望化的描写颇为时尚,“盗墓”、“穿越时空”系列粉墨登场,“皮肤文学”大行其道,似乎“沉默的大多数”的生存境况和精神诉求越来越不在文学视野之中,鲜有表现时代民族命运的大主题,鲜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鲜有对人的尊严,痛苦,彷徨,被伤害等等人性问题的强有力表现,鲜有崇高撼人的人格力量,鲜有宏大的气魄和笔力,总之,启蒙精神、民族精神趋于弱化,这是当下最令人忧虑的。人是根本,只有表现人的文学才最具活力;表现“物”和“欲”的文学是没有力量的。如今很难看到一篇可以令人兴奋不已奔走相告的作品,更难看到那种能解答托尔斯泰临终问题、让读者刻骨铭心过目难忘的作品,这一切是否构成了我们对小说期待的一种隐痛?
    清朝文人龚自珍在诗中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如今人才降临了:实力派作家魏玉明先生带着他的长篇巨著——小说《同龄子》向我们走来,披着朝霞、映着万道曙光!
    与五四先贤一样的严谨,魏玉明先生在治学风格上对中国古典传统的滋养是汲取的,对西方文学传统的借鉴是扬弃的,而对于社会主义文学传统是开拓和与时俱进的。作者不趋炎附势,不粉饰遮掩,不囿于陈见,能大大方方,洋洋洒洒地将自己的独立思考所得写出来,如空谷足音,余声袅袅,非常难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而魏玉明先生的创作正如其所言是为了改良国人的人生观,用情用心与读者交流,借以解答托尔斯泰的五个问题。
    魏玉明先生对于长篇小说《同龄子》的故事架构采用了独具匠心的人物火炬接力方式,更显现出中华美德的源远流长与代代相传,让人感觉有一股正气萦回表里。正缘于此,小说尽管厚厚四卷本,时间跨度半世纪,但给人感觉脉络清晰,一气呵成。翻开《同龄子》,只觉得作者的创作理念宛如春风缓缓吹来,它们擦过窗外的树叶,掠过发梢,登堂入室,轻轻抚摩着你目诵的页面,传送着芳菲,润泽着一方心田,一页一页,像智者像老人。读他融合认真、严肃、深究与境界的心语,不由让读者时时点头称“是”。
    长篇小说《同龄子》讲述的是发生在东北工业城市安平,围绕祝姓家族为国家前赴后继无私奋斗而展开的故事。如果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比作一把圣洁的“火炬”,那么魏玉明先生就巧妙地在作品中设置了三个“火炬手”:祝万成,祝国栋以及祝新华。尽管传递沿途有风吹雨打,但是他们仍然勇敢地将象征着民魂的火炬接力下去!在建国期间,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商号老板祝万成认清形势,积极与新生的人民政权合作,不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新中国的诞生,而且在以后的岁月里坦诚接受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成为一名进步分子,他把伴随新中国成立而燃起的民族精神火炬高高举起,循着共和国发展的历程,开始了艰难却坚定的跋涉,其间他虽然屡遭小人迫害,但敦厚的信念让火炬没有熄灭;祝国栋,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在祝姓家族中是火炬第二棒,他是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内心里,把所有的热情和智慧都无私地奉献给新中国的建设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他追求活着的意义,然而,多舛的命运却让他因敢向领导提合理意见而被打成右派,送去劳改,其后,又碰上了十年“文革”,再次锒铛入狱。尽管再三为命运所捉弄,他依旧对党和国家赤胆忠心,浩劫结束后,他抛弃所有思想包袱,又积极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了,祝国栋用他的博大胸襟与爱国热情书写着瑰丽的劳动者之歌,从而火炬在他手里被更高地举起;小说中将要点燃民众心中圣火的人物是祝新华,在他的接力途中遇到了太多的疾风与暴雨,然而正是这个与共和国同龄的年轻人,用他的不屈与奋进让火炬没有熄灭,回顾一下吧,令人揪心的降生就已经预示了他风雨的人生,在小说《同龄子》中,也许烂漫的孩童时代是他最纯美的回忆,一切如朝露般清澈,然而上学后由于父亲是“右派”的缘故,他被污蔑为黑崽子,在此,他遭受了人生第一次“炼狱”,年轻的心灵开始考虑为什么要活着?该怎样去生活?善恶划分的标准为何如此荒谬?顽强与智慧的性格不但让他在困境中勇敢地在上海撒出《出身无罪论》的传单,而且机智地营救出方志宏与佐霞夫妇,正是在那一刻圣火燃烧得更加熊熊明亮了,当历史的步伐跨进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时,作为一名时代的拓荒者,他掸去身上的灰尘,随着潮流的节律去舞动,去咏唱,并迎来了收获的喜悦。不满足于此,正如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样,他胸怀一颗天下一家的博大红心,让自己的人生与世界融为一体,那里承载着梦想,有我们民族更大更宽的舞台。砥柱中流降怒涛,岿然不动御狂风。祝新华,不因出身灰暗而自卑,不因命运不济而沮丧,不因遭遇坎坷而消沉,不因生活平淡而漠然,不因事业平凡而平庸,不因小有成绩而窃喜,他用高尚的情怀,不屈的品格,远见的卓识与魅力的人生点燃了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那行将熄灭的圣火,最终,他踏着坚实有力的步伐,手擎永恒的民魂火炬将整个中华民族的圣火点燃!
    魏玉明先生的确了不起,能将林林总总众多人物简练成三个火炬手,将建国以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漫长的时间跨度浓缩成一段火炬接力。其构思巧妙,其用心独到,不由让人拍案叫绝!小说《同龄子》将传统美德与民族性格的现代转型密切联系,其中蕴含着现代人所需要的精神元素与价值取向。客观评议,能写出如此美妙的境界,达到如此动人的艺术欣赏效果,其中除了单纯技术方面的因素外,还需要作者进行多么深刻、细密、严谨地思考才行啊!
    读《同龄子》,感觉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谓之“情”。情者,文学之根也。纵观全文:爱情、亲情、友情、乡情、爱国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如同书中描写的东北风情般,细腻与豪爽飘荡在字里行间。小说故事如同梁檩,搭起屋架,情节如同砖石,垒起墙垣,而情感,更像是铆钉与灰浆,勾起梁檩,粘合起砖石。情感滋润的书页让读者有一种阅读的愉悦。
    特别对于青年男女的情感刻画,则让读者意会者有之,言传者不易,仿佛在清净的乡村夏夜聆听繁星们闪烁不已的私语。只觉有一缕幽香弥漫纸上,那是绵绵的情韵。情感主线上既有祝新华与刘文静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词)式的扼腕情丝,也有方佳怡与祝新华的“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式的绵绵情愫,情真意笃,格调高雅,在读者心坎里拨弄出无弦的情歌,悠悠然然的,宛如一曲春江花月夜。
    魏玉明先生绝对是个感情细腻,眼光敏锐的作家,在他“举杯笑对人生,把壶纵览天下”的豪迈情怀之外又有几分惜惜柔情,而丰沛的情感资源,才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小说意长而又情深,恰到火候地深入于人性主题又浅出于温馨情怀,《同龄子》因此而锻造得这般炉火纯青。
    文学佳作《同龄子》的成功之处在于站在人类的、时代的、民族的、社会的前沿,内质中含有先进的革新品性,它将文学由以往比较单一的社会抗议和呼唤功能升华为表达中国风格与中国特色、科学理性精神、深刻人文精神三个方向的深邃涵义,深刻揭示了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同龄子》是部陶冶人心、丰沛情感、提升民族整体情感水平和审美水平的小说,是能够在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名篇巨著!
    为什么在抗御特大地震灾害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因为我们民族血液里流淌的是不怕困难,从不向困难低头的风范;为什么在奥运火炬遭亵渎时,全世界的华人能挺身而出捍卫圣火的尊严?因为我们有从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的民族精神!
    读罢长篇小说《同龄子》,你会发现作家魏玉明先生所强调的中华美德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它现在适用,100年以后照样适用,在大陆的中国人适用,拿到万里之遥的美国,在那里的华人照样适用!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种理念,不仅如此,作为思想上的共同语言,不同种族同样适用,它具有世界性。在自然而然中,一种高贵的品格在魏玉明先生的《同龄子》中找到了依靠,也让小说给了读者解答托尔斯泰关于人生五个问题的钥匙!
    长时间以来,能把思想性,前瞻性,艺术性,观赏性结合完美的作品还不是很多,而长篇小说《同龄子》由于观念,体制,精神上的传承与创新,所以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小说文思锦绣浩荡,寓意吐哺归心,阅后如沐春风、满目葱茏。《同龄子》无疑用它的风采跻身于少数者的行列。
    蓦然间,在心灵的天空上,似有一抹玫瑰色的云霞在游弋,其姿款款,其情依依,那不正是作家魏玉明先生为读者编织的心灵云锦吗!
    原载:中国作家网2010年05月12日
    
    原载:中国作家网2010年05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