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新中国六十华诞,今年8月13日至17日,中国新文学学会和哈尔滨市文联在哈尔滨共同举办了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5届年会暨“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学术研讨会,对当代文学60年进行了全面的盘点。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炯,台湾“大海洋”诗社的朱学恕,香港文艺家协会会长王一桃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厦门大学、江南大学等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文艺界的一百多名代表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研讨。会议由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永健主持。 整体研讨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经验与教训是这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庆生在主题报告中说,尽管否定中国当代文学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客观地说,当代文学60年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它和新中国一起走向辉煌。这首先表现在当代作家创作了一大批文学作品,真实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变革时代的风貌,充分展示了当代文学的实绩;其次,经过60年的努力,当代文学已经建立起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经得起挫折和磨炼的作家队伍;其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环境逐步优化,文学由一体化走向多元化;其四,从封闭到开放,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文学界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五,台港澳文学与内地文学相互融合,共生共荣。广西民族大学的李运抟集中探讨了现实主义文学从封闭到开放的60年风雨历程。他认为从承前启后的解放区时期到大一统时期的17年时期、基本消失的“文革”时期、恢复与开放的新时期、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多元时期,各个时期的现实主义都有自己的表现特征,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关系密切,因此时代性非常突出。江南大学的肖向东则分析了当代文学与“人学”思潮的历史走向,认为当代文学始终贯穿着对“人”这一复杂精神主题的深刻描写,从而展开它的全部历史与精神轨迹的。中南民族大学的杨彬细致梳理了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发展脉络,认为在作家队伍、主题内容、创作方法、成就地位等几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层次变化,从而完成了从前30年的边缘化地位发展到后30年抵达中国当代文学前沿的辉煌历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古远清把视野投向了香港文学。他在回溯了香港文学60年的发展历程后指出,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在境外的延伸和拓展。保持文学的独立性,是香港至今仍能成为两岸三地的“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原因。武汉大学的赵小琪对台港澳文学在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文学文本、传播媒介、受众在祖国大陆的当代台港澳文学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互动互利的关系,它们不仅促进了当代台港澳小说资源和信息在祖国大陆传播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变和重组,而且推动了祖国大陆作家身份、媒介功能、受众接受心理的变化。同时,代表们分别对当代文学60年的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散文等进行了总结。 对于已经有了60年历程的中国当代文学,其学科形态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话题。研讨会上,河北师范大学的崔志远指出,虽然当代文学仍在不断发展,但是构建其相对稳定的学科形态是非常有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是建构文学史的科学评价标准体系,其一是要在历史发展和中西文化的宏阔背景上考察当代文学的自然生成形态,其二是以开阔的心胸承认文学的多本质性和多形态性,其三是牢牢把握文学史发展中的艺术创新性。华中师范大学的李遇春认为,应当将旧体诗词纳入当代文学的研究范畴,但是目前在研究上还非常薄弱。当代旧体诗词只是借鉴了旧文学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当下的时代主题和内容,其精神内核却是新的。旧体诗词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学体裁,应该获得应有的地位。 对于当代文学中有影响的作家作品,专家学者们予以了足够的关注。华中师范大学的张永健对李瑛的诗歌创作历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剖析。他认为李瑛是新中国60年诗坛最为杰出的一位歌手、一位诗坛明星,他的诗歌创作是同新中国一道跋涉,一道前进,一道攀山越岭,一道走向辉煌的。他众多的诗作给人们展示了一个战士、诗人、哲学家三位一体的辉煌的诗的艺术世界。研讨会上,代表们还分别对其他有影响的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代表们集中探讨了黑龙江作家群在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影响。哈尔滨市文联主席王亚平对哈尔滨籍作家作品以及全国有影响的作家在哈尔滨创作出的作品作了细致的梳理,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兴趣。她认为,哈尔滨当代文学创作秉承以萧红为代表的东北左翼作家群的优良传统,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梁晓声、贾宏图、蒋巍、阿成、张抗抗、李方元、陈明、何凯旋等有影响的作家,体现了哈尔滨文学创作的实绩。 新时期出现的各种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也得到诸多与会代表的青睐。如有专家特别关注关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农民工小说,认为矛盾揭示构成了农民工小说的主导创作行为,在真实而深刻的矛盾揭示背后达到了犀利的文化批判效果。对于新生代小说,有代表认为作为反抗工具的性话语和作为消费意义上的欲望叙事,构成了它的叙事策略,一定程度上阻隔了新的日常生活价值观的建构。代表还指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城市小说中明显的时尚化写作,反映了创作者由虚无价值观导致的焦虑和不安。对于以《乔家大院》为代表的商界历史小说,专家认为它们通过历史风云演绎现代财富故事,艺术化地表达了财富伦理问题,积极抒发了弘扬新商业精神、构建新的财富伦理的渴望。 在全面总结60年文学辉煌成就的同时,代表们对于当代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有代表认为,当下文学创作出现鲜明的媒介化特征,表面上看是作家尊重生活,其实是他们唯恐作品遭到信息淹没、淘汰的应急反应,因此在创作中体现为底层意识的疏浅、日常表象的喧嚣、文本的信息化、书写的类型化等缺陷。也有代表认为,当下的电视剧文学创作存在着大量同化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主导意识话语的折射,另一方面也是作家创新意识缺失的体现。对当代文学创作中出现的躲避崇高、欲望化写作、大话写作、暴力美学等,代表们也提出了批评。 陈骏涛、贺兴安、唐金海、朱栋霖、张卫中、艾斐、蔚蓝、房福贤、熊元义、金雅等人也都在研讨会上发表了不同的见解。王庆生在总结时说,虽然当代文学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他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文学如何适应变革时代的要求,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更好地发展,需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反思意识,以反思的意识认真总结梳理当代文学60年的成败得失;二是精品意识,创作富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文学精品才更能体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成就;三是原创意识,作家为市场的运作而泯灭了自己的思想和创作个性的现状必须改变。 原载:中国作家网2009年10月20日 原载:中国作家网2009年10月20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