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期望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伟大作品。然而,这种迫切期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2010年,文艺理论家陈涌清醒地指出,对文学艺术来说,主要问题不在于能否获得诺贝尔奖,问题在于用我们社会主义的标准来看,还没有产生能够有世界地位的大作家、大理论批评家。(《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1期。)陈涌没有停留在对当代中国文学的缺失的愤慨和谴责上,而是深入地探讨了制约当代中国文学产生伟大作品的因素。概括地说,陈涌晚年集中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促进当代中国作家创作出不愧于我们的时代的伟大作品,二是如何促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发展。这两个问题是互相联系的,不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在促进当代中国作家创作出伟大作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且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当代中国作家创作出伟大作品。 陈涌认为:“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思考,说到底,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为了中国产生无愧于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时代的伟大作品。”(《陈涌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80页)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中,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本质联系的和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毛泽东所提出的“深入生活”这个思想不是一般地要求广大的作家、艺术家尤其是革命的作家、艺术家熟悉生活,而是要求他们在熟悉人民生活的过程中和人民相结合。陈涌在把握鲁迅的方向时指出,鲁迅的方向,同时也指的是知识分子和人民结合的方向。“鲁迅之所以成为现代中国的伟大作家,不只决定于他对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吸收、继承,而且也决定于他和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关系。”(《陈涌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73页)但是,在当代中国文坛,不少作家是割裂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的本质联系的。有些作家远离基层,浮在上面,即使是那些主要表现农村生活的作家,也主要聚居在大城市,难以与农民群众相结合。这种现象是当代中国文学难觅伟大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中国当代文艺批评也还不能很好地推动当代作家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陈涌在强调重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时就指出了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这种缺陷。当前,有些人以为加强文艺评论,就是增加文艺评论的数量。这是本末倒置的。陈涌指出:中国当代理论批评赶不上创作的发展,“问题主要并不是理论批评文章太少,问题主要是还未能很好地回答文艺生活提出的问题,还不很善于对文艺经验进行理论的总结。”即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就事论事的‘手工业’方式,停留在对具体作品的介绍、解释和歌颂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说明了我们这方面的弱点。理论上的准备不足,这是未能克服这个弱点的重要原因。”(《陈涌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96页)这个弱点所造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陈涌指出:“只有从理论上解决,才能说是真正彻底的解决。如果在理论上含糊不清,心中无数,在反倾向的时候也就很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陈涌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97页) 在陈涌看来,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主要是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早在1986年,陈涌在《我们要办一个什么样的理论批评刊物》这篇论文中就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正如马克思主义的其它学科一样,它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便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重大课题。我们从1987年《关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个问题》这篇论文和2008年《有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些问题》这篇论文就可以看出,前后二十多年,陈涌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问题。陈涌指出:“对过去的中外思想文化遗产和当代西方思想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吸收,是不可缺少的,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条件,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在文艺方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解决。”(《在新时期面前》,陈涌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开展科学的文艺批评。陈涌认为科学的文艺批评是“用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相统一的标准来观察、衡量、评价文艺创作,既不同于教条主义的、机械的、公式化的批评,也不同于那种放弃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的单纯的形式批评。”(《在新时期面前》,陈涌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0—161页)思想要求不只指革命的政治思想,而且也指一切革命思想、革命意识,其中也包括伦理思想、道德观念,等等。陈涌既反对把政治加以庸俗化、简单化、扩大化的倾向,也反对所谓“淡化政治” 的倾向,而是认为“文艺批评的原则的确定,只有同时体现了文学艺术的特殊规律和社会历史生活的普遍规律,只有这种特殊和普遍的统一,才是科学的。”(《陈涌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9页)陈涌在文艺批评实践中积极开展了这种科学的文艺批评。陈涌在文艺批评中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现象,而是努力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鲁迅和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们不但是兄弟,而且在同一战壕中战斗过。他们各自所走的道路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分化。陈涌认为,鲁迅转变为人民大众的友人以至于战士和周作人堕落为汉奸文人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们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不如有些人所说的,仿佛是勉强的,不可理解的,相反,这是鲁迅的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样,周作人堕落为汉奸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他的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陈涌在全面把握周作人的思想的基础上指出:在整个现代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从一开始便存在着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分野。周作人在“五四”时期,大体上是属于民主主义的。“周作人在二十年代末以后,便越来越倾向于自由主义,他后来的公开倒向敌人的怀抱,是他自由主义思想,或者说民主个人主义思想恶性发展的结果。”(《陈涌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页)这虽然还需要更深入更细致的探究,但是陈涌这种努力揭示作家思想发展规律的批评是科学的。陈涌在把握一些文学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时没有脱离文学人物形象与时代的关系,而是从不同文学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中看出时代的发展。陈涌指出:“如果说,罗密欧与朱丽叶还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发射着动人的光辉,他们还有信心,他们还看不到,而且在那个时代一般地也看不到自己的阶级的局限,自己的理想的狭隘内容;如果说,罗密欧和朱丽叶虽然也是以悲剧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是这两个形象却是充满历史乐观主义精神的;那么,在一八六一以后人民革命时代的俄国,安娜的那种个性解放、个人幸福的追求,已经大为失色,已经显得暗淡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内心是清澈的,他们的爱情是纯洁的,但在安娜,她的内心要复杂得多,她已经不能摆脱自私的情欲的支配,甚至连她自己也不能不意识到这点。”(《陈涌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6页)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娜的不同是两个时代的差别。同样,中国莎菲女士的矛盾也是时代决定的。陈涌在文学人物形象与时代的关系中把握文学人物形象是正确的。可见,文学人物形象是单纯、清澈的,还是矛盾、复杂的?这是时代决定的,它们在审美价值上是没有高下的。有人认为,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层次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在自己性格深层结构中的动荡、不安、痛苦、搏斗等矛盾内容。似乎朴素、粗犷和单纯的美在审美价值上高于纤细、复杂和矛盾的美。这种脱离时代发展的抽象显然是幼稚的。可是,这种幼稚的抽象居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风靡一时,至今仍然有人顶礼膜拜。 原载:《文艺报》2010年07月12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7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