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向东是一个兢兢业业在部队这片特殊的生活沃土中深入耕耘的作家,也是一个感情深挚写“兵歌”的作家。近些年来他的作品不断在《小说选刊》上转载,也连连获得各种文学奖。这都证明衣向东的小说创作不仅确实具有较高的水准,同时也说明他的创作受到了社会的欢迎和文学界的充分关注。 那么衣向东的小说在思想与艺术方面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呢?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崇高美的不懈追求 对崇高美的不懈追求,是衣向东小说创作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一个重要特点。衣向东小说塑造的人民军队的官兵形象,大多具有可敬的精神品质,体现出感人的崇高美。他小说中的崇高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令人崇敬的“傻子精神”,一是形象的崇高的悲剧美。 衣向东笔下的军人具有我们时代十分需要的为祖国无私奉献的“傻子精神”。正如《当兵的人》这首歌中唱的一样:“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的风霜。”当兵意味着奉献,意味着要面对常人难以经受的艰难困苦,甚至生死考验。没有奉献精神,傻子精神,是当不了兵,至少是当不好兵的。当兵不能羡慕社会上的许多享受。只能像《什么也不说》中唱的一样:“你下你的海哟,我趟我的河;你坐你的车,我爬我的坡。……你喝你的酒哟,我嚼我的馍,你有儿女情,我有相思歌……”是的,别人下海捞钱,军人只能爬山涉水;别人在包厢里享受灯红酒绿,军人只能在野地里啃着干馍;别人享受着花前月下的“儿女情”;军人只能有《望星空》的“相思歌”。许多战士服役数年,什么都没有得到。《老营盘》中的贾乙当了四年兵,作了代理排长,离开部队时还没有能入党。 “他们风里雪里站在哨位上,有不少人患了风湿关节炎,却一声不吭地离开了军营回到他们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上。”这用社会上流行的敷出与回报的尺度来衡量,永远是入不敷出的“亏”。虽然社会上时兴“有偿服务”,讲无私奉献的人不很多,但是人们还是希望人有爱心,有奉献精神;人们虽然并不能都这样做,但是真正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人,却能够使人们产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衣向东在作品中正是很好地刻画出了这种有奉献精神、有傻子精神的军人形象,所以他作品中的人物能够牢牢地抓住读者的心。 崇高的悲剧美追求是衣向东小说艺术的又一明显特色。他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一些具有崇高的悲剧美的人物。《一路兵歌》中的指导员柳哲训、普通战士李祥,《列兵的回忆》中的中队长,《一尊塑像》中官兵们收割没有产稻谷的稻草的行动,《小镇投递员》中的张满仓(军属),《一个风雪的夜晚》中的枣大嫂(军嫂),这些人物都以自己崇高的悲剧美,深深感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列兵的回忆》中的中队长有很大的家庭经济困难,每月的工资除去伙食费只有600元,却要寄500元给家里,隔一、两个月还要给自己的父母寄上50元到100元这样,他给家里和父母亲寄完钱后,差不多就是一文不剩了,随便遇上点特殊情况,就要发生“经济危机”。这样的生活当然是非常沉重的。所以这类基层干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妻子随军,以解决两地分居带来的更多的生活困难。基层连队的工作是既艰苦又非常紧张的,不少棒小伙子经过十几年的磨损,往往使身体产生了不少毛病,甚至是严重的隐患。但是,由于部队工作的紧张和离不开,身体的毛病又没能及时发现与治疗,以致引发出严重疾病。《列兵的回忆》中的中队长和《一路兵歌》中的柳哲训在部队干了十六、七年,到发现他们的病症时已经十分严重了。最后在他们就要提职,甚至提职的决定上级都已经作了,家属随军就要实现时,他们却去世了。他们为部队的工作、部队的建设奉献了十几年,却一个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愿望都没有能够实现,这种结局是令人痛惜的。而人们在内心产生强烈的痛惜之情的同时,难道不被他们崇高的奉献精神、美丽的心灵深深的感动吗?衣向东所描写的这些基层干部普通士兵的高尚行为,并不是什么非凡的业绩和壮举,都是一些谁都可以做到,但又决不是谁都能真正做到的事情。在这种崇高美的追求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衣向东描写的不是平凡中难以仰视的伟大,而是平凡中动人的美丽。但是,这些平凡中的美丽却正是我们时代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值得珍惜的珍宝。具有这种平凡中美丽心灵的人民战士,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们在战争中或是危急的关头,无疑会是能够创造惊天壮举的英雄! 二、军人荣誉感的突出刻画 突出地刻画军人的荣誉感,着力描写军人的精神世界,是衣向东的小说的又一鲜明特色。一般来说荣誉感是人人都有的,但是,军人的荣誉感却大大地超过一般人。这是因为军人的事业很难用金钱、物资来计算,却总是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正义,保卫和平,建立功勋,成为英雄等等具有崇高荣誉感、神圣感的精神相联系。军人与常人当然有许多相同的相通之处,但是,军人也有许多异乎常人的地方。这就是他们较之物质享受来说,更看重军人的荣誉。为了军人的荣誉,他们愿意去吃苦受累,甚至流血牺牲。如《一尊塑像》中写赵四方领导的五中队,由于在某国使馆执勤的哨兵无意中吐了一口痰,却恰逢出入使馆的外国大使。大使发生了误会,于是五中队因此而被调离使馆执勤岗位,派往农场从事农业生产。这件事在五中队的官兵心中引起了极大的伤感,而其中最令官兵们揪心的还是五中队过去为保卫使馆而牺牲的李明烈士的一尊塑像。因为全中队官兵一直把这尊塑像看成是中队最大的荣誉,都为自己能作为这个英雄中队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可是,这一次迁移,中队除了按照上级指示所有家物不能带走一件之外,这尊使五中队引为最大荣誉的塑像也不允许带走。赵四方当即就忍不住了,与首长争辩道:“谁敢把塑像留下?这又不是什么家当,是五中队的一名战士,中队搬到哪里,他要跟到哪里。”可是首长还是不同意。五中队的兵们听到这一消息更加激动,“要强行把塑像抬走。他们曾无数次在塑像面前举拳宣誓,从入伍的第一天就把自己与烈士联系起来,他们失去塑像就意味着失去精神家园”。最后,当战士们知道他们带走塑像绝无希望后,“于是就泪流满面,……一个接一个地哭了。”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又是钢铁般坚强的军人呢!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可见五中队的兵们确实是伤心了,而且是伤心到了极处。五中队的兵们在迁出他们条件比农场好得多的军营时,一切家物都不恋惜,唯独舍不下这尊塑像。一尊塑像,从物质财富的角度而言,当然是太轻太轻的;然而他在五中队官兵的心中,却是重于山岳。由于每个战士对烈士塑像牵挂太重,以致于不少战士都产生了烈士塑像跟到了农场的相同梦境。这似乎有些荒唐,但是作者对兵们倍加珍惜中队荣誉、对烈士梦魂牵绕的描写,却又完全是真实可信的。尤其感人的是《一路兵歌》中英雄中队“受罚”后,曹班长带领老战士们赶去参加支队军事考核的情景。英雄中队的官兵在农场劳动非常紧张艰苦的情况下,他们还加紧训练,特别是老兵们因为中队集体受罚而使他们觉得在部队的最后一段日子很不辉煌,决心在他们复员以前支队举行的年底训练大比武上为中队挣回一些面子。该复员的老兵没有一个肯复员,他们要留下来“再干一年,一定要把英雄中队荣誉夺回来再走”。当中队官兵在训练上狠下功夫,训练成绩大大提高,信心十足地要在大比武中拿第一时,支队却认为他们离城里太远,又已经改成了生产中队,不必参加大比武了。如果一定要参加,就一个班作代表,而且决定他们不参加名次评比。中队长江风很气愤,和指导员柳哲训决定不参加比武了,可是老兵们为了中队的荣誉非要去不可。比武那天曹班长带领老兵们偷偷去了比武场,并以卓异的表现征服了全场的指挥员和兄弟中队。曹班长和老兵们复员时是“带着他们的梦想和辉煌,带着他们的眷恋和遗憾”离开部队的。他们在临走时再三叮嘱留下来的老兵:“你们一定要带好新同志, 种地也要种出个样子来,把我们英雄中队的荣誉夺回来!”再如《老兵石柱》中写石柱有一次站岗时由于穿的军装不太好,有一个外国女人的狗的尾巴扫着了石柱的裤腿,那女人竟然掏出手帕来擦狗尾巴。石柱十分气愤。为了争气,他和他的战友们从此去值勤时总是精心整装,穿上自己最新的军服,而且每年来了新兵,石柱都要把这件事讲给新兵听。石柱复员时把一套准备穿上相亲的崭新军服送给了一个兵。并说:“我留着没用了,你用,去使馆门前站岗,不能没有形象。”他们不是为了金钱利益、个人得失,只是为了军人的荣誉和整个集体的光荣。而这些在社会上许多人看来根本就不值得的事情,在军人的心目中却比什么万贯家财、金银珠宝都重要得多。 这就是军人!这就是军人的胸怀与气质,军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就是军人与常人的不一样!这也是我们的军队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的托付,不畏艰险,不惜代价,舍生忘死,拼命向前的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 三、感情深挚写兵歌 感情深挚写兵歌是衣向东小说创作的又一突出特点。衣向东在塑造兵的形象时,他倾注了自己深挚的感情,是以自己的“心”在刻画兵的形象。他的作品中既写出了自己对兵的感情,也写出了干部间的感情,官兵间的感情,兵与兵的感情。他的“一路兵歌”,是一路动人心魄的抒情之歌。 首先衣向东是怀着对我们的战士一腔火热的爱情来写兵、颂兵的。他曾在《一种惦念》中说,他为自己所采访过的那些在深山野谷中艰苦生活的战士感动得“泪流满面”,以致他在离开那些战士后一起对他们有着“一种揪心的惦念”,“亲爱的战友,你们过得好吗”?正是这种血肉相连,心魂相系的关心,使作者在下笔描写这些战士的性格、刻画这些战士的形象时,总是倾注着火一样的热爱,饱和着十分强烈的深情。 衣向东小说中尤其感人的是他所描写的官兵之间、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如《吹满风的山谷》中写野风谷来自三个不同民族的三个兵,他们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家庭”。 他们三个人为了争作“儿子”而争论,他们为了给战友多一点照顾关怀而不相让。特别是当老兵的未婚妻赵娜来执勤点过“八一”的那天晚上看电视,由于风太大,天线乱摇摆,电视完全看不清。三个兵都争着要爬到房顶上去扶天线。点长爬在房顶上,顶着寒风,扶着天线,但仍然无法使电视看得清,大家要点长快下来,点长还不肯下来。在这种平凡的行动中把战友之间的关怀情、互爱心写得多么动人!点长要复员了,“我”希望点长再留一年,点长也不想复员离开“我”和老兵,但这又是不可能的。当我和老兵得知点长的父母离婚后都不管他,没有得到过家庭的温暖后,都争着要点长复员后去自己的家里过日子。分离时我和点长紧紧的搂在一起,恨不得就这样抱着永远不分开。“老兵哭了。点长也哭了。”这是多么纯洁、深挚、真切的战友情啊! 《一路兵歌》中,中队长江风的妻子秋草、指导员柳哲训的妻子婷婷都眼巴巴的在等着丈夫提职随军。尽管两人都有难以克服的各种困难,但是他们首先想到的如何解决对方家属随军的问题,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战友。英雄中队出了兵崽骂外国外交官老婆的事件后,江风想到的是“无论给自己什么样的处分都无所谓,但是千万不要影响指导员的提升。”江风来到刘政委和参谋长面前说:“我很惭愧,辜负了首长的信任。这件事情的发生,责任全在我,无论怎么处分我,都决无怨言,只是,我拖累了指导员,请首长酌情处理,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而柳哲训却立即拉长了脸对江风说:“你怎么越来越不像个男人了,遇到点事就弄得死去活来的样子……我刚才就想好了,责任由我来承担,我是支部书记是指导员,兵崽出了这样的问题,是我的思想工作没有跟上,不能怪你,也不要太多地批评兵崽。”他们想到的是自己如何承担更多的责任,让上级处分自己,为解决战友的困难铺平道路。这些行动不充分地体现了高尚的战友情、同志情吗?这与社会上许多人平日呼兄唤弟,称朋道友,一旦权利当头就你争我夺又是多么鲜明的对照!作者在小说中生动感人地刻画出了许多普通士兵、基层干部的动人形象,充分地写出了战友之间互相关爱的纯情、真情。 但是衣向东写我们战士的可爱形象并没有概念化,也没有像“十七年”时期描写英雄人物那样,英雄只有英雄的思想和情怀,没有常人的喜怒与欲望;而是充分真实地写出了社会上各种思想意识对部队的影响。英雄同样有常人之情,有个人的许多考虑。他们也懂“世故”、“人情”,心里也有私情,也知道要去处理照顾各种“关系”,兵们也会挥拳打架。军营也不是纯而又纯的一片净土,而且军营与社会也有各种复杂的联系与牵制。这样的现实环境描写,为他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提供了十分真实而丰富的背景,使各种人物的行动有了时代的依据,使他作品中的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总之,衣向东的“兵歌”创作是很有成就,也很有特点的。他在创作中对崇高美的追求,对军人荣誉感的描写,对人民军队普通干部和战士歌颂,充分地表现了作品符合以崇高的精神鼓舞人,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真善美的情感感染人的时代要求。这正是我们今天非常需要的好作品。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2年第1期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2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