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地域文化与民间智慧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吴义勤 参加讨论

    《龙江当代文学大系·曲艺戏曲卷》的开放性、包容性,以及对地域文化和民间智慧的成功发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书涵盖了龙江剧、二人转、相声、小品、山东快书、京剧、评剧等民间艺术剧种,精选了能够代表各民间艺术剧种的文学剧本,反映了黑龙江曲艺剧本文学发展的整体态势,展示了黑龙江文学剧本作家的创作实力。
    首先,这些入选的曲艺作品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较好地实现了地域观念和当代意识的和谐统一,典型地代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龙江曲艺剧本艺术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原汁原味的地方生活特色,生动幽默、俗中见雅的生活语言,淳朴、原生态化的人物塑造,通俗易懂、深刻悠远的思想主题,是这些入选作品共同的价值倾向。二人转和龙江剧,可以说是龙江地区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前者代表着东北人民那种高亢、奔放的文化性格,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剧种,后者是在“完全黑龙江化”旗帜下地方曲艺艺术推陈出新的艺术结晶,是黑龙江省的新兴剧种。京剧、评剧、相声、小品、山东快书,虽不是这一地区曲艺艺术的独创,但也都被活灵活现地用来表现这一地区人民群众独特的生活风貌。这些剧本及时地记录着人们精神、心理上变化发展的轨迹和社会发展演变的历程,是对地域文化史和心灵史的记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编选这样一部戏曲剧本选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是曲艺文学剧本繁多,二是选取的标准不好把握,但是,最后从入选的这些作品来看,标准被定位在“地域维度”、“时代维度”、“当代意识维度”上,专注于对地域性的自然、历史、社会和文化因子的挖掘,这就具有了实际的可操作性。入选的这些文学剧本首先传达出的是“北大荒”独有的民风、民俗、民貌,集中体现了民族地域独特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心理素质和思想情感,因而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地域文学史或文化史的意义。
    其次,这些入选剧本又都是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继承与革新紧密结合的典范代表,而且,也都表现出了对普适性的人文主义价值倾向的坚守。他们或者专注于“黑土地文化”普遍性、永恒性人性价值的追寻,传承地域文化的血脉,或者及时捕捉时代前沿敏感性的某个社会问题,以引发读者的思考,或者展示特有地域下龙江人民的精神风貌,让读者体会其中的快乐和苦涩,或者力求艺术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文化消费需求……所选的这些作品在思想追求和艺术营构上异彩纷呈,风格不单调,主题不肤浅,各个文学剧本堪称该领域内的最高代表。比如师胜杰的相声剧本,既有娱乐性价值,又沉浸着传统的文化气韵,充满着向上的精神;黄宏的小品剧本,结构精巧,语言中带有丰富的社会蕴涵,笑声里处处隐藏着让你沉思的因子;杨保琛的戏剧剧本以真切的人间烟火气息夺人,让你的体验随着人间生活一起飞翔……因此,这部书的编选者本着“历史”与“美学”的双重标准,从龙江地区浩如烟海的曲艺剧本作品中仔细搜集、甄别、遴选,最后选出了这些既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客观性,同时又体现鲜明的时代性、文化先进性和艺术品位高尚性的文学剧本作品,应该说,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既代表了黑龙江近半个世纪以来剧本文学发展的实绩,也确证了这一地区剧本文学在全国文学版图上的特有价值。
    再次,入选的作品既体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同时又兼顾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该领域文学发展的“生态布局”和艺术成就。选集首先把龙江地区独有的“龙江剧”和“二人转”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精选了王毅的《皇亲国戚》、张明媛的《梁红玉》、陈谷银的《二上山》、隋书金的《步步登高》等剧本作家和作品,以求真实地展示龙江剧本文学创新上的艺术成就。精选原建邦、师胜杰、黄宏、柳盛林等人的相声、小品剧本,力图展现出浓郁的东北龙江文化特色和高扬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小鞋匠的奇遇》《学评戏》和《郝市长》等相声剧本的语言、结构、主题、风格、趣味上无不深深地打印上了东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印记;京剧和评剧剧本作家,立足“黑土地”文化品性,既有对传统历史剧的改编和新编历史剧的创作,又有对富有特色的现代生活的艺术表现。无论是郎鸿叶的《梨花魂》(节选)、李明明和杨北星的《叛逆的皇妃》(节选),还是刘炎、周一朴的《民警家的“贼”》,无不秉承“现实主义美学风格”,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具有长远的思想意义;山东快板,作为齐鲁地区独有的艺术形式,伴随着历史上的“闯关东”潮流,也在东北大地上生根、发芽,并逐渐成长为龙江地区不可或缺的曲艺剧种。同其他的文学剧本一样,它也构成了这块土地上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剧本文学形态。可见,一向以“移民文学”为主体的黑龙江生态文学一样具有极强的对于外来文化的吸纳、转化能力,它同其他地域的文学景观一样,构成了我们中华文学统一性与多元性并存发展的动人景观。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14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