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无疑是国家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这道重大的屏障能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同时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 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高屋建瓴地提出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他强调指出:“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有效防范和应对来自国际经济领域的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如果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为标志,以中国最高决策层提出“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为起点,文化安全已成为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之后的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大意义。同时,中央最高领导人和中国最高决策层对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提出,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强调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能够按照本国的情况和意愿选择自己的文化模式,防止和反对强权政治意识、霸权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帝国主义蓄意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和文化入侵,保护文化的民族性,保护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保证我国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不被吞蚀,维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利用必要的手段扩大我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交流。但是,随着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紧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和扩张,已经对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和挑战。国家文化安全是保证国家文化主权和民族特征以及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措施之一,因此“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我们应该从国家文化安全的全局高度来制定文化安全的目标,增强文化安全的意识,全面审视和建立文化安全新的机制。毫无疑问,构建国家文化安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上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和扩张;二是国内对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的淡漠。 从国际这个角度来观察,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和扩张,构成了对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在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强势经济、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导致了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是随着全球化的加快而有所减弱 ,而是在日益加剧,致使国际关系中存在着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它直接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民族主权的压制和消解,导致了第三世界国家文化主权的被侵蚀与被同化。在20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处于低潮,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正在想方设法将它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等等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和扩张。这种情况直接威胁着社会主义文化存在和发展。文化帝国主义凭借物质条件的优势,运用经济和政治的力量,通过文化思想的渗透来控制一个国家和人民的灵魂,由此来达到重塑被压迫人民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制度和身份,使被压迫人民服从帝国主义的利益,然后把这个国家变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地。文化帝国主义不仅涉及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涉及到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如美国与法国、美国与加拿大等国家之间的关系。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意识形态的渗透是多方面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十条戒令》,就是一整套咄咄逼人的针对中国并力图瓦解中国人民意志、争夺青少年的战略图谋。他们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实施对华文化扩张和渗透。比如目前 , 美国之音每周对华以普通话广播84小时、藏语广播8小时、粤语广播14小时 ,天天在“帮助”我国人民“正确理解”美国的价值观,进行重要的催化作用。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美国还利用网络这个新渠道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和推行强权政治,导致“网上一族”对母语和传统文化的冷漠,网上不健康的黄色信息以及低级趣味游戏极易诱导网民误入歧途,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犯罪。互联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威胁日益加剧。美国的影视作品势不可挡地强攻中国市场。比如,2000—2004年,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播放的外国影片4000余部,40%以上是美国的;在电影院放映的211部进口影片,53%是美国片。这5年中,以分账方式进口的影片是88部,美国影片为70部,占80%。一位著名导演曾经痛心疾首地指出,内地电影现在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我不知道10年20年后,内地还有没有自己的电影。面对美国强势文化的渗透,我们没有相应的抗衡力量。这些带有几分悲伤的话语,恰恰是人们对中国文化安全表示出来的深度忧虑。文化帝国主义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 站在国内全局的高度来考察,海外“三独”文化分裂主义的日益猖獗,国内的文化认同日趋淡漠和文化自觉严重缺失,这些突出的和潜在的文化现实造成了国家文化安全的严峻局面。 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现实地受到海外 “三独”文化分裂主义势力的威胁。“三独”势力是指“台独势力”、“疆独势力”和“藏独势力”,这三股势力在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同时,还在加紧推行文化分裂主义活动。李登辉、陈水扁之流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去中国化”,挖空心思地剔除中国的痕迹,寻求什么“草根社会”的血缘基础,制造一个所谓的 “南岛民族”,胡说这个民族7000年以前就在台湾,跟中华民族的5000年文明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要推行“文化台独”。“疆独势力”和“藏独势力”近几年来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像制品、互联网、文艺演出等文化手段虚构历史,鼓吹民族独立,竭力宣扬民族分裂主义,选择极端的宗教主义甚至诉诸暴力搞恐怖主义。“台独势力”、“疆独势力”和“藏独势力”这三股文化分裂主义势力已经危及了我国的文化安全。境外所谓的“高句丽问题”等,有的停留在学术层面上,有的已在境外公开活动,这些都构成了对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潜在危险。 国内一些人理想信念严重失落,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见利忘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尔虞我诈、声色犬马四处横流,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风光不再”。不少人国家观念淡薄,崇洋媚外、奴化思想回潮,一些人披着学术的外衣,贬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一笔抹杀农民战争,肆意歪曲中国近代史,大肆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民族虚无主义不仅在史学界,而且在一些历史教科书和影视作品中有所抬头。长此下去,人们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哪来的文化认同感。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放弃了自己民族的文化认同,那么这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确实就没有安全可言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建设国家文化安全?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课题,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在我们的思想上有一种建设国家文化安全的自觉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确立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对策 (一)确定社会主义的文化内容。一是创建当代的先进文化。这种当代先进文化就是十六大提出的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指中国先进文化所面对的时代环境,它要适应现代发展的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既表明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渊源,又揭示了它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特点。这种新的文化形态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基本的经济、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它既包括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又涵盖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化的性质。这种新文化与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有着根本的区别。它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的世界眼光,又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沃土。二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跃进到历史的深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中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又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现实。中华民族传统中有许多闪光的民族精神,如公而忘私的“天下为公”精神,以义制利的“见利思义”精神,人格独立的“威武不屈”精神,虚怀若谷的“厚德载物”精神,清正廉明的“执法不阿”精神,艰苦奋斗的“自强不息”精神等等。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为社会主义中国服务。三是充分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我们强调国家文化安全,并不是要盲目排外,而是要有宏大的世界视野,正确地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内在脉络,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步伐,注意掌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大胆地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广纳文化河流之百川,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同进步。我们只有扶正了这个根本,就能有效地“祛邪”,从而能达到长久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目的。 (二)要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进行顶层设计。要创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先要对这种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也就是说要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上述三个方面内容进行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工作必须要组织有关部门协同攻关,方能奏效。 (三)形成严密的实施和落实体系。有了完整的、切实可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顶层设计以后,接着就要进行精心的规划和落实,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方法,分类、分层次地布置下去。教育部和出版总署要组织人员为小学、中学、大学和社会不同层面的人群编写各类教材。 (四)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我们要下很大的力气保护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一定要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复兴我国民族文化的战略性举措,提高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高度来认识。要加强对我国文物事业的保护,关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好我国的传统习俗,还要加大博物馆建设的力度,借鉴国外举办遗产日的成功经验,举办有我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日活动,由此来培养优秀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五)加大对文化产业支持的力度。要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到保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来认识。我们要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重点地对富有市场前景的,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速度,有步骤地发展一些支柱性的文化产业和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使整个文化产业进入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投放市场以满足广大文化消费者的需求。 (六)要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了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各级政府要舍得投入,开展广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民间投资,逐渐使我国的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形成体系。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在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的同时,要大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县一级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一级有综合文化站,村一级有文化活动室。中央财政要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设施加大资金支持和经费补助。 (七)引进外国的文化产品应该择善而从。 我们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是为了更好地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引进我们有用的东西,而不是取代本民族的文化。海关要加大审核和把关的力度。有关部门要严格把住各类文化产品的进口关。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八)设立文化预警机制。近几年来,公共安全领域、经济领域、航空领域、教育领域、农业方面以及人口方面都在设立预警机制。文化界在谈到文化安全时,也有不少人建议设立文化预警机制。设立文化预警机制的好处是,国家可以及时了解我国文化安全警界线,以便一旦到了文化安全红线,便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进行国家文化安全防范,防止文化安全危机的大爆发。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国家文化安全的预测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分层次的文化安全应急机制。现在第一步的工作是建立国家文化安全分析机制,可先由国家统计局社会调查司建立各种文化安全的调查数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反应迅速、调控灵活的文化预警机制。这样的文化预警机制一经建立起来,那么我们就可以遇变不惊,处之泰然了。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急剧变化着的世界政治格局需要我们以全新的眼光重新进行全面的审视,扑朔迷离的国际形势需要我们准确地作出深刻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蓬勃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给予科学的规划,全面建设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文化需要我们去筹划,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则需要我们对文化发展中文化安全的系数做出正确的预测,这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和使命。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11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1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