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非常“1+1” 评刘春随笔集《一个人的诗歌史》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汤松波 参加讨论

    刘春是我极为关注的一位青年诗人。我关注他原因有二:一是他是荔浦人,而我又在“贡芋”飘香的荔浦工作多年,常与之在浓浓的乡情里论诗品酒。二是他作为广西“诗歌地理”中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其诗歌创作成就为广西赢得了荣光。刘春写诗亦写诗评,诗与诗评并驾齐驱,相得益彰。2010年12月,刘春的随笔集《一个人的诗歌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2009年末《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一部出版后,刘春的“诗歌史”系列的又一成果。在此,我想说说读《一个人的诗歌史》的零星感受。
    “我想记录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诗人刘春的心头飘荡着一片勾住过往的月光,思想成熟的“芦苇”拧成一把光亮,照见中国文化人传承久远的责任意识,而这种责任意识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坚持。诗人所要记录的时代,是他专属所指的“时代”,也应该是写作本书的原动力。当然,对于这种原创性的“记录”和有效的记忆性“梳理”,只有安静地、用心地打开诗歌的内核,我们才能有所悟觉。
    在《一个人的诗歌史》里,顾城、海子、于坚、欧阳江河、西川、柏桦、王家新、韩东、张枣、黄灿然等等这些闪耀在祖国诗歌星空的名字和茫茫人流中富有个性的脸庞,伴随着中国汉语诗歌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我在向这些诗人表达敬意的时候,刘春平实却以具有极强穿透力的写作视点,让我从以往的令人生烦的解构、释义和过分的文化意蕴强调的写作、阅读中收回了目光。刘春以诗人身份和批评家的面孔,真实面对自己的生存空间,他的这种细致而不啰唆、朴素而不平淡、旖旎而不滑腻的独特“表达”,让我空虚的梦境得到了热忱的填充。为此,我同样也对执著、担当、真诚的诗人刘春充满敬意。
    在《一个人的诗歌史》中,作者并没有试图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去引导世界。作为个人认知的本质问题,他只是用了一种更加宁静、更加澄明、更加通俗易懂、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向公众传递一种无需解码的诗歌精神和文化思潮。我一度认为地域对人的气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可我至今仍拿不出足够的证据。但由此推理,生长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中的刘春,其对生活的美好心灵和对诗歌不变的情怀是不为世俗所蒙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诗歌史。《一个人的诗歌史》无疑也是刘春自己的诗歌史、心灵史。我可以为之自豪地看到,他于时间的源头设定的“梦想”已接近于现实。这是两部相当成功的作品,我们除了从中读出一种非常随意、旷达的韵味外,还可以明显地觉察到作者的探索力度与史料价值。这两部作品分别出版却同用一个书名,装帧设计考究,内容翔实感人,从出版业和诗坛来讲,都是难能可贵的呈现。其一,作为偏居南方小城桂林的年轻“码字”者,毫无怯意地轻松对晤大师,这样的举动可谓非常之“举”;其二,作者系报社新闻记者,用耐人寻味的随笔语言另辟蹊径豪情写“史”,可谓非常之“叙”;再者,作者本人左手写诗,右手写评,向世人呈现“双料”面孔,可谓非常之“人”。此乃真正的非常“1+1”。在此,我愿意向读者郑重推荐,《一个人的诗歌史》无论选择泛读还是精读,皆有收获,皆可典藏。
    原载:广西日报2010年12月30日
    
    原载:广西日报2010年12月3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