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生命:一束永不消逝的光亮 读红柯小说《生命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叶松铖 参加讨论

    生命的主题在红柯的笔下意蕴悠长。
    大西北蜿蜒的砂石路上,一挂牛车在迷蒙的夜色中缓缓行走,车上坐着三个女人和一个驾车的男人。中间挺着大肚子的女人,叫马燕红,她是驾车汉子王怀礼的妻子。牛车是送她去医院分娩的。这个夜晚,被红柯渲染得纯净而又诗意盎然:“天很快黑了,升上天空的是星星,不会有月亮了;星星那么大,快要掉下来了,跟熟透的苹果一样。”生命缘于一种预示,这种预示又被公牛稳健的脚步踩踏出无数的飞溅的星火。“当牛车踏起最大最亮的火星时,马燕红就把孩子的名字喊出来了,理所当然地是星火,‘王怀礼听见没有,王星火,王星火是咱们的儿子。’”
    于是,这个叫王星火的男孩就诞生在了这个充满诗意的夜晚。新生命到来不久,另一个生命却消逝了,它像星火一样短暂:王怀礼走了,走得仓促而又苍凉。在这里,过程自然无需详叙。“当人们把丈夫的尸体抬回来时,马燕红没有号啕大哭,马燕红不知在哪里捡了两块黑石头,在丈夫的身边一下一下击打,每一下都打出火星。儿子王星火就跪在大人跟前,马燕红嘴里就喊着儿子王星火。”这个异常的举动,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小说中,马燕红两次喊出王星火这个名字:前一次是在分娩途中,她看到公牛踏出的火星,脱口喊出了“王星火”,那是一种自然的涌动,是一个母亲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的企盼与呼唤,是无法掩饰的喜悦与激动;这一次,是王怀礼遇难身亡,马燕红用石头击打火星,她口里再次喊出“王星火”,而这个名字已经和一个人生命连在了一起。这一次的呼喊,是坚强、是挺立,是对死者的告慰;是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的勇气。生命的星火需要不停的击打,只有击打,生命才会焕发出璀璨的光亮,马燕红懂得这个及其朴素的道理。
    《生命树》(2010年1月23日(光明日报))是寓言?是童话?是寓言和童话在小说中的自然嵌入。除了王怀礼的死,在语言中染上了一点苍茫的灰色外,小说所呈现的还是一种童话和寓言的光亮。死去的王怀礼似乎一直都活着,他活在儿子的身上。他的生命在儿子王星火的目光里,化作了岁月的萌芽,在浩瀚的戈壁,在寸草不生的乱石滩上,那里竟然有胚芽的拱动,它顽强地窜出了地表,于是拔节,生长,且一天天茁壮起来:“儿子王星火从望远镜看到了一棵树。儿子站房顶朝马艳红招手,马燕红上去,马燕红就看到了那棵树。马燕红一只手端着望远镜,另一只手搂着儿子王星火,越搂越紧。儿子整整看了三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那棵树就好像是儿子看出来的。”这是一种对生命不舍不弃的坚守。小说中穿插了近乎寓言和童话的描写,这是在有意加重生命的浓度和色彩。生命的凝重和苍凉,在朦胧的诗意中焕发出一种童真的意趣:“灯灭了,外面反而亮了。月亮出来了。王星火就盯着月亮。中间打个盹儿,也可能睡着了,没人知道,他把月亮盯死死的,月亮也不含糊,月亮浑身上下紧绷绷的,直到天明往下落都那么圆那么紧,太阳紧跟月亮后边就上来了,跟压跷跷板一样,一头下去,另一头上来,王星火同时看到了太阳和月亮,王星火就摸一下自己卵蛋,王星火还是个娃娃,王星火一下就明白了太阳月亮是老天爷的两个卵蛋。”把太阳月亮比作两个“卵蛋”,这是孩子的想像,但这种想像却又是那样的贴切,那样的意味无穷:生命是鲜活的,它每天都绚烂着、创造着;它既阳刚又阴柔,生命本身不是一个壳儿,不是一个形体,它是安放在壳儿和形体中的一个神,那个神是辉煌的!
    《生命树》是寓言与童话的结合体,表面上它只是写了一家人,写了王怀礼、马燕红、王星火还有年迈的婆婆,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是一个平凡的人家在岁月中对生活、生命的朴素认识。当然,更多的细节,是写王星火,写他的意识,写他对生命的理解。于是,孩子眼里的生命,就成了一首童话的歌谣,一篇被赋予哲思的寓言。生命不是消失,而是成长,它是一棵树,一棵永恒的树。凋谢的是皮肉,安放的是一个神,那是一个光灿灿的神……
    原载:中国作家网2011年03月22日
    
    原载:中国作家网2011年03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