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徐晓延长篇报告文学《大漠问天》一群仰望天空的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水玉 参加讨论

    泰勒斯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徐晓延用自己18年激情燃烧的大漠岁月凝练而成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漠问天》(军事谊文出版社2011年出版),让我们有幸认识一群仰望天空的人,有幸走近一群用智慧和心血在茫茫太空书写辉煌的功臣。
    岁月有痕,忠诚无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支英雄部队走过半个多世纪的今天,《大漠问天》带我们翻开尘封的档案,穿透历史的烟云,去领略航天发射将士的奋斗与勇气、艰辛与希冀、智慧与执著……这部作品是“特殊记忆”和“段段经历”,作者用忠诚与奉献将记忆片段串成精美的篇章。他娓娓道来,全是深情流露,举手投足间尽显豪情。透过他的讲述,我们仿佛看到一支在朝鲜战场上屡建奇功的英雄部队,来到荒无人烟的大沙漠,甘愿“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宁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作者一路上艰难跋涉,与知识分子、科学家长期声气相通、心心相印,和基层干部、普通战士建立了血肉联系,自始至终深深地感恩与痴情于这片热土。可以说,航天人理想信仰的生死追随、报国之志的青春演绎、催人泪下的情感交织、西部大漠的神奇色彩,无不闪烁在《大漠问天》的字里行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大漠问天》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缩影,触摸到了那一颗颗为祖国母亲而鲜活跳动、热血奔涌的心灵,感受到了为祖国母亲而燃烧的生命的高度和分量。《大漠问天》的字里行间,无不传递着理想理念。50多年来,这些航天领域的杰出共产党人,在这片神圣的热土上,为了年轻的祖国不再饱受欺凌和屈辱,为了中华儿女早日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恪守着对祖国立下的庄严承诺,把智慧和精力都献给了国防科研试验,用满腔的赤诚奏响了航天弱国走向航天大国、继而走向航天强国的时代最强音,从而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大漠问天》一书是作者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枯燥和巨大精神压力,历经三年多,泣血而就。在他的书中,展示了广大航天工作人员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精神。通过他的笔尖,我们看到,从科研院所到各生产企业,从大漠深处的航天发射场到浩瀚大洋上的远望号测量船,到处留下了航天人艰苦奋斗的足迹,洒下了航天人不懈奋斗的汗水。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
    在最危险的“两弹结合”试验中,根据测试发射的安全要求,承担这次试验任务的操作人员数量必须减少到最低限度。经过严格筛选,指挥部慎重决定:由负责发射的第一试验部政委高震亚、参谋长王世成,以及发射二中队分队长颜振清、技术助理员张其彬、加注技师刘启泉、控制台操作手佟连捷、徐虹等7名人员,定位在地下控制室里,执行发射任务,他们被后人称为“航天七勇士”。多年来,“七勇士”按照组织的规定,把自己干过的事情永远埋在了心底。他们没有声音,只有行动;他们没有传记,只有传说。正如他们所说,事业重如门前山,名利淡似杯中水。
    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射的最后一次“彩排”,发射场突遇从未有过的零下30℃的严寒低温天气。空前的低温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官兵透不过气来。发射场迅速成立了抗寒应急抢救小组,官兵们与老天爷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保温战。然而,给70多米高的船箭塔组合体加温保温,谈何容易!火箭储箱舱体都是用金属做成的,散热很快。外面温度低,热风送进去,马上被外面温度给平衡掉了,而且火箭尾部的发动机不在密封区域内,完全裸露在外部环境中,没有任何保温设施。想来想去,抢救小组决定用土办法,用棉被把需要保温的地方统统包上!地面设备营的战士们承担了这一艰苦而又细致的任务。当天晚上,100多条新棉被调运到发射场,操作人员给被子逐一写上编号,连夜把被子缝在一起并进行保温处理。发射架下,这些平时连缝床被子都显得笨手笨脚的小伙子们,却像大姑娘一样,拿起了针线,并保证在5分钟之内把所有棉被拆下来。几经拼搏,飞船在凛冽的寒风中平安起航,创下了我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纪录。
    航天事业,成败系于毫发,质量高于一切。上万人聚集在发射场,成千上万台仪器设备要进行成千上万次操作,要想一点差错都不出,从概率上讲几乎是不可能的。距离神舟五号发射还有40天,一级四台发动机超过最大摆幅,火箭内发生碰撞!操作手郝云亮将连接火箭上综合放大器的电缆插头插错了位置,导致发动机非正常摆动,碰上了火箭的伺服机构。当晚,郝云亮哭着递上一份长达20页的检查。进入射前程序5小时前,助推器Ⅱ和助推器Ⅲ的9号流量计没有显示;进入一小时准备时,火箭利用系统测试电源掉电……发射官兵通过平时苛刻的检修检测和岗位练兵,及时排除险情,将航天员杨利伟顺利送入太空。
    而杨利伟为了向太空迈出这一步,洒下了不懈奋斗的汗水。在飞行大队,百米跑他跑出11秒,800米高的山坡他十来分钟就能跑个上下,骑自行车往返100多公里后不觉得累,他专业成绩出类拔萃,遇到危急的“空中停车”仍能把飞机安全降落机场,所以他能在全国1500名优秀飞行员中入选到航天大队。在航天大队中,他从886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航天员。在航天员中,他废寝忘食地苦学航天专业知识,训练认真刻苦,从13个航天员中被挑选到“三人首飞梯队”。他通过了专业技术、操作技术、基础理论、心理、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救生与生存等考试,还通过了超重、头朝下睡觉、高强度运动、转椅、模拟冲击、宇航模拟训练,一次次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极限,最终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千回百转、绚丽多彩的雄浑画卷,而航天人在画卷上添了浓厚的一笔。他们从不为道路的曲折而怨声载道,从不为事业的艰辛而半途而废,更不会为个人心灵上的创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因为他们有着一样的赤诚。正因为此,他们这一代人来到艰苦的地方,却终生不悔。正因为有了他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昭示出光辉前景。历史的亲历者用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栩栩如生的描述,把我们的思绪一次次带回那些渐远渐逝的年代。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27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5月2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