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真诚演绎历史风云——谈高仲泰的《阖闾王朝》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梁鸿鹰 参加讨论

    春秋时期的吴国及越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引人入胜的所在,起起伏伏、前前后后,起码有夫差、伍子胥、孙武、勾践、西施、范蠡等等陆续登场,不知上演了多少精彩,留下了多少千古之谜,虽然时间越行越远,但是人们探究的兴趣未有一点衰减。
    吴国作为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其遥远的传说是与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和仲雍联系在一起的。太伯和仲雍是远古圣贤的代表,他们为了把王位让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才出逃到江南建立了吴国,这个传说的准确性虽然无可考证,但充分反映出我们先民对一种政治理想与政治家操守的积极向往。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这就是小说展开描写的大背景。我们看到,吴王阖闾在苏州建立都城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遂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晋国争霸,最终导致传奇名臣伍子胥自杀,后越国崛起,吴国被越王勾践乘虚而入所困扰,公元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于今天的南阳山,大势已去的夫差转而向勾践求和,遭勾践拒绝,夫差自杀,至此吴国灭亡。那么,这段历史为文学的书写都提供了哪些可能,人们的期待又有哪些呢?我们该如何解读这段岁月呢?
    无锡作家高仲泰先生创作长篇小说《阖闾王朝》,以宏大的叙事结构,依据宏大的历史框架和细密的史实,艺术地展示了一代吴王——阖闾所走过的强国之路,描绘了阖闾一生为了让吴国强大起来而所作出的种种努力,通过吴王阖闾一生的命运起伏,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化困境中的国家生存之道,体现为这种生存而付出的艰辛。
    小说成功地再现了在烽火连天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开始转型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情况和矛盾纠结,着重写出了吴王阖闾的开明、睿智、豁达的性格和兴邦强国的大志。作品所大开大合地加以描写的铁血战场、政局演变、风花雪月等等,为我们认识这个时代奉上了极好的文本,我们从作品明显看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显著进步,牛耕已经普遍使用,由于铁农具得到普及,水利灌溉事业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作品还让我们认识到,当时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士阶层不断兴起,宗族体制开始土崩瓦解,中华民族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得以实现,活力大为增强,这些历史情况为人们今天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无疑都有很重要价值。
    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作品对两千多年前环太湖流域风土人情、农耕文明、社会生活等进行的还原可谓栩栩如生。它以大量生动的细节历史地表现了争战的血腥与不可避免,写出了战争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在那些残酷的搏杀场面之外,作家没有忘记突出人性的光辉。夫差、勾践、范蠡、文种等既有雄才大略、伟岸深邃的一面,又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常人的情怀,作者将他们置于社会历史的大环境、特殊时代的人情世态中来表现,使人感到这些人物和现在的人们离得并不远。高仲泰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表现,既采用了人物既有历史所赋予的素材和写意,又进行了小说艺术的再创造。作品对皿妃、西施等几位女性的描写值得称道,更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一反目前有些流行的戏说、歪说、谑说的做法,严格尊重历史真实,依据最新考古发现所揭示的真相,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从自然环境,生产力和社会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到建筑、交通、农具、兵器、器皿、服饰、演乐、舞蹈等都作了充分的描写。透过作者详尽的刻画,人们能够很好地领略阖闾城这座都城昔日的胜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些描写对提升古城的文化形象同样深具意义。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05月24日
    
    原载:人民日报2011年05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