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马加什教堂的钟声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查干 参加讨论

    作家叶楠兄离世多年,昨夜晚却梦到了他,也梦到了马加什教堂的钟声。
    叶楠以长篇小说《花之殇》、中短篇小说集《海之屋》、散文集《苍老的蓝》、影视作品《甲午风云》《傲蕾·一兰》《巴山夜雨》等诸多名篇,闻名于中外文坛。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观看《巴山夜雨》时的喜悦心情,他还是我国第一代潜艇兵兼工程师,经历充满神奇色彩。
    当年,我们两人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去访问匈牙利时,他穿一身牛仔装,在一头银发的映衬下,显得时尚而又精神,军人风度不减当年。他会说俄语,爱吃西餐,用起刀叉来得心应手。我却笨手笨脚,他友爱地笑,耐心地教我如何用刀叉。
    在德国法兰克福转机时,他用俄语问出了我们待机的所在处,一副雷厉风行的干将风格。我像是他随行的勤务兵,但却要他来照顾我。我笑着说,我们颠倒了首长和勤务兵的关系。那时的他,正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一职,而他的同胞兄弟诗人白桦,和他一样,也是文坛的一员骁将。
    到布达佩斯机场,他不用俄语与接站的匈方人员交谈,而靠译员来沟通。我有些疑惑,他悄声说,匈牙利人对俄语有反感,你应该也知道其中缘由。我猛然想起历史上的“匈牙利事件”,想起了“纳吉”这个名字。可见他的机敏谨慎与老辣。
    我们下榻城堡区中心的教授之家,走廊里不见人影,非常安静。当地人说,现在不是旅游旺季,不然很难住到这里来。真的是,此地绿树掩映古色古香,卧室内的摆设也十分考究。晚餐时,我们才看到20多位以色列人,也不知是游客还是应邀客人。
    我们这个作家访问团十分“精干”,叶兄是团长,我就是团员。本来要派一名译员,被他谢绝了,说是为给国家省下一点经费。不料,匈方派来一名学中文的大学生,小伙子生龙活虎,一见面就朗诵起李白名篇,有声有调,十分投入,我们大喜,为他鼓掌。再加上一位国内访问学者李大姐,以现在的说法,算是志愿者。一听说国内有来访作家,她便兴冲冲地来了。她是匈牙利通,人文地理了如指掌。每天一大早她就匆匆赶来为我们服务。
    这位大姐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年轻时留学匈牙利5年,几年后又来到这里进行研究。匈方给她安排了两居室的家庭式宿舍,她自己动手做饭,我们也就蹭了大姐好几顿中式饭菜。身在国外却如同回家,那种感受真是特别美好。
    因为时间差,我们无法入睡,就海阔天空地聊。聊文学,聊诗歌,聊人生。叶兄谈起自己创作电影剧本《鸽子树》时的经历,颇多感慨,欲言又止。我暗暗想,他是一个心中怀有大爱的人,为人直率坦诚,待人宽厚,绝非口是心非之人,他的自省精神,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这时,离我们不远的马加什教堂的钟声悠悠然传来,夜,宁谧如水。于是,我们不再谈天,平心静气地聆听钟声,仿佛从中要悟出什么似的。有了钟声的催眠,我们便渐渐进入了梦乡。
    布达佩斯是一座诗意盎然的城市。树木葱茏且处处鸟鸣,街道宽畅而车流静然。当人与车相遇时,人先车后。市中心广场和原奥匈帝国皇宫前的雕塑群,让人惊叹不已,那是一种凝固的宣言,抑或是赞美诗。它的磅礴气势和天才的艺术构思,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不去。
    多瑙河,在东欧温馨的秋阳下,安静地流动着,泛出粼粼波光,水流中看不到一点杂物,偶见有水禽飞起又飞落。不知为什么,我突然联想到绅士这个词汇。
    宽阔的河水,把城市一分为二。山区那边谓之布达,自由女神像高高地屹立在山顶,她手中的橄榄枝仍青翠欲滴,闻有树香。平原这边,谓之佩斯,皇宫和国会大厦均在此。国会大厦没有围栏,只有一个执勤兵在巡视。
    有一天,我站在街边高树下,正凝视古城堡的巍然气势,一只与蜂鸟大小的小翠鸟,翩然落在我的右肩头,并亲切地啄我的耳坠,惊愕片刻之后,又感到受宠若惊。
    突然,在没有红灯的情况下,街上的车流戛然而止。原来,有一群鸽子正大摇大摆地在车道上溜达。从最前面的一辆红色轿车里,走出一位白发老太,她微笑着去轰那群不遵守交规的鸽子,仿佛面对着一群顽皮的孩童。鸽子们懒洋洋地飞走了,车流又重新涌动。
    这片土地,由于爱国诗人裴多菲·山陀尔的一首名作《自由与爱情》而闻名于世。我青年时代的日记里,就抄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诗行。他的故居,坐落在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一座小城——克洛什。
    走进他的纪念馆时,一眼便发现了馆前右侧的花丛里,一位少女铜像亭亭玉立,她的微笑和青春朝气,一下子吸引了我们。匈牙利作家协会主席告诉我们,她就是裴多菲的情人、后来的妻子森德莱·尤丽娅。哦,昨天在国家博物馆里,就看到了她用自己的长长发丝编织的小小花环,是送给青年诗人裴多菲的珍贵礼物。怪不得,热血诗人裴多菲,竟写了那么多情深意切灼热烫人的美丽诗篇。其中的《致尤丽娅》和《我愿意是激流》最为动人。那时中国的年轻情侣们,恐怕人人都抄录过此诗,在自己青春日记的扉页上。
    当我们走进诗人裴多菲·山陀尔纪念馆时,正有一群少先队员站在诗人铜像前,在合声朗诵他的著名诗篇《大草原》。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感动。我走过去,在签名簿上写下“诗魂永在”,而后又和少先队员们一起,在诗人铜像前合影留念。诗人裴多菲是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阵亡的,他实现了他的誓言。而在中国,翻译其名作《自由与爱情》的是年轻的革命作家白莽,也就是殷夫。后来被反动派杀害了。
    从克洛什城返回布达佩斯,已是日色渐暗满城灯火。虽有些疲惫,但仍无睡意,时间差还在作祟。我们用自带的器具烧水,沏上一杯龙井茶,慢慢地饮用。此时,满脑子思考的,还是裴多菲这位热血诗人的铿锵诗句和他刚烈的形象,还有美丽的尤丽娅用自己长长的发丝所编织而成的那一个花环。
    傍晚的东欧大地,空气中流有水草诱人的气味和淡淡的云霞。窗前,时有宿鸟飞过。夜的星,很亮也很温柔,整个城市宁谧无声。此刻,马加什教堂的钟声,又一次悠悠然荡来,仿佛轻轻敲击在我们心房最柔软处。
    夜深了,我听到了隔壁传来的轻微鼾声。叶楠兄睡着了,与布达佩斯美丽的夜空一起。我随手为他轻轻关上了卧室门。
    明天,要到多瑙河两岸参观。要跨过伊丽莎白大桥,到布达去,行程排得有些紧。电视屏幕上出现明日有雪的气象图标,也好,去欣赏落雪中的多瑙河风光,也是一次不错的机会吧。
    原载:《文艺报》2011年10月10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0月1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