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于,它集小说、谜语和史书三种品格于一身,从而形成了它有别于其他任 何一部小说的独特风貌和独特魅力。这一结论,我们在本书开头的第一节中便已指出,不过那时这个结论 还象缺少具体论证的论点一样,而现在,如果你还基本同意我在前面的具体论述的话,那么我在这里对这 一结论的再次强调,似乎就不再是多余和勉强的了。 《红楼梦》最突出而又隐蔽的特征,当然是它的谜语特点。谜语的产生和发展,是古今中外共有的文化现 象。谜语产生时,它的作用主要是服务于种种实用目的,换言之,生活的实用性需要,决定了谜语的产 生。比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大夫申叔展为救萧大夫还无社,二人在军中无法直说,只好用隐语 来互相暗示。构成谜语的文化要素主要是知识和智力,二者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只要 人类存在一天,作为人类这两方面技能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谜语,便不会消失。 谜语的起源很古老,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隐谜专著,并被齐宣王列为官员必读书。《汉书·艺文志》 列《隐书》十八篇,可见其盛行情况。宋元时代都有谜语专著,惜都佚失。清代著述大多流传下来,明代 散佚的著作却不少。总之,谜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红楼梦》 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传统。 谜语的根本特征就是一方面使谜面与谜底成为两个不同系统的东西,即“离之则了不相关”,另一方面又 使谜面和谜底之间具有一种契合无间的关系,即“合之则确不可易”。比如谜面是“美好的开端”,谜底 打一个字,这是个很简单的谜语,谜底是个姜字。解这个谜语,需将“美好的开端”这句话的语义抛开, 将其别解为美字与好字的“开端”部分,答案就出来了。也就是说,当谜面的本来意义转换成另一种含义 时,谜底才能成立。用这样的谜语思维来看我们对《红楼梦》的索隐考证,就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可接受之 处了。当我们从《红楼梦》的小说世界中索考出其中蕴含的史实内容时,便是将两个不同系统的东西联系 在一起了。作为谜语,这不仅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反而成了理应如此之事。所以问题只在于,我们在寻找 《红楼梦》的谜底时,对其与谜面之间的相关之处的理解和把握是否妥当、准确。 刘勰《文心雕龙》指出:“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 以衒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据此可知,谜语既要有相当的难度,让人不知所云,又要体现种种 精妙独特的构思。 毫无疑问,《红楼梦》可算得上古今中外最大、最长又最为精妙的谜语了。无论是从涉及到的知识的丰富 多彩上看,还是从谜语构思制作的精巧神妙上看,《红楼梦》都是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 如果单从谜语之间的比较上看《红楼梦》的卓异之处,还不足以见出其珍贵与价值。问题还在于,作为一 部小说,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红楼梦》是件绝无仅有的艺术品。据我所知,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 围内,同时又是谜书的小说作品(尤其是如此鸿篇巨制的小说作品),只有这么一部《红楼梦》,它缺少 可与之比较的同类作品。就我的理解,只有贾平凹的《废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谜语的特征和性质, 但与《红楼梦》相比,无论在谜语的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能将二者相提并论。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我们北方,有的蔬菜夏天与冬天的价格可差好多倍。所以《红楼梦》的珍贵之处 ,首先便在于它的并非稀有而是“独有”上,在于它的“只此一家”这一点上。 《红楼梦》的珍贵价值,不仅体现在这种“一花独放”的地位上,还体现在它本身也具有无法企及的审美 内蕴这一良好品格上。《红楼梦》的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将两种不同品格的东西完美地统一到一起, 又不影响各自的完美。用当年俞平伯先生论述曲辞和曲调之间的关系的话来说,就是“合之双美,离之不 伤”。要知道,写出《红楼梦》这样的小说不容易,写出《红楼梦》这样的谜语也不容易,让二者融合在 一起就越发不容易了。《红楼梦》作者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制作出了一种从未有人做过却又极难制作的艺 术品。 所以,《红楼梦》不同于其他小说的独特之处,便是它蕴含了极其独特的技巧美,表现了作者独特的旷世 才华与非凡智慧。中国文字的特殊性是《红楼梦》作为谜书所产生的前提条件,由于外国文字不具备产生 《红楼梦》这种谜书的前提条件,也由于《红楼梦》得以产生的封建专制文化的土壤已不复存在,再加上 具备《红楼梦》作者那种旷世知识和才华的人已经不可能再出现,所以我认为《红楼梦》必将成为人类艺 术史上的绝笔。因此,或许正如马克思说古希腊艺术那样,它就某些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艺术规范和高不可 及的范本。若要再更准确地强调一下的话,就是《红楼梦》将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绝品! 随着时光的流逝,《红楼梦》作为谜语和小说的综合体所显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技巧美,将越来越成为其 永恒的艺术魁力的源泉与标志。 人类生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非审美向审美发展的过程。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和审美意识的集中体 现。艺术产生于实用功利与审美的分离。人类越发展,生活的审美质量越高,艺术也就越繁荣。与生活的 审美化趋向同步的,将是艺术的生活化趋向。人类社会越进步,艺术与生活一体化的程度便越高。在这样 一个艺术发展趋势中,技巧美在艺术的内容中将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越来越成为人们审美关注的中心。 人类的审美情感从性质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审美感知为主的生理感受结构的功能状态,我们称之为 韵律情感,这种情感主要由艺术品的形式本身(即艺术媒介、物质手段)来传达和激发,如音乐旋律、诗 歌的语音结构、绘画中的色彩浓淡、舞蹈中的形体动作等。另一类是以审美理解为核心的社会情感结构的 功能状态,我们称之为意蕴情感,这种情感主要由艺术品的题材形象来传达和激发的,如《红岩》中反映 的革命烈士们的斗争生活,就是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的题材形象。 美、艺术和美感是同时产生的,审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并获得成 功的结果。但随着人类主体性的增强,人类审美活动的理想性追求也日趋增强,审美理想与现实状况的差 距也越来越明显,审美追求和审美活动日益变成对非审美化现实存在的一种审美批判。在这种审美批判中 ,主要传达意蕴情感的艺术品,在人类审美活动中占据的地位比较重要,因为这类作品更能激发人类改造 现存状况的本质力量。但随着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方面的主体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加强,审美理想 与社会现实之间差距的不断缩小,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及崇高的精神力量的伟大作品便会越来越少了。因 此,与之相对应,以传达和激发韵律情感为主的艺术品会越来越多,并形成艺术发展的韵律化趋势。叔本 华认为“一切艺术在于追求音乐效果”,英国的一位文学家帕特尔说“现代的一切艺术都趋向于音乐”, 未来艺术就更是如此。因此,技巧美作为艺术的一部分内容,会在艺术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属于韵律美范畴,具有超阶级、超时代的审美特性,是对人类审美本质力量的肯定性展现。 因此,即便有一天,《红楼梦》所蕴含的丰富的意蕴内容不再具有审美作用了,或者这种作用越来越小了, 但由它的谜语特性所蕴含的技巧美,也仍然会闪烁着它迷人的智慧的光芒,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这是 它比其他意蕴类作品如莎士比亚戏剧、托尔斯泰小说等世界名著艺术寿命更长,更具永恒的艺术魅力的地 方。我们应该珍惜《红楼梦》的这个独特之处,珍惜《红楼梦》作者对人类艺术的特殊贡献,珍惜这笔宝 贵的文化遗产。正是: 心灵技艺各千秋,不废红楼万古留。 艺苑奇葩甲天下,中华文化世难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