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我对“写作速度”的评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我想,讨论程伟元、高鹗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还是整理者,应该以程甲本的程伟元【红楼梦叙】、高鹗【红楼梦叙】以及程乙本的程伟元、高鹗【红楼梦引言】为基础。
    特别是“程甲本的整理时间”或“程甲本的续作时间”,其讨论的基础,都应以“今年春”(乾隆五十六年春季)至“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三日)为基础。
    在“今年春”(乾隆五十六年春季)之前,程伟元只是做了些准备工作——“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不可收拾。”
    在“今年春”(乾隆五十六年春季)之前,高鹗只是浏览了前八十回——“向曾从友人借观,窃以染指尝鼎为憾。”
    “染指尝鼎”原比喻分得不该得到的利益。高鹗这里却是说,对于自己喜爱的作品,不能完整地欣赏,感到非常遗憾。
    无论高鹗是续作后四十回还是整理后四十回,他花费的时间都不长——不至于长达八年、九年、十年。这是有诗为证的。乾隆五十七年,高鹗写了《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其诗云:“老去风情减昔年,万花丛里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禅。”
    所谓“抱嫦娥月”,我的理解就是“重订红楼梦小说”。既云“偶抱”,即言其时间短暂。
    “老去风情减昔年”。高鹗生于乾隆二十三年,到乾隆五十七年已有三十四岁了。相对于二十余岁的“昔年”,可以谓“老”。高鹗的原配卢氏夫人,逝于乾隆四十六年或稍后不久。当时高鹗只有二十三、四岁。《兰墅砚香词》的末一首是《惜余春慢》。词中有“钗头凤拆”之句,可能是高鹗的一位不幸的继室被婆母赶走。
    高鹗与情人“畹君”来往,是有“题记”为证的。高鹗有一首《金缕曲》,原稿上有被重抄此词的纸片所掩盖的题记:“不见畹君三年矣。戊申秋隽,把晤灯前,浑疑梦幻。归来欲作数语,辄怔忡而止。十月旬日,灯下独酌,忍酸制此,不复计工拙也。”
    “戊申秋隽”。此戊申年,即乾隆五十三年。该年秋季,高鹗考中了举人。“秋隽”,可能指深秋。“十月旬日”,他写此《金缕曲》时已考中举人。
    “不见畹君三年矣”,高鹗上一次见到畹君的时间是乾隆五十一年。
    高鹗乾隆五十三年十月见到畹君后颇为伤感。显然,“风情”之最后一年是乾隆五十一年。从乾隆五十一年到五十六年,有六年之“久”,可以谓“老”。
    “万花丛里日高眠。”好像说的是情场心灰意冷后隐逸洒脱、不近女色。
    “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禅。”好像说的是通过“重订红楼梦小说”后,高鹗感到自己一扫郁闷之气,悟得了许多道理。
    难道高鹗在“今年春”(乾隆五十六年春季)之前没有续写后四十回吗?
    也许我孤陋寡闻,至今我还没有听说——有哪一位主张“高鹗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的研究者,将高鹗续作的时间提到“今年春”(乾隆五十六年春季)之前。
    退一万步说,即使将高鹗续作的时间提到“今年春”(乾隆五十六年春季)之前,也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
    高鹗在乾隆五十三年秋季考中举人后,直到乾隆六十年春季考中进士前,一直在北京逗留。在这期间,高鹗参加了乾隆五十四年、乾隆五十五年、乾隆五十八年的会试。
    程伟元邀高鹗整理《红楼梦》后四十回,时在乾隆五十六年春季。当时高鹗正“闲且惫矣”,正处于乾隆五十五年会试与乾隆五十八年的会试之间的“复读”期间。
    即使将高鹗续作的时间提到“今年春”(乾隆五十六年春季)之前,也只是将高鹗续作的时间提前到乾隆五十五年初夏(该年会试之后)。这样,高鹗续作后四十回的时间就有二十个月(一年半多一点)。
    按照现代续写“后四十回” 的作家的写作速度来看,按照清代作家的写作速度来看,用一年半的时间来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其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鹗绝对不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
    按照张恨水先生的写作速度来看,高鹗无论是用十个月还是用二十个月的时间,他都能写完《红楼梦》后四十回。(《红楼梦》后四十回若不算标点符号及空格,计25万字。假设每天写一千字,250天就可以完成。)于是乎,高鹗就有可能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
    不过,问题不这么简单。
    首要的问题是: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写作难度,远远大于张恨水先生的任何一部长篇小说。也就是说,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的写作速度,只能比张恨水慢得多。而这个问题的要害在于:只要写作的时间超过了二十个月,高鹗就不可能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
    其次的问题是:将高鹗续作的时间提前到乾隆五十五年初夏,这种假设是不可能有任何史料来支撑的!
    第三个问题是:如果仅仅有程甲本,我们就只能永远在“高鹗是或者不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这两种观点之间徘徊。然而,因为有了程乙本,因为程乙本与程甲本之间形成了许多矛盾,所以,我们就可以断定:高鹗绝对不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续作者在短短的72天里不可能写出这么多不可思议的矛盾来,而只有整理者才有可能在短短的72天里写出这么多不可思议的矛盾来。
    原载:投稿
    
    原载:投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