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的圆形结构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赵海忠 参加讨论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石头记者,石头所记也。这块石头,就是女娲炼石补天所剩的留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那一块石头,就是经过茫茫道士、渺渺真人点化伴随贾宝玉来到人世间的那一块宝玉。按照作者的交代,这块石头经历了也记下了它到人世间后的“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于是便有了《石头记》或者《红楼梦》。
    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小说的第一回就做了说明。原来“白纸一张”的石头,“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变成了一块“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的石头。一个是开始,一个是结局,而这个开始和结局又已经跨越了巨大的时空距离紧紧地接在了一起,所以从大的方面说,《红楼梦》的结构是圆形的。
    能在小说的开始就将小说的结尾讲清楚,这需要勇气,当然更需要才智。一般地讲,这样做不容易产生悬念,不容易吸引读者读下去。但是,曹雪芹的这个圆形结构不是直径几厘米几分米甚至几米的一个圆。从时间上讲,这个圆“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从空间上讲,这个圆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来到人世间又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如果说这个圆是可以划出来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它一定是一个大大的缓缓合龙的圆,它出自曹雪芹无限广阔的艺术胸怀。正是这个无法确定时空的圆,才能给小说留下驰骋的余地。
    有了这个圆形结构,小说的大体走向就基本清楚了。反正是由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来,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去;反正是到人世间走一个来回;反正是体会体会“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多么明确的方向。但是,方向明确并不意味着对内容的具体限制。实际上,在这个大圆里,什么东西不可以涉及,什么东西不可以容纳。明确的大方向,不确定的具体内容,这大概就是做小说的奥妙,做大小说的奥妙。所以说,这个圆形结构是曹雪芹成竹在胸的表现,是曹雪芹对自己艺术才华充满自信的表现。
    有了这个圆形结构,小说的主题也就容易把握了。对于这块石头来说,它在人世间的一切经历,不过是一个过程,不过是一个记录或者回忆。相对于永恒的大荒山或者无稽崖或者青埂峰,这些东西都是短暂的瞬间,都是过眼烟云。不管是茫茫道士,还是渺渺真人,他们劝阻石头去人世间时的意见是一致的:“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如果人世间果真如这块石头当初所理解的那样“荣华富贵”“荣耀繁华”,是一个“富贵场”“温柔乡”,那么它就不会回来了。所以这块石头,是一块过来石,对“荣华富贵”“荣耀繁华”有过来石的理解。
    有了这个圆形结构,读者对小说也就比较好掌握了。先有一个圆在心中,不管是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均由这个圆在规定着,都是这个圆限制着。有这个圆在,读者完全不必为小说的大方向着想,不必时时处处考虑什么“后事如何”,尽管在人生大悲的总体背景下放心去体味小说的细小处、具体处、入微处、切情处。也就是说,读这样的小说,不会更多地被情节拉着走,这样就可以进入人物的内心,进入作者的内心。
    有了这个圆形结构,甚至是没有写完或者写完又丢了几十回,也会给人留下可以延续的想象的空间。高鄂续书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没有这个圆形结构,谁知道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活动会走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呢。
    当然,有了这个圆形结构并不意味着有了一切。如果这样,那就不是小说的结构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