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较前八十回严重背离的黛、钗形象如何处理?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八十回后改编难点之五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任少东 参加讨论

    《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中,非惟宝玉的形象遭到彻底颠覆,黛玉和宝钗的性格也被极大地扭曲,严重背离了原有的性格特征和合乎逻辑的发展轨道。众所周知,在前八十回书中,黛玉是宝玉唯一的“知己”,从不说“混帐话”,是宝玉叛逆精神的主要支持者和心灵上的慰藉者。但在续书中,黛玉的思想突变,第八十二回,宝玉放学回来看望黛玉,黛玉急忙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的头里”。这完全不像玩笑话,倒是很有鼓励宝玉读书的意味。紧接着又谈论起八股文:“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得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就连宝玉也觉得这话“不甚入耳”,“势欲熏心”。第九十四回,怡红院里的海棠逆时而开,探春等人认为“此花必非好兆。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独有黛玉高兴地先说了一个“田家荆树”的典故,又说:“如今二哥哥认真读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第八十五回贾政升任工部郎中,原先视做高官者为“禄蠹”的宝玉忙忙去向贾母报喜,不料黛玉早已抢在他的前面来到,正“挨着贾母左边坐着呢”。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说了“混帐话”,黛玉对与宝玉之间的信任关系也产生了动摇,第八十二回黛玉做了个莫名其妙、不伦不类又血腥气十足的梦,梦见父亲娶了继母,自己由贾雨村作媒,许配给继母的亲戚做续弦。她向贾母求救,贾母态度冷淡,表示不管。宝玉却来向她道喜。黛玉指责宝玉无情无义,宝玉表示:你既有了人家,咱们各自干各自的了。后来又说:你不信我的话,你就瞧瞧我的心。说着拿出刀子往胸口上划,只见鲜血直流,又伸手去抓,喊道:不好了,我没心了,活不得了!说罢眼睛一翻倒下。这样的梦境与曹公笔下的梦境真有天壤之别,与黛玉应有的气质、教养、身份格格不入,也与宝黛原有的关系大相径庭。
    其实,曹公笔下黛玉的命运结局应该不难揣度。首先,黛玉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黛玉初入贾府,就在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很不客气地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在贾府是个有头有脸的仆妇,黛玉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置“打狗也要看主人”这句古训于不顾,可见其反抗精神是多么强烈!其次,黛玉视与宝玉的爱情为生命。第六十四回黛玉的《五美吟》咏了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的五位女子,即西施、虞姬、昭君、绿珠和红拂。西施的命运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随范蠡泛游五湖,二是越灭吴后沉水而亡。从诗中“一代倾城逐浪花”可知,黛玉取得是沉水而亡一说。虞姬是饮剑而死,绿珠系坠楼而亡,红拂则是与心目中的英雄私奔。所咏五位美人中,三位是自杀而死,一位是私奔,贯穿其中的一个要旨就是:失去爱情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当爱情与生命不能共存时,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死亡。再从黛玉的判词“玉带林中挂”看,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黛玉应该是在“木石姻缘”彻底被扼杀后,用一条玉带自缢身亡,以这种最极端、最强烈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抗争。
    如果说续书中宝黛形象和性格的严重背离非常明显的话,那么,宝钗形象和性格的背离则显然要隐晦得多。主要集中在一点上,即宝钗原先所具有的性格上的丰满、富杂、多样性一变而为简单、单一和抽象化。前八十回中,宝钗固然是一个封建淑女的典范,处处显得端庄凝重;但她又是一个尚未出阁的青春少女,作者也同时写出她在不违背封建礼教的前提下少女应有的聪慧、生气和烂漫。如亲热地拧黛玉的腮、滴翠亭宝钗扑蝶、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怡红院宝钗绣鸳鸯、宝钗论画、扑到母亲的怀中、放风筝,特别是宝玉过生日时,宝钗也与宝玉及众姐妹、丫鬟一齐饮酒玩笑、射覆、掣花签,还灌了湘云一杯酒,在“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的酒席宴上着实欢乐了一日。就是教训人,也是有情有理,透着亲切、体贴和关怀。如嘱咐宝玉不要喝冷酒、借黛玉行酒令时说出《牡丹亭》、《西厢记》曲词告诫其不要看杂书、与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等,多是让人心服口服。总之,是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生动、饱满丰实的形象。后四十回续书中宝钗这样的行为一点也找不到,只会板着面孔进行封建说教,其他的一切统统丢弃了,甚至婚后和宝玉单独相处时也是“端庄”、严肃、板结得过了头;教训人时也是干巴巴、冷冰冰的说教,完全没有了灵气。而且机智和聪慧也都不见了,妙龄少女青春光彩的一面荡然无存,倒是不少地方表现出木讷、玩偶般的顺从。对夏金桂,原先宝钗“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金桂每欲寻隙,又无隙可寻,只得曲意俯就”;到了续书中,宝钗竟然不顾自己身份,亲自出面与金桂斗嘴,反被金桂绵里裹针的话弄得“又是羞又是气”、“急的没法 ”,败下阵来。凤姐设计的掉包计让宝钗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她也完全顺从。性格单一干瘪,形象苍白抽象,语言浅薄直露,只保留了一个“端庄凝重”的架子,内里却是空的。这样的形象,剧本改编中又怎能不予以大幅度的修改、调整?
    原载: 《中国科技财富》 2009年第01期
    
    原载: 《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第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