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论刘氏风骨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廖迪安 参加讨论
风骨,最初并不用于评品人物,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也是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的美学境界。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艺术独特的气派。唐代张怀□《书议》又将“风骨”引入书法评论中,“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又说草书,“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晋卫夫人《笔阵图》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大抵都是崇尚一种瘦骨嶙峋的风格。风骨用来品评人物,始于汉末,魏晋以后曾广泛流行,《宋书·武帝纪》称刘裕“风骨奇特”,《世说新语·赏誉门》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称王羲之“风骨清举”,《南史·蔡撙传》称蔡撙“风骨鲠正”等。
    当时的所谓风骨,是一个笼统、模糊而带印象性的词语,一般指人的神气风度方面所具有的特点。本文所说“刘氏风骨”,除了通常所说风骨固有的含义之外,专指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中刘姥姥之精气神方面的非常之处。悉心观察刘氏之行事为人,自然会感觉得任何一个单一的说词都无法穷尽这个年近八旬的乡村老太太内心深处的无限苍桑和忍辱负重行侠仗义的风度气派。
    在一般人眼里,刘姥姥也许就是一个纯粹的“母蝗虫”。因为她穷,所以缺衣少食;因为她体格健壮,所以能吃能喝——“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不错,一个穷困潦倒的乡野之人,在“温柔富贵乡,花柳繁华地”的大观园人眼里,刘姥姥的投足举手都是极不雅的“粗俗”。“母蝗虫”三字倒是形容得非常得体。第四十二回大观园开诗社,四丫头要告假,众人不落意。潇湘子雅谑补余香:“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儿,惹得他乐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
    颦儿这促狭嘴,只知刘姥姥外表象个母蝗虫,却凡眼难辨暗藏在她心内的纵横“沟壑”。试想,包括贾府在内那些与贾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众多人物之中,除了刘姥姥这个乡野粗人之外,还有谁人真正值得尊重,值得敬仰?那些自鸣不凡目空一切的为官作宰之人,又有谁能比得上刘姥姥之侠肝义胆。“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贾府败落之时,刘姥姥已是八十高龄。是她四处奔走,从“虎口”救贾家根苗巧姐儿脱险,以报贾家接济之恩。树倒猢狲散,那些曾深受贾家“恩惠”的人,见贾府大势已去,避之尤恐不及,怎比得刘氏舍身忘死之丝毫。
    刘姥姥一出场就显出了她难能可贵的责任感和怜悯心。
    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她与高贵的贾府攀扯上关系,完全是为了小小的一户人家的生计。“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这便是刘姥姥出使荣国府并与之“建交”的全部“家当”,以刘姥姥之身份与地位论,能否进得荣国府就是一个大问题,别说是还要完成一定的使命。这不是个碰碰运气的事儿,就好比两军交战的谍报员,想要摸清对方的底细,就必须深入敌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去打探。
    刘姥姥与贾家并无多少瓜葛,却为何要闯这高处不胜寒的荣国府呢?只因刘姥姥之女嫁与小名唤狗儿的王成之子,刘王两家便结成了亲家。“王成新近亦因病故,……。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刘姥姥不是来享清福,她不仅肩负着看管青、板姊妹二人的重任,还得为王家的生计考虑长远。
    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因此刘姥姥看不过,乃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刘姥姥并非是要在小女婿面前倚老买老,甚至连教导他的意思也没有,之所以直言不讳地说他,全是刘姥姥为人之本性使然,说得文气一点,这乃是她艰难岁月里磨砺而成的一种爽朗的为人之“风”。
    《毛诗序》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风”本身不是教化,也不是志气,而是教化的本源,志气的表现。刘姥姥此番逆耳之言,恰是这“教以化之”之“风”的体现,这掏心窝子的话语无不尽显“风”的透凉与苍桑。
    为了化解狗儿一家的生存危机,她便带了板儿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他的事,何苦耍他。”因向刘姥姥道:“那周大爷已往南边去了。他在后一带住着,他娘子却在家。你要找时,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这些被刘姥姥称作“太爷”的人,实际上比刘姥姥也高贵不到哪儿去,无非都是些贾府的“下人”、“奴才”而已。他们尚且用这样的嘴脸来对待刘姥姥这样的“自己人”,那么,刘姥姥将怎样面对贾府里趾高气扬的正经主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说她机巧也行,说她钻营也罢,刘姥姥头一次进荣国府能否拜见“真佛”,这头一关就要看周瑞家的能否为她牵引。因周瑞家的问:“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刘姥姥这简朴的外交词令多么得体,多么圆滑,既抬举了搭桥之人,又清楚地表明了自己此番的来意。周瑞家的听如此说,便笑说道:“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但只一件,姥姥有所不知,我们这里又不比五年前了。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了。”
    只见那琏二奶奶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又不轻不重的说,“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象。”凤姐儿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假使刘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忍辱负重的生活信念,不被这“凤辣子”此番连珠炮轰晕了头才怪呢。
    侯门深似海,朱门酒肉臭。一个七十多岁的乡下老太太仅凭一点点依稀模糊的残旧关系结交高高在上的荣国府且不辱使命,靠的是“风”与“情”的相互作用与感化。这种“情”,不单纯是感情,也包涵着抒情与述志。刘姥姥抒的是人间真情,述的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志。
    如果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表现出来的是“风”,那么,此后与贾家的两次交往则更多地体现的是“骨”。只是这种“骨”有别于通常所说的“骨气”,因为它隐藏得非常之深,所以十分难以捕捉。从表面上看,它不仅不会很“高尚”,而且还会呈现出一种欲哭还笑哭笑两难的“低俗”。有一部反腐败题材的电影叫《谁是卧底》,作者是一个新闻记者,因潜入黑帮调查了解官商勾结的内幕,目睹了一个“小人物”的种种“低俗”。然而正是借这种俗不可奈的举动的掩蔽,一层层地揭开了某些领导干部伪善的面纱。真相大白之后,记者慨然长叹:谁是卧底?如果我们仔细评品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一举一动,我们自然会发现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是用她信手拣来的“俗”伪装着深藏于骨子里的“傲”——
    “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正好赶上家境并不怎么宽裕的史姑娘还螃蟹宴,不禁叹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简略的一笔账,不经意间就把这个劳而不获获而不劳的世道揭露无遗。
    这个村野老妪也并非只知揭露,她还会适时地奉承。贾府里老太太因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于是便将刘姥姥请来一见。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一个丫鬟在那里捶腿,凤姐儿站着正说笑。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贾母亦欠身问好:“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作了。”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天罢,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
    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象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 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刘姥姥编这故事原本是哄宝玉等哥儿姐儿高兴的,不料因说柴,便“惹出火来了”,荣国府后院“走水”,老太太不高兴。机警的刘姥姥信口又来一个:“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 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这一夕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除了凤姐平儿等并没有见过这些人,此番进来,一眼就认准了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一个是无人不奉承的贾老太太,一个是无人不怜爱的小哥儿宝玉。这两个人虽一老一少,却是贾府之灵魂之所在。刘姥姥以她杜撰故事的方式一方面推销自己,一方面拉拢彼此之间的距离,使自己很快融入其间。我们时常看到报纸上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能很快融入社会。刘姥姥虽没受过什么正规化教育,但却深谙融入之理。由于她的融入,大观园增添了平日里少有的生气与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为的是给刘姥姥一个“体面”。
    “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李纨忙迎上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庄稼人讲究个知恩图报,眼见得无以为报,只要能让大伙儿高兴,就算装一回“老妖精”也心甘情愿。
    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走土地。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贾母问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道:“那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
    刘姥姥此番表现,除了与生俱来的卑躬谦让之外,似乎还有意展现自己宝刀不老的强健的体魄与气势,暗示日后若有什么事,她还可以冲锋陷阵,一马当先呢。后来她从人贩子手中救出巧姐儿时已是八十高龄,如果没有硬朗的身体,仅凭毫爽的士气,也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耶。《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刘姥姥之“气”,令她自己为生,同时也让巧姐获得了新生。
    “气”是“风骨”的动力与源泉,是人物胸中反复蕴积的充沛情感和内在的人格魅力。没有“气”就形不成“风”,就不生动;没有“风”,“气”就无以为凭,就不动人。“气”还可以生发出许多与其相关的“气习”,如气势、气息,骨气、清气、浊气…… 自打刘姥姥进得大观园来,清气与浊气、骨气与俗气就搅和在一起。有时甚至根本搞不清楚,究竟是哪个占了上锋。他们在拿刘姥姥开心取笑时,刘姥姥同样也开怀大笑,以笑对笑,以笑取笑,只是刘姥姥那饱经风霜的眉宇间兴许还多了一些令大观园人永远也无法读懂的笑。
    笑过之后,贾母领着刘姥姥一行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媳妇们便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准备宴饮。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凤姐儿知是说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笑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凤姐儿偏又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入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入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刘姥姥的幽默和恢谐是不动声色的,“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她自嘲的同时也嘲人。自己“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怎会连鸽蛋鸡蛋都分不清楚呢?她分明是把她的见识和睿智深藏于心,而把她的“无知”与“苯拙”尽情地张显,以换取众人的笑声罢了。刘姥姥的这一奇高妙招竟也被后来影视作品中的“地下党”运用得滚瓜烂熟炉火纯青。对于他们而言,“同流合污”只是外衣,“假”的外衣里裹着的才是内心真的灵魂。当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方感觉得这才是大观园里的“真”,便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以为刘姥姥是在说气话儿,忙笑道:“你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又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虽是就文章的气势而言,但文如其人,为人者无气,则行文无气矣!刘姥姥虽不大通文,但为文的气势尽已具备。这种气势转而成就了她为人的侠肝义胆。
    刘姥姥第三次跟贾家人打交道不是在荣国府,此时的宁荣街已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我们虽然不知道“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是如何败落的,但是从第五回《红楼梦曲》中可以了解到不可一时的贾家的确是落了个“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悲惨结局。“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悲剧来是很猛、也很突然,真是“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若是平时,刘姥姥既便是一万个真心诚意也难报贾家及凤姐一二的,倒是到了“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时,方显刘姥姥行侠仗义之英雄本色。我们虽无从知道刘姥姥是如何克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曲折才最终救出巧姐,但从以下这段细腻的描写中竟可以感知“刘氏风骨”的平实无华。
    且说刘姥姥带着板儿,先来见凤姐儿,说:“明日一早定要家去了。虽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照看我。我这一回去后没别的报答,惟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就算我的心了。”凤姐儿笑道:“你别喜欢。都是为你,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睡着说不好过,我们大姐儿也着了凉,在那里发热呢。”刘姥姥听了,忙叹道:“老太太有年纪的人,不惯十分劳乏的。”凤姐儿道:“从来没象昨儿高兴。往常也进园子逛去,不过到一二处坐坐就回来了。昨儿因为你在这里,要叫你逛逛,一个园子倒走了多半个。大姐儿因为找我去,太太递了一块糕给他,谁知风地里吃了,就发起热来。”刘姥姥道:“小姐儿只怕不大进园子,生地方儿,小人儿家原不该去。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会走了,那个坟圈子里不跑去。一则风扑了也是有的,二则只怕他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了。”一语提醒了凤姐儿,便叫平儿拿出《玉匣记》着彩明来念。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凤姐儿笑道:“果然不错,园子里头可不是花神!只怕老太太也是遇见了。”一面命人请两分纸钱来,着两个人来,一个与贾母送祟,一个与大姐儿送祟。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刘姥姥道:“这也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巧”就巧在这里,《金陵十二钗正册》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就暗喻凤姐之女巧姐儿得刘姥姥解救之后,已与板儿喜结良缘,虽今非昔比,然男耕女织,日子倒也过得和和美美。
    最后补充一点,刘姥姥也许并不姓刘,但为了论述的方便,故将刘姥姥当作姓刘,同时也将刘姥姥精气神方面的特点称作“刘氏风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