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楼梦》是不是记实性自传体小说,曾经有过争议。我则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记实性自传体小说,依据就来自书中的描写和脂砚斋、畸笏叟等人批语。 《红楼梦》是不是记实性自传小说,作者在书中已经有明确的交待,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批语也有所说明。书中及脂砚斋、畸笏叟评语中多处指出贾宝玉就是作者,书中所讲的故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 甲戌本凡例写道:“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意谓书中的石头就是作者。石头就是书中的贾宝玉,贾宝玉即是《红楼梦》的作者。 脂砚斋在评语中也经常称作者为“石头”,如第十八回“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倒是省了这工夫纸墨,且说正经的为是。”庚辰双行夹批:“自‘此时’以下皆石头之语,真是千奇百怪之文。”庚辰眉批:“如此繁华盛极花团锦簇之文忽用石兄自语截住,是何笔力!”自“此时”以下一段话显然是作者的口气,是作者解释不写《灯月赋》、《省亲颂》的原因。而脂砚斋明确指出这段话是“石头”的自语,可见作者就是那个“石头”,即作者就是宝玉的原型。又如第十九回庚辰双行夹批:“形容一事,一事毕肖,石头是第一能手矣。”本来是作者会形容事物,偏说是“石头”会形容事物,可见作者就是书中的那个“石头”。再如第二十回“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不料自己未张口”庚辰侧批:“石头惯用如此笔仗。”这条批语的本意是“作者惯用如此笔仗”,却说成是“石头惯用如此笔仗”,可见作者就是书中那个“石头”。 作者在书中也自称“蠢物”。如第六回“诸公若嫌琐碎粗鄙呢,则快掷下此书,另觅好书去醒目;若谓聊可破闷时,待蠢物逐细言来。”甲戌双行夹批:“妙谦,是石头口角。”“蠢物”即“石头”,“石头”即宝玉。这里作者自称“蠢物”,可见作者就是书中的石头即宝玉。 书中写道:“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作者在此申明书中所写的故事是自已少年时的亲身经历,只是隐去了真名、真时、真地。 第一回:“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作者再次申明,《红楼梦》所写的是作者“石头”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 第一回:“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甲戌眉批:“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表明书中所写人物虽然都是用的化名,但都有生活原型,都是作者“亲睹亲闻”的。书中故事皆取材于真事,并按现实事件的脉络展开故事情节,是记实性小说。 第五回“新填《红楼梦》”甲戌侧批:“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在此脂砚斋也明确指出:《红楼梦》是写的作者自已的经历,是自传体小说。 第七十四回“老太太因怕孙女孙子多,这个也借,那个也要,到跟前撒个娇儿,和谁要去,因此只装不知道。”庚辰双行夹批:“盖此等事作者曾经,批者曾经,实系一写往事,非特造出,故弄新笔,究竟记不神也。”此条批语再次表明《红楼梦》是记实性小说,作者和脂砚斋都是书中人物的原型,故事情节也是取材于作者曾经历过的事情。 第七十七回庚辰双行夹批:“况此亦是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非捏造而成者,故迥不与小说之离合悲欢窠臼相对。”这里评书人又一次提醒读者,此书故事是其“旧日目睹亲闻”,是“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是实有其事。 书中及脂砚斋、畸笏叟评语中这类的提示还有不少,在此不一一列举。 无论是作者还是评书人都明确指出,《红楼梦》中所讲的故事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取材于真人真事,是一部记实性自传体小说。其中故事的主人翁贾宝玉,就是作者自己。 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书中的贾宝玉不能跟作者划等号,其理由: 一是第五回甲戌侧批:“不知谁是个中人。宝玉即个中人乎?然则石头亦个中人乎?作者亦系个中人乎?观者亦个中人乎?”有人根据这条批语,说宝玉、石头、作者并不是同一个人。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弄懂脂砚斋此条批语的用意。宝玉、石头、作者无疑是“个中人”。脂砚斋为什么又如此设问?我理解,脂砚斋是在问读者:宝玉、石头、作者都是“个中人”,那么你是“个中人”吗? 二是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侧批:“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有人认为这是明确把作者与石头看作两个人。我则认为,此条批语的意思是:现实生活中的作者不就是一个情种吗?但在书中却是指宝玉—石头。在这里,脂砚斋实际上是把作者与宝玉(石头)等同起来。 三是第十五回“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有人根据这几句话否认作者是宝玉的原型,认为既然作者是宝玉的原型,作者就应该知道宝玉与秦钟算的何帐目、是如何算的帐?其实这是不懂作文技巧之人说的话。试想,如果说“见得真切,记得清楚,并非纂创”,必然要把那些无关紧要且有伤大雅的事情详细写出来。如果那样,不仅啰嗦而且也不雅,成何文字?断非文章大家之手笔。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现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书中的贾宝玉就是作者本人,书里所讲的故事就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红楼梦》是一部记实性自传体小说。 于湖北襄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