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邵向东!在即将开始这文字之前,先和大家打个招呼吧。同时再向童力群先生认个错,希望先生消消气儿,也希望先生“宰相肚里能撑船”,也得多多的宽容晚辈的无知才是啊。我这个人啊,有心没肺的不知道天高地厚,有点事啊心存疑虑就迫不及待的说出来了。唉----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了:“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啊。不过,先生您也得体谅晚辈才是,毕竟我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毕竟我只是一个业余的红楼梦爱好者嘛!先生对于我的红楼梦主题的论证过程感兴趣,想让我发表出来,这一下子可把我给难住了!我本来就是一个捡破烂的,东找找西凑凑,胡乱的弄了点东东,根本谈不上什么红学理论体系。不过先生您既然提出来了,还是那句话“我是来者不拒,谁怕谁啊?说说就说说!”只是真是有点“赶着鸭子上架”勉为其难了,其中的不足之处还望红学前辈们多多批评指正。就把这段文字也当成是一次“进京赶考”吧!哈哈,千万别笑话我幺!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弗·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以上引用百度}【童力群先生以下简称先生】 我觉得谈红楼梦的一些事情啊,先得从人谈起。那么我们先谈那个人呢?当然是红楼梦作者了。红楼梦包容万象,人物众多,我想红楼梦作者在创作时一定有所依据,不然的话,红楼梦如此巨大的一个“工程”不就乱了套了吗?现在我们首先肯定红楼梦作者是中国人,并且“红楼梦作者”这个概念应该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人!这一点通过红楼梦第一回“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句“超文本叙述”可以证明,说它是“超文本叙述”是因为在红楼梦这段文字的叙述语境中作为《石头记》的叙述者“石头”他是叙述不出这样一句话的。红楼梦作者既然是中国人,他就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一,2008年中国举办的奥运会。1.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这实际上暗合了主办方的意思,这就是中国的“五行”之理;2.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传统哲学“阴阳”的理论。 二,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五个也是“五行”之理。李桂奎同志在他写的{论《西游记》取经队伍的哲理构成与角色意蕴}有很好的阐述。 我们在读红楼梦时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石头,就是作者用“无中生有”之术创造而成,所以“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这就是很好的例子。随着我阅读红楼梦的不断深入,同时又在一些红学前辈的论文中看到了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使我认识到红楼梦就是作者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构建起来的。 一,红楼梦阴阳五行的结构 红楼梦作者不但用传统哲学创造了《红楼梦》的人物,还用传统哲学阴阳五行构架了《红楼梦》的结构!红楼梦的多面性就是这种结构的具体表现。作者把顽石放在开宗明义的位置。实是以‘石’写实,借‘石’之谐音,明写现实;与‘太虚幻境’相对,达到‘虚实’相应的效果!顽石无才【静】与神瑛侍者【动】结合化通灵宝玉、贾宝玉实是‘动静结合’。我们知道“虚实”就是阴阳关系,静极思动,实际上反映出的是阴阳的相互转换。作者又言甄士隐去、假语村言,再以贾瑞引出“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红楼梦既然有正反两面,那很显然此正反两面,就是阴阳关系啦,一面是甄士隐去的现实社会、一面是假语村言的虚情假意{带有自叙性质}!甲戌本:“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我们注意到红楼梦一共由五个书名,这实际上是五行之理!正反两面是红楼梦阴阳两仪,它们是如何转化的呢?当然是通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理啦!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这就是五行土、火、木、水、金,这实际上是作者一种哲学五行的构架。红楼梦的五个书名,我们不能在一个叙述层次上分析。从《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这个过程来看,我们也能证明。石头无法叙述《情僧录》的流传;情僧无法叙述曹雪芹的改名等。红楼梦展现给我们的主要有两个叙述层次。 1.《石头记》这个叙述层次 2.《红楼梦》这个叙述层次 二,中国叙事学的叙事特点 【引用】{略论《西游记》的时空布局及其超越}乐 云 与过去叙事学研究的归类不同,本文关于《西游记》的时间艺术处理,将与小说的空间布局紧密联系起来。这主要考虑到中西叙事学的本原不同。叙事学兴起于西方,其理论依据与实践素材都来源于西方,更多地注重时间与情节安排上的动态关系;①而中国叙事学,其叙事基础是《易经》,“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每卦有“爻”,爻有“位”,位分阴阳,阴阳生五行,太极阴阳而又皆在五行之中;五行相生相克,无有穷尽。周敦熙《通书》云:“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四时运行,万物始终。混兮辟兮,其无穷兮!”[1]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人的思维意识中,方位与时间有某种神秘的对应关系,如东对应春,西对应秋,南对应夏,北对应冬等等,这种意识来源于中国古人的日常起居及其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因而,对小说的叙事时间进行考察,很难摆脱以场所、方位为主要标志的空间布局。 乐云同志的这个分析同样适用于红楼梦,这一点是值得借鉴的。 如果我们不了解红楼梦作者的思想根源,如果我们不对红楼梦的叙事结构和叙述层次进行分析,就很难把握红楼梦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由于时间的关系这就算是一个小节吧!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自己有点傻!我的一些红学理论都在我发表的帖子里不知道都阐述了多少会回了?当然肯定有一些不对之处。而且就在中国文学网里,不论是红学专题方面的论文,还是有关文学理论方面的论文有价值的有的是啊!放着这么多天然图画,先生你都不闻不问,这会子你却和我叫板,有必要吗?先生你说:“唯独邵向东先生没有展示自己的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研究过程。既然是唯一的正确的主题,其研究过程,就不应该藏着、掖着。”我在《再答童力群》中不是表明了么!我要是如你所说就不会有《与冯其庸先生商榷》这样一类的文章了。先生你说:“我发现邵向东先生有个习惯:在红学领域里,他是侧着身子走路,不敢直接面对问题。这一次,邵向东先生不要躲开了。”哈哈,这个我承认!因为红学都叫你这种固步自封的人占据着,我不侧着身子能行吗!不侧着身子----寸步难行!明天我得上六点的早班,只能就此结束了。不过啊,我想用红楼艺苑张许文大哥批我的一句话来当结束语:以你现在这个层次,说给你你也未必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