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浅谈《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广文 参加讨论

     
    
    凡是治红学的人,都要思考同一个问题:《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然而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却是五花八门的,正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但他们也有共同点:一是他们都采用了实用主义态度各取所需,二是都是管中窥豹以偏概全。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各自的立场观点和学识水平不同造成的。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自然有它的主题思想。对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应当从作品的本身中探求,从总体上把握。其实,《红楼梦》这部书的主题思想,作者和脂砚斋、畸笏叟等人也都有提示,只要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红楼梦》真正的主题思想。
    古今小说主题无外乎三类:一是理治,二是劝善,三是言情。理治小说大多写的是忠奸顺逆、朝廷治化。劝善小说大多数写的是行善积德、因果报应。言情小说大多数写的是才子佳人、男欢女爱。
    《红楼梦》作者在书中郑重声明,此书不属于理治书。事实上,《红楼梦》的确“毫不干涉时世”,“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因此《红楼梦》不属于政治小说。
    作者在书中旗帜鲜明地批判“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戏中之小丑然。”作者声称:“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此《红楼梦》也不属于言情小说。
    《红楼梦》既不属于理治小说,又不属于言情小说,就应该属于劝善小说。事实上,《红楼梦》就是一部劝善小说。曹雪芹用曹氏家族及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劝人立志功名,劝人远离风月,劝人行善积德。以下将分别予以说明。
    一、劝人立志功名
     
    作者在凡例中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作者是以“惭恨”的心情来写《红楼梦》的。
    在第一回“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侧,脂砚斋批道:“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同一回有“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诗句,甲戌侧批:“书之本旨。”“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第三回中有两首《西江月》集中表达了作者这种“惭恨”心情。“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裤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此两首词是作者为自己的过去在深深自责、反思、忏悔。
    书中写宝玉不爱读圣贤之书,爱在内帏厮混,致使一技无成,“无材补天”,“于国于家无望”,最后落到“寒冬噎酸齑”的地步,才后悔自己当初不好学上进,“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痛定思痛后,寄言“纨裤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作者是在告诫他人不要向他学习,要以他为戒,不要荒度光阴,要发奋图强,立志功名,读好经济文章,学好本领,做于国于家有用的人。
    第十六回秦钟临死时对宝玉说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庚辰双行夹批:“谁不悔迟!”庚辰眉批:“读此则知全是悔迟之恨。”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立志功名的话从秦钟嘴里说出虽然有些可笑,但这正是作者的腑脏之言。因此庚辰侧批:“此刻无此二语,亦非玉兄之知己。”作者正是借秦钟临死之言,对自己少年时期没有奋志读书搏取功名表示悔恨,意在劝导人们“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在《红楼梦》这部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相比,才气不如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爱程度不如林黛玉,但却被作者称为“艳冠群芳”,其判词和唱曲也都排在林黛玉之前。这不仅因为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妻子,更主要的是,薛宝钗自始至终都劝贾宝玉读圣贤之书,长经济学问,立志功名,光宗耀祖,将来能做一个于国于家有望的人。虽然当时作者听不进去,但当作者落到“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的景况时,才想到当年宝钗的劝导是对的,对宝钗不仅没有了怨恨,而且对宝钗产生崇敬和感谢之情。
     
    二、劝人远离风月
     
    《红楼梦》这部书从表面上看,写的是风花雪月、男欢女爱,但作者也提醒读者,在读《红楼梦》这部书时不要从正面看。
    作者在第十二回中写道:“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嗳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对“风月鉴”正反两面寓意的一种形象表述。
    “风月鉴”从正面看,是美色和男女风月情事,似乎是在诲淫,然而作者提醒读者,这只是镜中的幻情假像,不可当真。如果只看到美色和风月情事,必然会象贾瑞那样沉迷淫欲而丧命。看背面则是一个骷髅,是让人明白所谓的红粉佳人也不过是一个骷髅而已,目的是促人醒悟,不要迷恋美色,不要沉湎淫欲。因此作者借道士之口强调:“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作者用“风月鉴”作比喻,劝人不要沉湎于美色,用心是良苦的,正象脂砚斋评语说的那样:“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
    《红楼梦》原名《风月宝鉴》,第十二回中关于贾瑞正照“风月鉴”的描写,实际上告诉我们阅读《红楼梦》的方法。作者在此告诫读者:看《红楼梦》,不要看表面描写的风月故事,而是要看这些故事背后所隐寓的意旨。宝玉“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第五回),成天在女儿队里厮混,结果落得个一事无成,家业凋零,众女散尽。作者就是要在《红楼梦》这部书中通过宝玉的故事告诫读者:不要迷恋风月,一切不过是一场幻梦耳!
    脂砚斋也在评语中指出:“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即看《红楼梦》不要看它诲淫的一面,而要看它戒淫的一面。作者和脂砚斋的意思都是在提醒读者,要理解书中戒淫的本义。
    淫是万恶之首,也是败家的根本。因此作者在第五回秦可卿的判曲《好事终》中写道:“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因为在作者看来,荣国府获罪被查抄,直接原因之一可能是张华告王熙凤杀人灭口,但这些却是起因于贾琏偷娶尤二姐,贾琏偷娶尤二姐是在秦可卿丧葬期间王熙凤权理宁国府时发生的,而秦可卿之死又是因贾珍与其乱伦淫乱引起的。从判词和判曲上看,作者认为贾府败亡的根源是贾珍父子乱伦淫乱。而这一切又起源于秦可卿的“擅风情,秉月貌”。而“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作者这句话与“红颜祸水”的意思相同。
    第五回中有一段警幻与宝玉的对话:“非也。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以上这一段话,意思是叫宝玉不要沉溺于儿女情欲,要求宝玉“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这是借警幻之口,劝人远离风月,不要溺于情欲,自甘堕落。实际上,这也是作者要告诫读者的。
     
    三、劝人行善积德
     
    作者在《飞鸟各投林》中写道:“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作者在这里宣扬的因果报应说。作者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作者还借巧姐这个人物诠释“行善积德,终有好报”的道理。巧姐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判曲《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这是从积德行善得到善报方面讲的。
    书中也通过大量的事例说明作恶会得到恶报。如王熙凤屈死张金哥、逼死尤二姐、遣人杀张华等,最终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劝人立志功名,劝人远离风月,劝人行善积德,就是《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所有故事情节也都是围绕“三劝”意旨展开的。
    我们过去读的劝善小说,要么是劝人立志功名,要么是劝人远离风月,要么是劝人行善积德,主题思想较为单一。把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融和在一起,同时表达“劝人立志功名,劝人远离风月,劝人行善积德”的意旨,只有《红楼梦》这部小说做到了。正因为如此,《红楼梦》较其他传统小说,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意趣更加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