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大观园与花塘》第八章——曹宏德的家世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第一节、《金陵晚报》、《皖江晚报》的报道
    《金陵晚报》记者朱波、于飞2005年3月23日报道《不识字老农自称曹雪芹后代 》。全文如下:
    花塘村有个曹上村,据说这就是曹氏家族住过的地方。记者走过稻田,见到一处民宅。一处红砖砌成的平房,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那个“红”字。等了很久,终于等到外出串门的曹宏德老人回来。老人说自己已经85岁了,见到记者,他露出缺牙,出语惊人:“我的爷爷对我说过,我的祖先是曹雪芹。”
    记者和曹宏德老人坐下来聊了起来,老人一身“涤卡”中山装装扮,虽然说话口齿不清,但“曹雪芹”三个字由他说出,铿锵有力。记者问他有没有看过老祖宗写的《红楼梦》,老人说“我不识字,看不了书,已经种了一辈子田了。”记者又问其怎么知道曹雪芹是祖先,老人反问说,“我虽然不识字,但老祖宗怎么可能会记错呢?”
    曹宏德是“曹村”现今唯一一家姓曹的。因为他的族谱在“文革”时被毁,他这一“祖系”如何而来?根本无法考证。不过,记者得知,自称是曹雪芹家族的人,曹宏德是第一人。他完全是秉承先祖的遗训而这么说的。
    一、地名密码爆出惊天发现
    也许,一个不识字老农的话还不足以说明“大观园”描写的就是花塘村。但是红学专家高国藩,却发现了一个隐藏在该地村陌中的地名密码,从而开始了一个更让人惊叹的发现。
    1995年,时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的高国藩,因为一直研究《红楼梦》的民间文学故事,和学生几次到花塘村采风。寻访了很多当地村民后,他发表了一篇短文《江宁陆郎红楼梦传说采风记》,文章虽然只有1000多字,却在研究界引起“爆炸效应”。
    那篇文章,记录了考察花塘村时,村民叙述自己与《红楼梦》的种种关系;花塘这一带也有王、曹(与贾不矛盾)、史、薛“四大家族村”的秘密;同时观东村和观西村两个带“观”的村子,正好是大观园的两个大门,中间的花塘也就是大观园的花园。当然最神奇的还是那位不识字的曹雪芹后裔。
    消息传出,各路专家纷纷前来探寻,一个“江宁的花塘村,可能就是《红楼梦》里描写的大观园原址”的说法在红学圈里不胫而走。
    不过,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些“秘事”,南京人倒是并不知晓。
    二、记者探访神秘“花塘红楼梦村”
    在观东村前的花塘中央有一个小岛,高国藩教授说,那曾是《红楼梦》里大观园花园中古亭原型的亭基。同时,在塘岸草丛中,有一块直径1米的圆形石槽,刻文难以辨认。
    据当地一位52岁的村民说,他过去在对面的庙里上学时,也见过破败的亭子,只是当时根本不注意。这位村民还告诉记者,过去的花塘面积很大。而紧邻的观东村一带,有很多牌坊和老建筑。可惜于“文革”中被破坏。
    观东村的花塘粮库曾经是曹家的祠堂,在粮库大院子里,有雌雄两株巨大的银杏树,胸径有两人合抱,均有300多年历史。当地传说,这两棵树是曹家小公子和妙玉的化身。对此高国藩教授说,曹家喜欢种植白果树是出了名的,年代也大致相当。
    像这样的地方,花塘村、曹上村等地还有很多……此外,当地人流传着一些以红楼梦人物为角色的民间传说,高国藩一一为其作过笔录。不过可惜的是,再次去探访时,那些曾经和高国藩讲述传说的老人大都作古:像讲述银杏树传说和曹家兴衰史的章状运老人、讲述曹家神奇竹马传说的高维援老人。
    三、民间《红楼梦》应成为文化遗产
    高国藩教授认为,江宁陆郎珍贵的“民间红楼文化”,是红楼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再加上当地扑朔迷离的地名密码,使得有了很大的研究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当务之急,是尽量保护和记录这些遗产,不让其再受损失。高国藩透露,目前他正在联合包括台、港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在今年举行花塘村与《红楼梦》渊源的研讨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从以上报道可以肯定——曹宏德“认祖归宗”,其祖宗是曹雪芹!
    安徽省马鞍山市《皖江晚报》 2001年 8月 22日第 4 版,登载了该报记者吴保廉的《“大观园”在江宁》。该文首段有这么一句话“而记者采访时,曹上村的 81岁曹宏德 老人也是很明确地说,曹雪芹是他们的祖先,并有家谱记载,只是家谱在文革中被焚毁。”
    曹宏德首次公开“认祖归宗”(童注:所谓“首次公开”,即首次向县文化局干部讲述),认定其祖宗是曹雪芹,其时间至少可追溯到 1982年。
    第二节、对曹宏德家世的调查
    (施德荣的来信)
    一、施德荣 2005 年 6月12日来信
    童老师:
    您好!让您久等了。关于曹宏德先生的家世,学生于本月 8日晚(下班后)去拜访了曹老先生。曹老先生今年 85岁。岁大之人难免健忘。据曹老先生说,其父名叫曹福有,卒于 1959年,寿 70多岁(多几不知);叔曹福喜,卒于 60年代(哪年不知),一生未婚。曹宏德先生有五子,长子曹正仁,病逝于 1999年,生前就读某美专学院(因家庭关系未毕业。其原因待进一步走访),后从事教育几十年(我小学时的任课老师)。次子曹正华(已逝)。三子曹正才,四子曹正发,五子曹正有(我的表妹婿),务农。祖父名不知,其卒年 82岁,约卒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生前继承祖业,在南京城开米行,老家曹上是他的庄园(田庄)。
    曹老先生说,到祖父继承祖业时,家产万千。其妻妾成群。虽然如此,即只有二子,即福有、福喜兄弟俩。盛极必衰,到福有继承祖业后,不几年便败落下来,除一子外(宏德),别无他物。福喜是个小鬼管理者,民间传说此人能捉鬼降魔,在破四旧时,道行全失。
    曹老先生偶尔也风趣说:“亏了父亲败了家产,否则在文革中就遭罪了。”
    当晚,我又去了街东村曹光祖老先生家走访,(今年 69岁),据曹光祖老先生说“:听祖上说,和曹宏德三百年前是一家。”他证实了曹宏德祖上发迹过程,也亲眼看见他家衰败过程,并亲眼所见曹福喜降鬼事件(是否迷信?花塘一带的老人都知道此事)。
    据曹光祖老先生说,曹宏德的爷爷的爷爷是从桥西(今陆郎镇上陆郎桥桥西,属陆郎镇集镇)搬至花塘的,与桥西曹姓是一宗的。于是,我于 9号晚下班之后到了好友曹昌全家,其父曹有生( 69岁),热情接待了我。问及曹家事,老人侃侃而谈,从谈话中得知,他(曹有生)的父亲叫曹正才,祖父叫曹宏国。他说,据说(今陆郎镇上)当时只有四大家族,一陶二汪三闻四曹,曹氏虽然排在最后,但有曹百万之称。其因是祖上发迹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肥”。他家《曹氏宗谱》记载,至今人算起,已有十五代人。如果以 20年计算一代人,得数减去 20年,则已有 280年历史( 1725 —— 2005)。世代都是读书人,书香门第,但没听说有在朝为官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秦可卿(死后)说的那段话“……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我不是附会,但这确实是传统的存在。
    十五代人以前怎么会没有呢?他说,以前的《曹氏宗谱》听老人传说是在一次兵火中被毁,那是一次巨变,怎样个巨变不清楚。除逃生的人外,原籍成灰木,唯有家中的宝藏未被别人发现,后来利用这批财宝,在今陆郎镇上开田置物。若干年以后,一支曹氏搬至花塘,据说花塘就是他们的原籍。
    这十五代人的《曹氏宗谱》是定居于桥西若干年后的重修 。
    说到这里我想附会一下,《红楼梦》小说中说,“(贾家)共二十房分,其中八房在都外。”又说:“去年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六朝的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那里像个衰败之家?”就是说老家无人住了。书中说是金鸳鸯的父亲在南京看房子(一个快要死的人),说明贾家搬走了。搬到什么地方呢?黛玉进府的那个新贾府。小说中多次提到老太君:“我要回南京去!”说明这个新贾府不在南京城,而是搬出南京城了,(新贾府是不是今天的新府?)
    我曾拜访过陆郎乡志修编张学宏老师。据他查阅史料说,花塘一带在太平天国时期为清兵与太平军交锋的阵地,花塘境内大山上至今留有清兵驻扎的营盘(营埂)和指挥台,(在山上可以直观长江与南京方向的动态)。是那次战争把花塘毁于平地。今天的陆郎镇当时处于清兵防守的后方,所以安然无事。
    三百年前(?)正是曹雪芹家大劫之时,余生的人逃去了哪里?
    三百年前,曹宏德祖上受到兵火大劫失去宗谱,劫后余生的人于若干年后又重修了宗谱。两曹是否能联系上?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曹氏宗谱》。
     学生  施仁
     (2005年)6、12晚
    二、施德荣 2005 年 7月30日来信(摘录)
    童老师:
    您好!
    ……七月九日,我再次拜访了曹有生先生,在他的指引下,我拜访了他的堂叔曹正华先生。曹正华今年 68岁,据他说,目前桥西曹氏家谱已失,曹家的人也不想为此追踪,老龄人在安度晚年,青年人在求经济发展。……他说,现宗上辈字排行是“元国永金锡,福宏正有昌”。……
    “是那次战争把花塘毁于平地”。到底是哪次战争?民间传说的东西很难考证,但花塘确确实实的被战争毁了。以花塘庙为例(或许早期不叫花塘庙)。关于花塘庙的历史,我曾多次请教过原《江宁日报》、江宁地方史、江宁民间史研究者赵慕明先生(目前有《汤山纪事》、《名人与江宁》两部专著出版)。在赵先生的介绍下,我仔细地查阅了《金陵梵刹志》,查遍全书所有寺庙庵堂,没有叫“花塘庙”的,在花塘一带也没有其它庙名、地址与之相符的(当时查阅《金陵梵刹志》未查到相关资料,因而未作记录,如果记忆不错的话,此志修于明万历年间),说明花塘庙是在明末至清初时修建的(花塘庙贵址上两棵 300 年银杏树可证)。据说,当时庙中香火极其兴旺,说明当时的花塘极其繁华。庙门的门联是“花山垂宇宙,塘水分阴阳”(传为曹大人所撰,不知名,以职呼之。已故老人戴兴荣抄录)。气势非凡,联意点明了花塘山水在地理位置方面的重要性。十个字概括一座庙,包含了佛道之学,说明撰者才气非凡。
    花塘庙确实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因为虽无相关史料显示,但据老人说,长毛失败若干年后,由丁老八化缘,重修了花塘庙。……花塘庙落成后,有碑文记载重修过程。……据我姑祖母施泽凤说(今年85岁),她的爷爷施成来小时候,有一次在叶家坝水塘边玩时,掉进了水中。太祖(施成来的父亲)此时正在花塘庙看热闹,丁老八突然高呼其名说:“你家小孩掉下了水,现有神托在水面,赶快回去把他捞上来。”太祖赶回后见情况果真如此。我祖母在世时也常常提起这事(祖母戴氏,于2004年3月8日去世,寿91岁。)……从我家族代代传承中的纪年推算,花塘庙应重修于1870——1880年左右,或者还迟几年,这正反映了明末清初的花塘庙确实毁于太平天国时期。
    ……门联延续到文革,包括功德碑,再次被毁为止。
    从花塘庙第一次被毁情况看,说明太平军与清兵在花塘一带交战十分惨烈,给一个繁华的花塘造成了人气与经济上的重创。
    住在花塘观东村的曹氏,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前,已有部分迁到了桥西。据传说,观东的曹氏在清间被朝廷抄过家。但肯定是太平天国战争前的事。因为太平天国战争后的观东曹氏已不再有那繁华的景象了。因逃生所剩无几,所以朝廷也没必要去抄家。
    …………
    在观东村,有一类似井圈的遗物,弃之村头,遗物上有一块40厘米*75厘米长方形铭文。从可辨文字上看“普光寺”三字标题很清楚。依稀可辨的有“布施……功德……康熙甲午三月……”
    ……据现居观东村的75岁老人毕正生先生回忆说,他家是从他爷爷的时候搬到观东居住的,包括太祖。当时村上是一片废墟。正因为废墟中青砖破瓦多,是易取的建筑材料,所以才在此安了家。后来又有几户搬到了观东。这几户在建房挖地基的时候,发现了两条约4公里长的青砖地基,该砖只比城砖小一点点。前后两条,把花塘庙及观东围在里面。村东头长条青石板到处都是,据说这些青石板就是东大门的建筑材料。
    这4公里长的青砖地基,应该是曹家大院的院墙遗址。
    从曹家大院的遗址上看,花塘庙应属于院内建筑,应属于曹家家庙。又从弃置村头的普光寺遗物上看,在太平天国战争前的花塘庙的前身应叫“普光寺”。
    …………
    花塘庙庙会不唱“南天门扫雪”。
    自丁老八化缘重修花塘庙后,香火兴旺,每年正月至二月间,大戏连台,但来唱戏的戏班子都不唱“南天门扫雪”这出戏,原因是这出戏与曹家犯讳。
    …………
    在花塘,叔祖施泽栋曾听人说,“南天门扫雪”一出戏,讲的是某位大官被朝廷抄家之后,其家人被贬为奴,原来做着太太小姐,现在干着苦杂役,以寒冬扫雪为主题,表现了主人的命运。整出戏是个悲剧。剧情与观东曹家遭遇相吻合。花塘庙会不唱“南天门扫雪”,是怕引起曹家人的悲伤。入地随俗,那就必须作避讳之举了。
    ……经再次走访得知,曹福喜是个看破红尘、一心学道、又懂医术的人。……
    …………
    祝您早日书成!
                          
    

学生 施仁
                          05、7、3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