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问道叹红楼(一)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蒋锦 参加讨论

      ,一曰大道,又曰黄老大道,乃阴阳之根,五行之本,宇宙之本体也。大道乃中华民族文明之精髓,英国李约瑟博士称之为中国文化之根,吾然之。
        本文为上士说,为大乘人说,为大根智人说,为发心向上者说。若下士闻见,小乘人闻见,小根智人闻见,或心即狂乱,狐疑不信(佛陀语);或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语);或素昧玄理,反生谤毁(吕祖洞宾语),则亦情理之中,意料之中。
        本文主旨是为《红楼梦》作前人未有且亦未能之评论,揭明其大旨。故傲然独得之情难免,若有涉于世态自然在所难免,也是必须的,权当是魏晋风骨之遗风吧。
        古云:千钧之弩,不为鼷鼠而发机。本文中设关之文及一些设问之文,即是此义,慧心人自明之。且所设之关,绝无像古代禅师那样,或奇特触背之词,或高标机锋之语,皆实实在在也。
                               一、问道
       诗云:   问世间道为何物,直叫人生死不悟。
                空流传道德灵文,说甚么文明古国。
                几多人笺注臆说,是愚凡自迷误人。
                望天涯知音何在,叹国中几人成真。
        大道渊源于黄帝(另一说为伏羲,两种说法皆可。曹雪芹取源于伏羲一说),距今已五千年矣。大道又集大成于老子,距今已二千五百年矣。今日吾虽不才,不揣浅陋而问道,何也?只因大道最易沉沦。吾问之,以收振聋发聩之效也。
        老子《道德经》自问世以来,为其注释的人数以千计,其中包括四位皇帝。注释水平如何,吾无从知,亦无必要去一一勘验。但以今日新华书店中以国学经典、收藏经典、老子的智慧等等名义出版的书中来看,基本上错误百出,有的甚至庸俗不堪。理由如下:
       (一)凡为圣人之言、圣人之文作注释,须会圣人之意,须是悟道之人。唐朝三代帝师南阳慧忠禅师批评一僧人(亦称得上名僧吧)不要随意讲解注释《金刚经》,此僧人不服,反问为什么不可以?慧忠国师言须会佛意。此僧反问你怎么知道我不会佛意?慧忠国师命侍者拿来一碗水,水中放七粒细米,碗上放一箸(筷子),问此僧这是何意?僧人不解,慧忠国师曰:“老僧意都不会,何况佛意?”另有在唐代,为《金刚经》讲解了二十多期培训班的僧人却被高僧大珠慧海禅师(即著名的大珠和尚)用两个小问题,即“此经是谁阿说”、“阿那个是如来”就反问得哑口无对。(见释普济·《五灯会元》)
       (二)《论语》中有“孔子曰:‘君子有三敬:敬天命、敬大人、敬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敬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之语。北宋张紫阳真人亦在《悟真篇》中说:“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
       (三)具体来说。1、《道德经》第一章乃全文之总纲,然而今人断句都断不正确,何况注解。“道可道,非常道”今人皆注释为“可以用言语说出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甚至将“道”乱解为“规律”。请问,老子说的若不是恒道,那么老子五千文说的是特色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或者说的是牛顿定律、达尔文进化论?或者是其他什么?道若不可言说,又如何回答《道德经》中“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句话呢?“玄之又玄”乃老子等上古以来圣人的最上乘心法心要,却被注解成“深远啊深远”、“探索啊探索”、“玄妙啊玄妙”等语,真是屁话啊屁话。同时必须承认对小乘人很难言说大道,中士闻之,尚且若存若亡(老子语)。慈悲为怀的佛陀老人家有“吾誓不为二乘声闻人说法”之语;吕洞宾真人有因对世上迷徒无法说道而拂袖而去之作;曹雪芹《红楼梦》中有“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之叹,一般人哪能理解曹雪芹这句话的含义?北宋高僧、黄龙宗开山祖师黄龙慧南禅师有著名的“黄龙三关”,三十年间学者莫契其旨。今日我如如散人在此亦设一关,试问国中可有悟道之人为《道德经》第一章正确断句和注解,来通此一关?
        2、《道德经》第三章今人皆臆说为老子有愚民思想,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恰恰相反,《道德经》主旨是“明大道以通人道”,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体现了老子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道德经》不是有“爱民治国”之句嘛!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老子在讲述“玄德”之用时,除了修道处世外,更着重的是圣人之治。故为论述的方便,我把老子提出的道分为个人大道和治世大道。个人大道在我国传统文化习惯中主要是道家修炼的丹道和佛家修炼的佛道,且仙佛同源。想当年吾国之煌煌大唐,钟离权真人的《破迷正道歌》和菏泽神会禅师的《证道歌》即是修丹道和佛道之金言玉篇,犹如两颗挂在中华民族文化天空的熠熠生辉的双子星!治世大道即老子的“圣人之道”,乃治国治世之道。老子《道德经》中有较多的“圣人之治”与“圣人之道”之语,并对违背“圣人之道”的执政者斥之为“盗夸”或“盗竽”,可见老子爱民深矣。总起来,大道有保生济世之功,即曹雪芹《红楼梦》中跛道的镜子“风月宝鉴”之功能也!那今人何以反诬老子有愚民思想呢?主要原因是读不懂“无知无欲”,不会圣人意,以“小人之心度老子之腹”。东晋著名高僧僧肇(开拓了佛教中国化的途径和方向)的不朽名著《肇论》对“无知”二字有很好的解释,“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圣智之无者,无知;惑智之无者,知无”等等。有心人可去细读《肇论》。想当年,秦主姚兴对《肇论》激赏不已,亲自批示给子侄们阅读,同沾法喜。当然,小乘人能不能读得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必须顺便介绍,僧肇原崇信、精于老庄之学,因读佛经《维摩诘经》,欣赏不已,遂于高僧鸠摩罗什门下出家,成为得意门生,称为“法中龙象”、“解空第一”等。那个时代的许多僧人都是玄学化的佛教学者,般若、老庄一起研读,以老庄之学来理解佛学,以佛学来解读老庄。至于《道德经》中“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不修道之人怎么可能体会其深意,只会望文生义罢了。张紫阳真人《悟真篇》中诗云:“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有心人仍应去读《肇论》,体会“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之意。
         3、《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之句,今人对“慈”一般解释为“慈爱”,“俭”一般解释为“节俭(财物)”。这种典型望文生义解释令人哭笑不得。“慈爱节俭”天下人皆易知易行,这如何回答老子《道德经》中“天下希及之”及“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这两句话呢?道对生命个体而言,乃内求内证的东西,怎么去注解成外求外缘的东西了呢?国中岂不有无数吕洞宾这样的真人?“不敢为天下先”这句,我曾见有人以“改革开放后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做事”来批评老子,这完全是侮圣人之言。“不敢为天下先”乃圣人之道的基本原则,与“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同义。我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老子“敢为天下先”的本义,即高高在上不做事,却拿着高额收人等而凌驾人民之上。曹雪芹《红楼梦》中用“多官”、“多浑虫”来含蓄讥讽“敢为天下先”的真实面目。
         种种乖讹之状不胜枚举,亦无须一一列举。古人早就批评为《道德经》注释的大多为望文生义之作,今天就不是吗?今日更有一等的望文生义的所谓哲学思想大家及文化教授等大言不惭,批评释氏(释迦牟尼)、老氏(老子李耳)为虚无主义、唯心主义等,在圣人原著下面写上自己的哲学胡说,以自己的惑智去臆解圣人的圣智。《红楼梦》中林黛玉绝云:“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正是批评这类“不能解圣人之书”的人。楚渔先生在《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中明确批判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混乱、模糊、僵化,一针见血也!《问道》一诗岂虚叹乎?岂无病呻吟乎?悟道之人难觅,况成道之人哉!
                                     二、哀群芳
         诗云:  华夏文明源流长,众妙之文有遗篇。
                 奈何世人识不真,遂使群芳无馨香。
                 时有野狐出妖言,伪术流行少人辨。
                 可怜大道终沉沦,年年空祭黄帝陵。
         武当张三丰真人云:离开已身不是道,执着己身事更糟。就个人大道而言,吾见之有五:一曰医道,二曰儒道,三曰拳道,四曰佛道,五曰丹道,皆性命之学也。形式虽不同,其妙理则一。大机者用之即同,小量者执之为五。当然若有高人指教有六、有七等,我欣然接受。有道必有术,术必有正邪。伴随精粹的往往是糟粕,糟粕的风头常常盖过精粹。又岂止是盖过,几可盖死!高僧云:大道无门,千差有路。旁法门不是有三千六百嘛!所以大致的对应关系有:医道一医术(仅就中医而言);儒道一儒业;拳道——武术;佛道——狐道;丹道——气功。至此,曹雪芹笔下的世道中“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之事必定快要发生了!为什么呢?庄子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在这个流行伪知识和本本主义的时代”(现代诗人于坚语),必有许许多多的曲士,他必然会朝你吹胡子瞪眼睛,何况涉及利益集团!但是,在涉及民族文化精髓及学问原理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是容不得半点虚假、情面和妥协的。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唐代高僧石头希迁禅师《参同契》云:“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原理原则哪容得丝毫偏差?故拿脂研斋批语“蟪蛄鸠雀之识”来警醒一下嘲谤睚眦的小乘人,再分别简述如下:
        (一)医道——医术。大清朝有个著名道士兼医学家悟元子、刘一明将医家(非普通中医医生)分为神医和人医。神医知先天之学,无功里施功,能培养先天之气,先治已而后治人。神农、黄帝、雷公、扁鹊等人是也。人医只知后天之学,在五脏六腑上用功夫,草术上用心思,虽明三关九候,七表八里等,但只复得后天之气,复不得先天之气,不能治已而专治人。如历史上张仲景、王叔和、刘河间、李时珍等大名鼎鼎的医家还只能称之为人医。悟元子刘一明的观点很有道理。医道主要见于《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学说。
        如《上古天真论第一》,试问:天真是什么东东?天真何以第一?
        如《四气调神大论第二》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试问:圣人以什么来治未病?当然小乘人必定反问:“我无病,何需你治?”
       如《阴阳应象大论》中,“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是以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试问:圣人治身何曾见脏腑经络、表里气穴、千草万方、武术动作等?圣人治身主要讲的又是什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崇矣。”试问,这句话与圣人治身是一义吗?
        总的来说,医术谈不上糟粕,但术有高下之别。刘力红教授《思考中医》中提到“目前中医界有一个怪现象,也是一个可怕现象,就是对中医经典的教育逐步在减弱。”原来糟粕出在教育管理层,谁来解决?今天国中能有多多大医仁术则国民幸也。刘力红教授《思考中医》第一章“略说中医的学习和研究”写得真是太好了,令我这个不是学中医的人亦相当受教育。但刘力红教授对“大道”的悟解与曹雪芹相比,差距亦很大,刘力红教授书中也承认读《红楼梦》感到晦涩。
       (二)拳道——武术。这一段落文字最易引起小乘人“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也最易伤国人面子。但真理是宇宙神圣,吾不敢亵渎真理。建议看官先去仔细阅读著名武术家赵道新先生《关于两大武术体系的对话》。
        今天世人只知空言“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阿Q不止,艺人亦在舞台上、影视中高歌高演“中华有神功”而大赚其钱。但毋庸讳言的是,如此博大精深之神功绝技只要上国际搏击台一定会被人家扁得满地找牙。故只能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你混混我,我骗骗你,且乐在其中。事实胜于雄辩,难道拳王仅出场费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圆不够诱人吗?难道国际擂台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吗?在竞技体育发达的今天,世上竟有这样的好事,你用拳头把人家扁得满地找牙,人家既不会打110报警,也不会叫一帮人来砍你。反而要向你表示祝贺,对你表示尊敬,还有大把的钱财、鲜花、掌声等滚滚而来,妙也!一块拳王金牌完全抵得上N块奥运金牌,完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一批人就业。结果呢,“武术故乡”的中国就是出不了拳王。今日即便是受小乘人“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吾定要用《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贾母的《掰谎记》来掰一下谎。真正读得懂《红楼梦》的人一定要现学现用,善于掰谎。这才对得起曹子雪芹不寻常之辛苦十年。中国自清末积贫积弱,国民也获得“东亚病夫”雅号以来,中国大地上便流传着许多中国武术家击败来中国挑战的洋武士的故事。但是,必须严肃指出,一是这些故事大多是“编了出来取乐”、“诌掉了下巴”(曹雪芹《红楼梦》语)的子虚乌有之事。既有武术门派中“孝贤子孙”为祖师爷的吹嘘,也有舞笔弄墨之徒编编故事赚取几个稿费,又可满足国人阿Q的心态。这二类人正擅长把中国武功吹得神乎其神,天花乱坠;二是即使是有名有姓的真事,洋武士大多只是三流的混子而已,根本不是一流技击高手。因此,击败他们也并没有值得骄傲和炫耀的资本。
        另外,国人熟知的霍元甲、李小龙二位武术家,我并不否认二人有一定的武功,有良好的武德,有尚武精神,有民族气节。但以拳道的眼光来看,却是可惜,英年早逝嘛!霍元甲从未和日本武士交过手,纯粹死于自身的咯血症(此病症为年青时练武呼吸方法不当所致),仅活了42岁。而现在国人受小说影视作品的影响,迷信霍元甲死于日本人的慢性毒药,以求得心理平衡。成了曹雪芹笔下的“以野史纂入为证,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李小龙于1973年7月暴亡,仅活了33岁。当时中国大陆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艰难岁月中,周总理以此为契机,作出了一个具体而恰当的反应。请问现在国中有几人知道这个反应?知道霍元甲、李小龙的真实故事,才会真正理解王芗斋先生1944年的论著《拳道中枢》中“触目痛心、不忍坐视”、“  戕生运动”、“碍卫生”之语的深刻内涵和份量!今天还有用老子《道德经》中的原话来注解霍、李故事的高人吗?可惜今天哪里还有深达拳道而“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郭云深、“用一不用二”的王芗斋等极少见的真正拳家?!今天倒是有耍猴似的功夫表演来表演去,生怕世人不知他们是真功夫似的。不过能迷惑俗人眼目就好!当代中国文化大家钱钟书语“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即是此理;松溪派内家拳拳家王征南先生曾对一代文宗、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今人以内家无可炫耀,于是以外家搀入之,此学行当衰矣”王征南先生真是一针见血!可怜王征南、王芗斋等真正的中国拳术已成广陵散矣!
    (三)儒道——儒业。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旧时习儒业之人和儒学有很好的讥讽和批判。本文在后面章节作具体举例。而儒道中的“敬中”或“诚中”功夫则世人极少知。旧时读书人是如此,今人更不必说了。《论语》中有“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个“久矣”至今也有二千五百年了!松溪派内家拳拳家王征南先生五字秘诀的第一个字即为“敬”字;王芗斋先生拳道五字秘诀第一个字即为“敬”(恭)字;曾国藩给子侄辈家书中有“主敬则身强”之语;法眼之人看周总理,便知总理“敬中”功夫了不得;郭云深师兄车毅斋先生用中庸之道来论述形意拳之道,非达道之人,谁能如此!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中,这个“痴理”即是讲儒家、道家、佛家三家一理,只是曹雪芹写得比较隐晦,肉眼之人看不出而已。原文是:
    “……一心诚虔,就可感格了。愚人原不知,无论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殊不知只一‘诚心’二字为主。……甚至荤羹腥菜,只要心诚意洁,便是佛也都可来享。所以说,只在敬,不在虚名。……”
    “一心诚虔”、“心诚意洁”皆是在讲愚人原不知的“诚中”功夫。儒释道三家之诚中、空中、虚中之妙理,大机者用之则一。拳道、医道亦只是此一妙理。圣人总劝世人将自己的身心或心神置处于高级状态,而愚人竟反讥圣人是虚无主义、唯心主义,犹如鸠鸟反笑鲲鹏,苍天那!同时顺便指出,“虚名”之“名”乃非常名;贾宝玉(曹雪芹)这段话还表明成佛与吃荤吃素毫无关系,这方是大乘人见识。小乘人听来,也可说是惊世骇俗之言。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