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就雍正《赐总督查弼纳》论证三劫与三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炳新 参加讨论

    就雍正《赐总督查弼纳》论证三劫与三春   张炳新 摘要:空空道人讲的“三劫”为三世,代表着清王朝的顺治、康熙和雍正三世。“九十春”是指顺治元年(1644)到雍正十一年(1732)这九十年;“三春”既代表顺治、康熙和雍正三代的形象与皇权,又单独代表第三世的雍正。此论不是空穴来风,是有理有据,而且是证据确凿。雍正有句诗:“九十序正平。”说的就是从顺康到他“三世”的九十个春;在其另一句诗:“三春雨露洽舆情。”这个“三春”就是指他自己为第“三春”。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日梅花一梦。也成为雍正千年一哭。  
    《红楼梦》开卷那道人说的“三劫后再见”,脂砚:“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如果按三十年为一世,九十年是三世,也就是三代;按三十春为一劫,九十年也就是三春;对个人生命而言,第一个二十春就是人生的三春,二十至四十岁就是人生夏天;对一个朝代来讲,开国的头三代为“三春”。综上所述;三春即可比喻头三代统治的为三春,也可指第三代帝王为第三春;当然也可是一二四等代,可无论怎样,“三春”都是比喻事物刚开始发展初级阶段。   这“三劫”的第三世代和作者有和关系?第一春应从何时算起?第九十春又在何年?这个问题只有真正作者才能回答,假作者回答不了,一切建立于虚无飘渺中地推测论述也说不清、道不明;论证的成立要有事实依据。作者虽死可其诗还在,雍正的《四宜堂集》最后一首诗《中秋夜》:
    月华当户彩盈盈,九十高秋序正平。
    他夕偏宜兹夕好,今年却胜去年明。  
    辉含珠露凝仙液,光委金波满玉觥。  
    闻说蟾宫多桂子,天香时觉拂衣清。
    从诗中可看出,此为雍正在清朝建国九十年中秋时所作。九十年不是从皇太极开国号“大清”开始计算,而是从顺治入主中原、顺治元年算起。在大清未入主中原前,虽号大清,可还是番邦草寇。再者,只有从顺治算起才能符合雍正说的“九十高秋”的时间。所以第一春是顺治元年(1644年),第九十春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这年的八月十五月亮照在窗户上崇光泛彩,大清国虽有九十高龄,在雍正看来过去的九十个春就如刚过了“三春”而已;从明天起,大清国才真正算是步入大发展、大繁荣初夏时期。于诗中雍正只把“九十个秋”当作清王朝统治天下的一部春天序曲。其意思是确定的,也无可争论。脂批的“三劫”的“九十个春”,与“九十序正平”意思是明确一致的;“三春”代表元春顺治、迎春康熙和探春雍正三世也完全相合,并无含糊不清。  
    元春生于正月初一,寓意着顺治初始开元之春。元春在十八回省亲代表着顺治统一中国,定都北京,开创爱新觉罗家族历史上最辉煌篇章。这个鼎盛到十八回就结束,秦可卿代表着第一个皇帝顺治离世了。在这十八回表示回家看他老祖宗去,省亲就是功成名就回故里,也寓意着叶落归根,移居别墅东陵去,这就是“省亲别墅”的含义,所以在大门处好像是太虚幻境。太虚幻境是什么?第一人生希望、想要的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精神和物质的生活享受,第二人又希望死后有此美好的生活。所以太虚幻境既是生前的幻境,也是死后在陵墓地下的幻境,所以太虚幻境最后变为“真如福地”,就是指陵墓、胤禛自己选的千年福地。当然,顺治是入东“金陵”之坟,与此并不矛盾。不论东陵还是西陵都是皇陵,都是皇帝希望死后一切如生前,灵魂可永生享受到如生前的待遇:皇宫、权力、美女和美食。人若真入此太虚仙境代表着“仙世”。在看贵妃题的匾联:  
    顾恩思义,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齐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这幅额联也就是对康熙顺治皇帝的歌功颂德,她的意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的很清楚,从其词义表达内容来看,只有挂在孔子庙,或皇家庙堂,可这内容与孔庙还是不适合,只有挂在皇家顺治帝庙堂。无论怎样元春代表康熙十八年在十八回结束。这也是十七和十八回不分回的玄机:要分。元春代表顺治的符号,而贵妃却承载着宁贵妃的死亡的时间与历史记载不符合。  
    第二春“迎春”代表康熙时代。文本中对迎春的相貌的描写,就是按康熙的相貌,合中身材,温柔(和)沉默,观之可亲。从康熙开始修复因战争造成满目疮痍中国,处于迎春发展初期。迎春在七十九回地出嫁,也就代表着顺康统治完结于七十九年。这个皇权嫁给石头孙悟空的子孙孙绍祖。当然,迎春把这皇权嫁接给那骚祖宗的孙,是贾赦的阴谋。贾赦是谁;在七十五回过中秋时批语说算贾赦死期两年多,此正是果亲王胤礼死期,接着说贾赦看了贾环的诗后,明确表态把世袭给了贾环,而不是宝玉,此就是赏中秋诗得佳谶。贾环世袭皇位;也是《中秋夜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中“吟诗叙仲坤”的意思。再接着湘云在七十六回冒出一句:他们叔侄横起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此言非同寻常,其意是指贾赦胤礼想歪了,他如此做法给自己只能带来灭顶之灾。乾隆先给胤礼双俸禄,在乾隆元年三月,胤礼所有爵位就被乾隆剥夺地一干二净。迎春做谜语不对,说酒令又错了吗。鸳鸯道:左边四五成花酒,迎春答:“桃花带雨浓。”首先韵押错了,迎春的皇权嫁接给其孙(绍祖)是押错韵,不合顺序。四五的“五点”像梅花,桃花虽然不像梅花,讲的也是事实,三月桃花正是代表第三春探春。迎春皇权本来就是交给探春雍正。如果雍正死了,皇权最后还是落到其孙子头上,只是在这中间出现了不协调韵味,就是他孙子(绍祖)行篡逆骚祖的事。在《右中秋夜三十五韵》有句:“乘槎待帝孙。”这也是说康熙孙子在等着皇位。  
    再看探春嫁给谁?探春代表雍正,探春的相貌描写也是雍正之形,长挑身材,鹅蛋脸,俊眼修眉,雍正比康熙高,在此只用俊眼,他的眼详细写在宝玉那里,眼睛清澈见底,眉毛天生的如修过,这是雍正年轻时的相貌。雍正和其母亲不和,在最后探春出嫁看赵姨娘的表现,雍正表示非自己之过,却是他亲娘没心没肺,没有体贴他的难处。探春皇权最后嫁接给邬家后代,乌雅皇后的孙子,所以弘历还是要姓孙,邬与乌雅氏的乌同音同乌。邬家这个少爷,作者既不写他叫什么名字,也不用少爷公子之类称呼,叫他“统制少君”。什么叫统制:虽在宋时有此官名,可统制本义就是辖制,统管辖制。所以既可统制一方,也可统制全国。在护官符里的王家就是现(县)统制雍正。王子腾升九省统制,王子(胤禛)腾飞,与贾时飞的“时飞”相对应;王子腾升九省统制也就是雍正升九州统制皇帝。《红楼梦》除了王家为统制,也就是邬家这个统制少君,统制少君弘历。不管是迎春康熙皇权嫁接到孙身上,还是探春交给统制少君,最后都是中山狼弘历。在射覆酒令中,最后一句都要用“皇历”,如湘云说的“宜出行呀、不宜出行”。皇历皇历皇帝是历,也就是指最后皇帝为弘历。
    文本中“三春”都描写了什么?第一句、“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雍正本来想通过努力达到辉煌的业绩,将来自己功绩可与其祖父并驾齐驱,谁知天不遂人愿,犀牛却死在中山狼手里。为什么雍正是犀牛?妙玉是雍正自画像之一,代表他从小出家,但是,却不僧不道。妙玉拥有“点犀”,这“点犀”顾名思义就是点出犀牛出处,犀牛代表什么人;理据则是《红楼梦》里只有三个人拥有的三件物品上有“篆文”;宝玉的通灵宝玉,宝钗的金锁,再有就是妙玉的点犀。妙玉在续十三韵的首句就是:“篆香销金鼎。”篆香则指书香上的篆文物品代表的人物。虎为什么又是狼?在妙玉续诗中说:“木怪虎狼蹲”。所以虎和狼是一伙的。  
    第二句、“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该昔年装。可怜侯门绣户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此诗说惜春,也是第三春雍正最后为了苟且惜命地存在于世,去泰宁山出家的写照。  
    第三句、《虚花语》的“堪破三春”与上句是一样的,都是最后真的出家了。  
    第四句、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一朝天子一朝天。雍正走了,所有后宫嫔妃就散了,忠于雍正的一些人也要自找门路去。  
    第五句宝琴的《西江月》:“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这首词表达出雍正恨无常、无奈,自己的尽心经营的事业最后都付之东流,一切皆成梦幻泡影。明月和梅花在书中都是代表雍正,寒江射月,寒江指易水寒流,麝月也就是射圆明之月;所谓“十月梅花岭上香”,指十月生人雍正,书中妙玉代表梅花。  
    最后一句、宝玉的《蘅芷清芬》:“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作者描写下雨时的情景,这是一场及时雨,让第三春雍正的治下草民得益匪浅,诗里体现出作者非常高兴得心情。此诗有雍正的《三月三日得雨》可对照;  
    三月三日得雨  
    三春淑气动萌荄,膏雨知时四野皆。  
    东作共看霑溉足,西成咸庆岁时谐。  
    柔桑陌上青含秀,稚麦田间绿正佳。  
    伫览霏霏飘洒意,眷予兆庶少抒怀。  
    在《赐总督查弼纳》诗中,雍正自喻为“三春”。其诗是:  
    时雍佳气浃寰瀛,绣戟牙幢制阃荣。  
    两省风霜澄吏治,三春雨露洽舆情。  
    在此雍正非常明确地自喻“三春”;我这第三春(代)皇帝施行的吏治等政策就如春天的雨露恰合民情,也非常及时,这叫三春柔衬草;雍正认为他严厉打压贪官污吏,对百姓来说是阴柔的政策,就如天上飘飘似线的雨,让草民可以得到更好的养息生长。  
    最后说说在贾雨村《中秋诗》后的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在这批语中说了三个问题,第一个讲的是要用雨村这首诗引出作者,要写雨村出场不一定要写诗,不得不写实因为要引出作者存世的诗。第二个从雨春的“中秋诗”开始写,到七十六回的《中秋夜诗》收结,是源于作者的《中秋夜》“九十高秋”在前半部,后半部是“蟾宫多桂子”,所以《红楼梦》前半部就写到七十六回《右中秋夜》结束;后半部才开始写宝蟾和夏金桂。雍正的“中秋夜”才是真正的《左中秋夜即景》。“第三个是讲“三春”,结果却用“三秋”做关键,因为作者虽说地是“三春”,可书中主要还是说他“三秋”后的结果事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