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王熙凤初见尤二姐时采用的语言攻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马经义 参加讨论

    王熙凤的性格立体而又鲜明,她的语言生动而又暗藏玄机,在人际传播中堪称“语言高手”。《红楼梦》第68回,因为贾琏偷娶尤二姐,并在花枝巷买房置业,后来被王熙凤发现,思考周密后决定趁着贾琏外出办事之际把尤二姐诓骗到贾府,然后找机会铲除。凤姐为了实施自己的计划,精心安排打点之后,带了众仆人“浩浩荡荡”到了花枝巷。见到尤二姐,满面春风,为了赢得信任和理解,于是用尽浑身解数说道:
    皆因奴家妇人之见,一味劝夫慎重,不可在外眠花卧柳,恐惹父母担忧。此皆是你我之痴心,怎奈二爷错会奴意。眠花宿柳之事瞒奴或可,今娶姐姐二房之大事亦人家大礼,亦不曾对奴说。奴亦曾劝二爷早行此礼,以备生育。不想二爷反以奴为那等嫉妒之妇,私自行此大事,并不说知。使奴有冤难诉,惟天地可表。前于十日之先奴已风闻,恐二爷不乐,遂不敢先说。今可巧远行在外,故奴家亲自拜见过,还求姐姐下体奴心,起动大驾,挪至家中。你我姊妹同居同处,彼此合心谏劝二爷,慎重世务,保养身体,方是大礼。若姐姐在外,奴在内,虽愚贱不堪相伴,奴心又何安。再者,使外人闻知,亦甚不雅观。二爷之名也要紧,倒是谈论奴家,奴亦不怨。所以今生今世奴之名节全在姐姐身上。那起下人小人之言,未免见我素日持家太严,背后加减些言语,自是常情。姐姐乃何等样人物,岂可信真。若我实有不好之处,上头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姊妹妯娌,况贾府世代名家,岂容我到今日。今日二爷私娶姐姐在外,若别人则怒,我则以为幸。正是天地神佛不忍我被小人们诽谤,故生此事。我今来求姐姐进去和我一样同居同处,同分同例,同侍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同悲,情似亲妹,和比骨肉。不但那起小人见了,自悔从前错认了我,就是二爷来家一见,他作丈夫之人,心中也未免暗悔。所以姐姐竟是我的大恩人,使我从前之名一洗无余了。若姐姐不随奴去,奴亦情愿在此相陪。奴愿作妹子,每日伏侍姐姐梳头洗面。只求姐姐在二爷跟前替我好言方便方便,容我一席之地安身,奴死也愿意。
    从这段话来看,语言流畅,逻辑严谨,理由充分。其中大到人伦秩序,小到儿女私情,鞭辟入里,条分缕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演说技巧更是娴熟。王熙凤不愧是一个极其高明的演说家。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段“演说词”和王熙凤平时的语言习惯大相径庭。王熙凤本不大认识字,更没有林黛玉式的才华,所以她的语言几乎都是世俗的大白话,然而这一段说辞却极有文采,从这种语言反差来看,更说明一个事实——王熙凤的这段语言表达是早有准备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人际传播中能起到什么效果呢?
    这段话的特点有两处,第一是少用“我”这个人称代词。在尤二姐面前,王熙凤对自己不称呼“我”,而是用“奴”代指。第二处是,话语间没有“你”这个人称代词,王熙凤用“姐姐”来指代和称呼尤二姐。从人际传播的语言技巧上来说,这里面大有学问。
    美国传播学者佛吉尼亚·赛特(Virginia Satir),她发现在人交往中,有10个特色的词语用起来要十分谨慎。这10个词语是“我、你、他们、它、可是、是、不、总是、从不、应该。”其实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话语间使用过多的“我”,会给别人造成盛气凌人的感知,有咄咄逼人的架势。王熙凤第一次见尤二姐,要给二姐留下一个和蔼可亲,三从四德的标准形象,所以那一份真实的光彩和锋芒是必须要隐藏的。佛吉尼亚·赛特在研究中还发现,不在话语间使用“我”的人,在潜意识中是不想为自己的话语负责。王熙凤这一套言辞,原本就是虚伪的,何谈负责呢,所以她回避“我”,在人际传播中是明智的选择。
    对于“你”的使用也要留心,佛吉尼亚·赛特认为,当两个人共事,并对做这件事发表议论时,用过多的“你”,可能会产生一种“责备”“谴责”或者“罗列罪名”的意思。王熙凤见到尤二姐后的这段言语,几乎没有使用“你”,全部用“姐姐”替代,这样一来,首先拉近了她们之间的距离。从这段话语的类容来看,王熙凤是想和尤二姐“同居同处,同分同例,同侍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同悲,情似亲妹,和比骨肉”。从“两人共事”的层面看,凤姐在构建一种理想的“同事”状态,这种美好的允诺必须要在一种宽和、温馨的人际关系中展开,所以凤姐回避“你”就是要在言语间营造这样的氛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