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充满谜团的鸿篇巨著,真事隐之谜,谁是作者之谜,曹雪芹是何人之谜,众说纷纭。 关于曹雪芹的真实身份,直到现在,世人尚未从任何一种可靠的历史文献中,寻觅出有关其生平确切的记载。从世人一致认为的,他是江宁织造曹寅支家族谱牒上,没有找到其踪迹。 如今,据以了解他的身世概貌的一些线索,仅仅是《红楼梦》第一回的一段文字及《石头记》中批注、和他的几位朋友留下的几首题赠或悼念他的诗篇,以及偶尔提到他的零零星星的文字。 比如,曹雪芹最要好的朋友张宜泉的诗注里所说:“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又说:“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明义的《题红楼梦》组诗小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作见其钞本焉。”在敦诚《寄怀曹雪芹霑》中,有注云:“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 西清《桦叶述闻》中有:“《红楼梦》始出,家置一编,皆曰此曹雪芹书,而雪芹何许人,不尽知也。雪芹名霑,汉军也。其曾祖寅,字子清,号楝亭,康熙间名士,官累通政,为织造时,雪芹随任,故繁华声色,阅历者深。然竟坎坷半生以死。” 我们由此,应是表明了雪芹的确为曹寅之后人,而不是曹寅支以外的另有其人,且为曹寅之孙辈。但如前面所说的,在江宁织造曹寅支家族谱牒上,丝毫没有曹雪芹霑梦阮这个名字,且又何时随织造之任,一直以来,为世人不解。 下面重点探妙曹雪芹就是曹天祐。据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记载:“十三世,顒,寅长子,内务部郎中,督理江南织造,诰封中宪大夫,生子天佑。十四世,天佑,颙子,官州同”。 另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曹天祐,现任州同”。 这里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于雍正十三年(1736年)十二月开始修撰,乾隆九年(1744年)十一月刊行。一种认为,《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只记有职之人,不记无职之人。但曹雪芹在敦诚《寄怀曹雪芹霑》中明确注云 “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就是说,曹雪芹也是有职之人。我的观点是:曹雪芹就是曹天祐,“官州同”就是分管织造这个行当之任,可能就是级别低一些,部门不同而已。曹天祐能当上州同,很可能是通过捐纳得到这个职务,且一定是表兄福彭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张宜泉诗注里的“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是非正式“注册”的一套名字,是落魄以后所用之名。曹雪芹、脂砚斋、畸笏叟、梅溪等都是化名。首先是,曹雪芹和曹天祐年龄是相符的。据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三月初七日曹頫的奏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就是说,曹天佑是1715年出生,乙未年属羊,遗腹子。据《石头记》甲戌本•第一回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这里的 “壬午除夕”是指乾隆二十七(1762)壬午年,如果曹雪芹就是曹天祐,生于1715年,也就符合张宜泉的诗注里所说:“年未五旬而卒。” 但在《鹪鹩庵杂诗》中所载敦诚《挽曹雪芹》诗两首有: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肠回故垅孤儿泣(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泪迸荒天寡妇声。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 在《四松堂集》中标注为甲申(公元1764年),由敦诚所作的又一首《挽曹雪芹》诗: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新妇飘零目岂瞑?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惟有青衫泪,絮酒生刍上旧坰。 这里令世人不解的是,这两首诗中“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和“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一般认为这是指曹雪芹,但怎么曹雪芹又成了四十岁而卒了,这怎么也靠不到 “年未五旬而卒”?由此又引起红学界纷乱的猜测。 还有就是,没有被世人注意的,“晓风昨日拂铭旌。”和“哀旌一片阿谁铭?”――这又俨然是个豪华的送葬队伍,这和后句的“鹿车荷锸葬刘伶”天壤之别,反差极大。我认为这是世人的误解,这前两句说的,根本不是曹雪芹,而是他的亲姑表兄平郡王福彭卒时的送殡场面,一是写曹家昔日的尊贵和辉煌,二是比照之下更显雪芹死时的凄凉。三是感叹福彭死的太早,曹家失去了靠山,致曹雪芹落魄若此。诗中“李贺”暗喻福彭,据记载李贺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刘伶”比喻雪芹。那么是谁当时为雪芹下葬呢?从上面敦诚诗中可以探妙,首先是曹雪芹的妻子,诗中“泪迸荒天寡妇声”和“新妇”――梅溪,就是小说里的史湘云;诗中“牛鬼遗文悲李贺”,是指空空道人畸笏叟,小说里的妙玉,福彭的姨表妹,曹雪芹的姑表姐,参加了福彭的葬礼,并留下了词文,见后文的陈也俊。 福彭生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出身显赫,是努尔哈赤八世孙,礼亲王代善后代,其母就是曹寅之长女曹倾曹佳氏,曹天祐的大姑。福彭他英年早慧,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赏识,早年就被康熙看中,养育宫中读书,“王幼而侍圣祖仁皇帝宫中,躬承恩眷”。 18岁世袭平郡王爵。入宫陪皇子弘历、弘昼读书。20岁代雍正帝前往盛京,修理祖陵前的水道,临行前弘历写序赠送。雍正十一年(1733)四月,在军机处行走,是当时最年轻的军机大臣。同年,任命他为定边大将军,指挥清军与准噶尔作战。乾隆继位,立即召福彭回京,协办总理事务处。这一机构在雍正帝丧期内是代替军机处的最高中枢机构。乾隆二年(1737)十一月裁撤总理事务处,恢复军机处。才学优长、年富力强的福彭没有进入军机处,成了政治改革的牺牲品。他只得到了宗室王公的优厚待遇。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一月,福彭病逝,年仅40岁。乾隆深为痛惜,特遣大阿哥祭奠,并以辍朝二日的特殊礼遇。 我的探妙是:福彭正是小说里的通灵石头。再需要探妙的是,神瑛侍者是康熙皇五子恒亲王胤祺世子弘昇,他和通灵石头福彭都是贾宝玉。而小旦蒋玉菡是雍正帝五子和亲王弘昼。在写曹雪芹的诗里提到福彭,类似写法张宜泉也有。如在张宜泉《春柳堂诗稿》诗七首: 其七•伤芹溪居士 谢草池边晓露香,怀人不见泪成行。北风图冷魂难返,白雪歌残梦正长。琴裹坏囊声漠漠,剑横破匣影鋩鋩。多情再问藏修地,翠叠青山晚照凉。 诗中“谢草池边”典出南朝诗人谢灵运有“池塘生春草”的诗句。在《红楼梦》第十八回,有“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而谢灵运暗喻的正是福彭。“谢草池边晓露香,”意思是曹雪芹因福彭庇护,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敦敏的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 ,可以探妙小说之中真实之人: 花明两岸柳霏微,(花袭人)到眼风光春欲归。(蒋玉菡弘昼娶袭人)逝水不留诗客杳,(通灵福彭)登楼空忆酒徒非。(曹雪芹)河干万木飘残雪,(贾探春)村落千家带远晖。(李纨)凭吊无端频怅望,(曹寅次女脂砚斋曹频)寒林萧寺暮鸦飞。(绛珠草林黛玉和史湘云) 我同意这样一个分析成果:就是曹雪芹正如脂批所记"壬午除夕"和张宜泉所注“年未五旬而卒。”敦诚的确没有在第一时间里得知雪芹去世,并参加雪芹的葬礼。敦诚作挽诗一的时间一定不是在"癸未除夕"期间,而是在之前的较早时间里后知道了雪芹的逝世。由敦诚在挽诗(一)中"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的承诺来看,并结合脂批"壬午除夕"的时间记录,则可铁定推出:敦诚必将会在"癸未除夕"去雪芹坟前悼念。挽诗(二)必是最终定稿在了"癸未除夕"之深夜或稍后的甲申正月前几日。其实挽诗(一)中第二首诗正是对雪芹在天之灵的一种承诺。而在挽诗(二)最终定稿之时,敦诚已经实现了挽诗(一)中"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的承诺,所以挽诗(二)中最后一句变成了"故人惟有青衫泪,絮酒生刍上旧坰。"因为承诺在此时已经兑现,很自然挽诗(一)中的第二首诗可以完全删除,丝毫没有留下的必要了。因为敦诚在此时已经完成了到雪芹的旧坟之前,补作生刍之吊一礼,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所以,最终定稿的挽诗(二)变成了一首诗。 曹雪芹不是贾宝玉,他就是小说中的卫若兰。小说中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写湘云拾着了一个宝玉丢失的金麒麟,庚辰本回末总评曰:“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第二十六回写冯紫英一段上有眉批云:“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批语表明,宝玉送给湘云的麒麟,后来到了卫若兰身上,就是湘云后来与卫若兰结为夫妇,可以认为是福彭早年曾在其中穿针引线。 这里有资料记载,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曹雪芹再婚,娶的新妇名叫许芳卿,有记载:乡邻许芳卿,随父夷客金陵,美姿容,工诗善画,嫁一士人,家贫不习生事,治俾家言。后二年,不幸人卒,芳卿伤之,怀悼诗示。芳卿夫死后,贫无所依,余劝其归乡里终老。曹雪芹再娶的新妇许芳卿就是史湘云的原型。而文字中的“后二年,不幸人卒,”正是1762年,也正吻合前面的时间节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在敦敏《懋斋诗钞》抄本有:芹圃曹君霑别来已一载馀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 可知野鹤在鸡群,隔院惊呼意倍殷。 雅识我惭褚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 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 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 这首诗是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敦敏在明琳的宅子中与曹雪芹相遇后记其事所作。诗中“野鹤在鸡群”表面上取“鹤立鸡群”之意,其实不然,这里的 “野鹤”暗指史湘云原型的曹雪芹再婚新妇许芳卿;“在鸡群”暗指脂砚斋和畸笏叟母女。就是指,小说卫若兰原型的曹雪芹曹天祐,和离散多年的史湘云终成夫妻,并知道她一直以来是和曹雪芹的姑妈表姐在一起。也就是说,曹雪芹去南方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二姑妈的脂砚斋,曹寅次女曹频、她的女儿,书中妙玉的原型畸笏叟和跟随一起的梅溪史湘云徐芳卿。后句的“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暗指曹雪芹的婚事是由姑妈曹频主持,将离散多年的卫若兰和史湘云终成“白首双星”。小说《红楼梦》书名字的灵感,源自明末清初大戏曲家李渔所著《梦中楼》(又名《巧团圆》),就是指曹雪芹这次南方之行。有脂砚斋写诗道: 南游踪迹事如何?挑尽银灯感喟多。脂墨亦如真血泪,锦心绣口共研磨。 显然是脂砚斋、畸笏叟、梅溪等和曹雪芹在南方共同商讨《红楼梦》(《石头记》)一书。 小说第十四回,贵族公子参加秦氏送殡。 原文为:“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 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由于陈也俊这个名字与卫若兰并列,而根据脂批卫若兰会在八十回以后出现,所以有人推测他也会在后文出现。在周汝昌的《红楼真梦》中也提到此人。红学家刘心武在《红楼梦揭秘——妙玉情爱之谜》中称,陈也俊可能就是妙玉心存爱恋的王孙公子。而我探妙为,陈也俊应是女扮男妆的妙玉,典出《玉簪记》中的道姑陈妙常。尾随其后的卫若兰,正是她的表弟曹天祐。小说第十四回参加秦氏送殡,不是福彭的葬礼,就是其母王妃曹佳氏的葬礼。其场面可不就是“晓风昨日拂铭旌。”和“哀旌一片阿谁铭?” 关于“金麒麟”的由来,可见康熙五十年(1711年),曹寅“亚子”曹颜(珍儿)死的那年冬天,曹寅的好友张云章贺曹寅得孙男而作的“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诗云: 天上惊传降石麟,先生谒帝戒兹辰。俶装继相萧为侣,取印提戈彬作伦。书带小同开叶细,凤毛灵运出池新。归时汤饼应招我,祖砚传看入座宾。据红学家胡文彬著《读遍红楼》中“书带小同开叶细”和梦不觉撰文“揭秘贾珠生活原型”考证,从张云章这首诗反映的时间和借用的典故,证明曹寅所得这个孙子是“珍儿”曹颜的遗腹子,书中贾兰的原型,曹天祐的堂兄。诗中用石麒麟作喻。那么由此将曹颜的胞弟“连生”曹颙的遗腹子---贾兰的堂弟曹天祐称作金麒麟,书中名字卫若兰就可以理解了。诗中“凤毛灵运出池新”指的是曹寅两个女儿的孩子,“凤毛”就是次女生的外孙女---妙玉;“灵运”就是长女生的外孙子通灵石头福彭,分别是曹天祐的姨表姐和姨表兄。可以断定:曹雪芹就是曹天佑,也可以是因政治原因或写书之便,一人有两套名字。曹雪芹霑的引申含义都是曹家之“根”、之后代之意。卫若兰,出自三国魏诗人阮籍的“我心伊何?其芳若兰。”和三国魏曹植《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这也是曹雪芹“梦阮”的出处。所以说曹雪芹——曹霑字梦阮,号雪芹,就是《五庆堂宗谱》的记载:天佑,颙子、官州同。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五、六月,卒于乾隆二十七(1762)壬午年除夕。就是小说中卫若兰的原型。至于又号芹圃、芹溪,理解为: “芹圃”是指小说第31回中脂批的:“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湘云所拾之)麒麟也。”所以“射圃”关联人是卫若兰和史湘云。“芹溪”是雪芹和梅溪的合称。“芹溪”名字里面,包含了曹雪芹和其妻徐芳卿两个人。如果说曹雪芹就是小说中卫若兰,就是曹天祐。徐芳卿就是小说中史湘云,就是梅溪。在脂批中,凡提到 “芹溪”,指的就是雪芹夫妇,他们和脂砚斋、畸笏叟都是小说的共同创作者。应该是史湘云特别喜欢南宋词人史达祖的缘故,这就是为什么史湘云被叫做“史大姑娘”。 史达祖喜欢梅,是最早用 “梅溪” 字号的。现摘录佐证,裕瑞《枣窗闲笔》记载:“《红楼梦》一书,曹雪芹虽有志于作百二十回,书未告成即逝矣。诸家所藏抄八十回书及八十回书后之目录,率大同小异者,盖因雪芹改《风月宝鉴》数次,始成此书,抄家各于其所改前后第几次者,分得不同,故今所藏诸稿本未能划一耳。此书由来非世间完物也,而伟元臆见,谓世间必当有全本者在,无处不留心搜求,遂有闻故生心思谋利者,伪续四十回,同原八十回抄成一部,用以贻人。伟元遂获赝鼎于鼓担,竟是百二十回全装者,不能鉴别燕石之假,谬称连城之珍,高鹗又从而刻之,致令《红楼梦》如《庄子》内外篇,真伪永难辨矣。不然即是明明伪续本,程高汇而刻之,作序声明原委,故捏造以欺人者。斯二端无处可考,但细审后四十回,断非与前一色笔墨者,其为补者无疑。作《后红楼梦》者遂出,……多杀风景之处,故知雪芹万不出此下下也。《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述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部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乃以近时之人情谚语,夹写而润色之,借以抒其寄托。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研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此书自抄本起至刻续成部,前后三十余年,恒纸贵京都,雅俗共赏,遂浸淫增为诸续部六种,及传奇、盲词等等杂作,莫不依傍此书创始之善也。 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曹姓,汉军人,亦不知其隶何旗。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约在康熙年间。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其先人曾为江宁织造,颇裕,又与平郡王府姻戚往来。书中所托诸邸甚多,皆不可考,因以备知府第旧时规矩。其书中所假托诸人,皆隐寓其家某某,凡性情遭际,一一默写之,唯非真姓名耳。闻其所谓宝玉者,尚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寓原应叹息四字,皆诸姑辈也。" 我们再回到书中第一回可知,《红楼梦》之真事隐就是《石头记》里面的故事。原本《石头记》脂批有“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这句话应理解为故事是以通灵石头福彭真实经历的闺阁之事为素材,为空空道人“亲见”并如实所记。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我认为,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抄阅再评,都是小说的完善过程。 我探妙空空道人就是畸笏叟妙玉,典出高濂《玉簪记》,故事记叙:宋女贞观陈妙常尼,年二十余,姿色出群,诗文俊正,工音律。张于湖授临江令戏弄潘陈判曰:“道可道,名可名;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清者浊之源,守不住炼药丹炉;动者静之机,熬不过凡情欲火。大都未撞着知音,多半属前生注定。抛弃了布袍草履,再穿上翠袖罗裳;收拾起纸帐梅花,准备着罗帏绣幔。无缘处青蒲黄庭消白日,有情时洞房花烛照乾坤。”而“畸笏叟”就是妙玉自称的“畸人”。如果再和“笏”连在一起,就是妙玉的判词“云空未必空”。 小说第六十三回邢岫烟道:“……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说的就是畸笏叟妙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