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的会芳园,寓意怡亲王的交辉园,是因交辉园取于《诗经-棠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韡”棣萼交辉之意。棣萼交辉含“会芳”之意;更何况会芳园做为宁国府的花园,与胤祥之子宁郡王的封号也相吻合。再说,作者首次写会芳园落笔在王熙凤与贾瑞相遇情节,释放出什么意义呢,真的是什么鸡鸣狗盗之事吗,那就要看看贾瑞的名号。贾瑞字天祥,天之祥瑞,多么吉祥的名字!还有会芳园的“天香”楼既是指御香又谐音天祥。祥也正是允祥的名字,凤与祥相会是取祥麟威凤之义。当然,还包含“丹凤朝阳”。这不是无据推测,林黛玉第一眼见到王熙凤穿戴的行头,“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这“妆”属红楼梦创作手法之一,是人物之间连接,角色转换的重要手段。王熙凤头上的装饰品也就巧接起好几个人物。在此单说“朝阳五凤珠钗”,不仅包括凤、还有珠和钗,珠为丫头珍珠,钗也就是指薛宝钗,王熙凤项上不是戴着一个与薛宝钗相似的金璎珞吗。最为紧要在于“朝阳”是怡亲王的宝号,朝阳居士。为了说明“朝阳”作者还安排了史湘云和丫头翠缕很长的一段关于“阴阳”对话。此为后文也不必多言,还是先看王熙凤走入会芳园见到了:
黄花满地,白柳横波。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飘飘,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这篇会芳园赞,看似普普通通,平常得很,却有着大文章。“黄花满地,白柳横波。”作者刚开始描写会芳园就从“黄白”入手,直达皇宫满地。黄白谐音黄柏,(柏为多音字)是冷香丸的药引,也是十二钗的引子。纵观“会芳园赞”只写出黄、白和红三种颜色,缺了一个蓝色,而蓝色也就是怡亲王的色,他属正蓝旗,所以不写才突显。在清代八旗中,正黄旗、镶黄旗和白旗为上三旗,皆归皇帝亲统。所以黄花白柳在此寓意着上三旗,而王熙凤此时正处于黄白之中,也显露出她有着皇上身份。那“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则表示游仙梦与兄弟朋友的情谊密切相关。
相传若耶之溪为西施在家乡地浣葛之处。西施因有病痛,故常常颦蹙,有东村粉丝模仿她皱眉样子,因而也有就有东施效颦的成语。“颦”被代指病西施,美不美在此无关紧要。关键在于林黛玉的外号也叫颦颦。所以浣葛处是通往了解颦儿之路。怡亲王怎么会与林黛玉联系上,首先还要从雍正在怡亲去逝周年地悼亡诗句“节届香蒲陈似旧,贡来细葛赐谁先”说起;雍正因往常如有贡品细葛都是第一赏赐给怡亲王,现如今却因葛的首先赏赐给谁的问题,引起对怡亲王的思念。此中体现出了雍正对怡亲王地厚爱,也显示出胤祥平日喜欢贡品细葛。怡亲王好葛和西子“颦”浣葛是共通的一条线;当然,还有颦颦从小就有的病根和允祥从小留下的病根相通。更重要的是“颦”的冠名权属胤祥,频与颦在以前是一样。雍正在怡亲王碑文上留下“义隆加谥,冠‘频’字以示宠褒。”此处的“频”就是平等的意思,与皇帝平起平坐,所以雍正把允祥的“允”复原为“胤”。林黛玉的颦儿也可读作频儿,以及王熙凤的丫头平儿,不但与“频”音同,意也相同。于是也就有“甲戌夾批:名字真及,文雅是假”的论调。光有“频”字还不够,作者还把林黛玉母亲命名为贾“敏”,而胤祥的母亲章佳氏就是康熙的敏妃。后来雍正又追封为敬敏皇贵妃,还是带有“敏”字。所以怡亲王的冠名“频”与其母亲封号“敏”与林黛玉绰号“颦”和其母亲“敏”都是一致的。总之,作者通过西施的颦和浣葛的典故为媒介,把怡亲王和林黛玉连接在一起。按此论,林黛玉不是成为怡亲王以泪报君恩了吗,那又大错特错了。绛珠草要用泪水报得是神瑛侍者的恩,是君报侍者之恩,而不是侍者报君的恩情。西方灵河岸上绛珠草实际为北京灵山下的檀拓寺红榉树,红珠的称呼出于雍正《扈驾幸檀柘寺恭纪》“含桃密缀红珠树,嫩箨新抽碧玉竿”之句,红珠树为雍正,碧玉竿是怡亲王。再看甲戌在绛珠草后地侧批:“单点‘红’字。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绛珠血泪典出何处,就要看《雍正实录》的一则上谕:
朕亲临其丧。亦祗以血泪巾帕、及所佩香囊附棺中。示含玉之意。志永诀之哀。盖王天性节俭。一生服食之需。爱惜物力。不肯多费丝粟。故拳拳于身后如此。且识见高明。深凛古人宝玉送死之戒。
这段上谕非常明白说了三件事;雍正真地留下血泪,血不是从眼里流出来,是如贾宝玉听说秦可卿死讯时急火攻心吐出来。雍正把这带血泪巾帕敬奉棺材中的胤祥,表示无以回报,唯有用血泪报侍者勤劳浇水之恩。第二,雍正留下香囊,表示含玉新生之意。古人喜欢用蝉形的玉放在死人口中,希望死者托生个富贵之家吧。贾宝玉衔玉而生也就是怡亲王含玉出生,重生在《红楼梦》中。宝玉的名字也是来于“宝玉送死”的说法。可以说,林黛玉手中的血泪巾帕也就是雍正血泪巾帕。林黛玉做为死去的怡亲王形象,雍正血泪手帕在其身上藏着,做为活的雍正又演绎了血泪巾帕产生地过程、以及来历。贾宝玉送帕,黛玉题诗,以及后来黛玉血泪染帕。至于第三香囊的故事太长了,在此就不赘述了,还是说那天台有什么秘密吧!
天台指浙江天台山。据说,汉明帝时有叫刘晨和阮肇的两个进入天台山得道成仙,用此寓意着皇帝的神仙梦,所以皇帝都要人们高呼万岁,能万岁的也就是神仙,凡人是不可能万岁的。但是,是指那一位万岁神仙?就要从天台山的国清寺说起;“国清”正与清国吻合,又与雍正颇有渊源。雍正十一年,皇帝降旨重修国清寺,并钦赐该寺珍贵佛经智者遗物——贝叶经。雍正还把天台山两个唐代隐士寒山子及他的好友拾得封为和合二圣,且亲自给《寒山子诗集》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而《红楼梦》从若耶之溪的吴姬西施到一百零八回“牙牌令”的刘阮入天台、二士入桃园都在叙述着“二爷”名字来源。一僧一道、以及二爷的名称就是取于天台山的和合二圣,而和合二圣又是来于雍正追封,追踪溯源还是到雍正。和合二圣也就代表了雍正与怡亲王的和合兄弟加朋友亲密关系。再说那和合二仙形象,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捧盒。在三十七回,袭人打开一个盒子,里头装的是红菱与鸡头两样鲜果,此处红菱代表鸿福降临,芡实代表荷,也就是和,再与盒子的谐音合共同组成“鸿福降临,兄弟和合”之意。还有妙玉随师傅入京的理由之一就是寻找贝叶遗文。而天台山也就有贝叶遗文,所以同妙玉要寻找的地方也一致。
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飘飘,疏林如画;这是从雍正《扈驾幸檀柘寺恭纪》“法苑风飘花作雨,香溪水激石鸣湍”化出。红叶飘飘是典型的北京西山秋天特征。疏林如画,虚中带实,此处有用红叶谐音玄烨之意,表示康熙确实已入画中,林如画也轻轻带出林如海,暗示康熙成为了画中人,雍正继位。所以也就有了“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地愁中带乐叙述,一向悲秋的作者,在此却喜秋。
西风两字第一次出现就贴紧了王熙凤,古代风也通凤。西风不仅谐音熙凤,凤也借喻皇帝雍正。薛宝钗丫头叫黄金莺,在书中是做为胤祥心灵手巧一个代表形象。蛩既是蟋蟀也是蝗虫,蝗虫在书中有特别含义,因“蝗与皇”音同字似被借喻为皇帝,所以此处把蛩比喻皇帝。此时虽是秋天,雍正和怡亲王在园中却觉得暖日融融,新皇又添新语录,兄弟俩觉得无比舒畅。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首先,东南指地处东南的天台山,西北之轩暗指西北五台山,两个台山千里相牵源于文殊。五台文殊道场,天台的寒山子被认为是文殊转世金身,两处都有妙玉寻求的贝叶遗文,所以两者以文殊相连,也是红楼解梦两个不可缺席的台山。第二,这“东南西北”方位就要先看一则凡列;
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
此则内容是说;在文人笔下凡是京都皆称为长安,老百姓则叫“中京”,这是不想在方向上留下痕迹,大概天子之国是以“中”为至尊。所以大家就回避了东南西北方向。作者在此用东南和西北来称呼。如果这是不想留痕,那就错了。为什么要这么神神秘秘呢!因涉及到清朝八旗制度。东南西北是红楼引子、十二钗立足的理论根据。
清朝八旗有黄、白、红、蓝四种颜色,分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天子居中间的皇城。东南之榭和西北之轩涵盖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黄白红蓝四个旗,那迎春丫头司棋应是谐音“四旗”。四正旗又生出四个镶旗,共合成八旗。满、蒙、汉各八旗,共二十四旗。满、蒙、汉共有正旗十二,副(镶)旗十二,此乃十二正钗和十二副钗的正确来历了,也是十二钗出笼的唯一理论根据。北面的正副黄旗和东方正白旗合称上三旗,上三旗无王,是由北京皇帝亲自统领。再看书中对东南西北四个郡王地叙述,却以北静王为尊,充分说明了北静王实际就是谐音北京王的皇帝。秦可卿丧葬上出现的八公是象征八旗。官客送殡的有牛清之孙等人……庚辰在此批得十二地支的官爵,代表的是清朝宗族的十二等级爵位。他们为何都是孙字辈,正如王熙凤所说“满屋孙子”。从顺治爷到康熙再到雍正属第三代,所以都是孙字辈。同时也利用猢狲寓意为胡人,更用猢狲齐天大圣寓意石头出身,并且成为寿与天齐的万万岁。当然还包括孙姓起源于黄帝之说,黄帝也是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