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红楼梦》中大家偏爱于讨论宝玉与女儿们那些如痴如醉的辛酸乐事亦或仅就单个人物的气质特点做点睛着重分析,其实,人物分析的第一层便是通过彼与此的关系及其处理关系的方式来探究其中散发出的气质特点,同时,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这层关系透视人物灵魂及其价值观念,更能反观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和风土人情。 贾政与宝玉的关系一直都很尖锐,贾政对儿子的不才甚是不满,而宝玉对父亲也是感坦言而不敢直怒,这样的人物关系微妙也是值得我们为之探究的,其中包含了很多文化、伦理道德等层面的东西,现仅就“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做一番解读,足以可见一斑。 笔者以为,贾政之所以在与众清客参商题对额之事时,命宝玉同参与其中,绝非仅仅“试才”表面意义而已,具体奥秘或许有如下几个原因: 1、贾政借“试才”之机行训斥教诲之言,激励宝玉读书进取。“试才”之后,当然要有所反馈,行为父之责,这个自不必细说,只在一处便可知,“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但是,这个仅仅是浅层之意。 2、贾政借“试才”显为父之尊威,故作姿态,以做足封建贵族家庭家长制度下的“面子工程”,说到底,就是“试才”以“显才”,“摆平”外界对宝玉的痴傻之态的非议,保全贵族家庭的颜面,以借众清客借之“捧才”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实,贾政对宝玉仅仅是不思进取、不听己言、不求功名只沉迷风情之诗词等的不满,是恨铁不成钢,绝非他不重视宝玉,其实,恰恰相反,贾政对宝玉文采、才情的欣赏不压与那些清客,甚至高于他们。整个题对额的过程,贾政尽管没有一字夸赞宝玉之词,但言行表情尽出卖了他的“假”意“假”情,相反,却多是“笑”态,嗔骂多有爱才怜才之态。如: “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 “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对宝玉的题额不做点评,只等众人迎合之,其惟妙惟肖的肢体动作表面他对宝玉文采的认可,只是碍于情面,因为众清客代表了贾政,倚老卖老,宝玉对清客题额的异议,既坏了他的威严,也灭了他的道理,这正是宝玉对贾政尊威的一种侵犯,所以尽管爱才但不外露,只是不断喝命他“再题”,或者“偏不用”来无礼取面子,所以,贾政对宝玉的才情是一种“欲罢不能”的若即若离的状态。 “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其“冷笑”虽有不屑,但也有不解,更进一步试才“显才”,这一点在后面可证,贾政虽一味骂宝玉“畜生”,但却是“点头”之态,按理说应为怒态或摇头才是,所以,言行不一,暴露其“假”“虚伪”“虚荣”,尽管言尽“不满”却依旧让宝玉再题一联。正如王蒙在《王蒙谈红说事》中坦言,“贾宝玉被乃父叫去试题对额,实乃受到父亲的重用,却又偏说是宝玉‘不喜读书,偏有些歪才’,这里的‘书’,指的是道德训诫性的‘四书’,而绝对不包括文学性的风花雪月,中国的毫无希望与趣味、毫无活气的正人君子们一向以贬低排斥文艺来证明自己的一身正气,这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比较恶劣的方面之一,在宝玉题对额时又表现了一回。一面用着宝玉的才,一面摆出老子的威风,骂着‘畜生’,一面向众清客表示谦虚,一面掩饰着自己的干巴无能,连个美好的文词也想不出来。” “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确是取笑宝玉吗?非也,赞之。 这样看来,贾政对宝玉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因为,否定宝玉,既是肯定宝玉对清客们的见解,所以,间接肯定了自己的远见和尊威,而肯定宝玉,则是父以子荣。 3、贾政借“试才”显示其“孝”。贾母偏爱宝玉,处处袒护,贾政碍于“孝道”每次处罚宝玉都是欲进不行、欲罢不能,只能不了了之。这次“试才”以“展才”,便可愉悦贾母,这里有小厮之言为证,“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这个反响自在贾母那应验,“知不曾难为着他,心中自是欢喜。” 4、贾政借“试才”显示其“忠”。贾政命宝玉题额有另一方面的目的,贾妃作为皇族帝王的代表,借宝玉之才取悦于她,即是抚慰元春深居宫中之孤寂,又表现了对皇帝的忠诚。元春与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此次宝玉题额用贾政的想法就是“聊一试其情思之清浊”,尚“本家风味”,“不负其(元春)素日切望之意”,后面贾妃从贾政口中得知“皆系宝玉所题”后果含笑并称赞宝玉进步了。 总之,此回贾政“试”宝玉之“才”无论是激奋进、显尊威,还是尽孝行、表忠心,无不是绕一个“情”字,人情世态尽在其中,难怪乎鲁迅先生称之为“人情小说”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