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滴泪为墨研血成字― 读脂砚斋评点《 红楼梦》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赵春霞 参加讨论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文论家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小说名著的发展而展开的理论批评,采取了序、引、题、跋、诗文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主要的形式是评点,如毛宗岗对《三国演义》 的评点;金人瑞对《 水浒传》 的评点;脂砚斋对《 红楼梦》 的评点等。以人物性格分析为中心的小说评点,使我国特有的小说理论批评形式臻于完备。其中,特别是脂砚斋对《红楼梦》 精辟的评点,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的成熟。脂砚斋对《 红楼梦》 的评点,从对《 红楼梦》 的生活基础、创作方法、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意境、情节、结构、语言、细节描写等,进行了广泛的评论和探讨。
    首先,揭示了《 红楼梦》 小说的悲剧性。《红楼梦》 悲剧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甲戌本第八回有一条脂批:“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这条批语认为《 红楼梦》 的悲剧性是同‘情’字相联系的,黛玉割情而夭;宝玉抱情而遁;三姐项下一横是绝情;湘莲万根皆削是无情。脂砚斋认为曹雪芹是“因情提笔”, “情里生情”,写这部小说是“滴泪为墨,研血成字”,说这部小说是“情痴之至文”。《 红楼梦》 第五回写太虚幻境,宫门口的对联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横书四个大字,“孽海情夭”。曹雪芹是以“谈情”来真正地作为他创作《红楼梦》 的“大旨”。
    曹雪芹创作《 红楼梦》 之心境、环境: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在太虚幻境中演出的《红楼梦》 仙曲十二支,其中的第一支曲子《 红楼梦》 引子所唱“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就是说作为情种的作者之所以要创作《 红楼梦》 ,是为了要在这最使他动情的时日,来抒发他那被激动了的感情。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更是作者以《红楼梦》 来书写他的血泪感情的生动写照。作者云:“虽今日之茅椽蓬墉,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生活艰难,创作情热,应该说,作《红楼梦》 者,必曾于患难穷愁人情世故,一一经历过,人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也。”
    脂砚斋关于《 红楼梦》 是一部“情痴之至文”的论断,关于《 红楼梦》 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的论断是准确、深刻的。因为它指出了《红楼梦》 是一部寄托作者审美理想的小说,指出《 红楼梦》 的悲剧性就在于它描写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在现实中的毁灭,脂砚斋的这些论断,是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小说的悲剧性以及这种悲剧性和作家的审美理想的关系,这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红楼梦》 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有重要意义。
    其次,揭示了《 红楼梦》 小说的真实性。脂砚斋认为《 红楼梦》 最大的优点是真实。第十九回批语说:“形容一事,一事毕具,《石头》 是第一能手矣。”又说:《 石头记》 一部中皆是近情近理必有之事,必有之言。”脂砚斋认为艺术真实是“合情合理”, “近情近理”, “至情至理”,合乎生活的情理,写出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真实情状和内在的必然性、规律性。
    再次,论述了“典型”是作者的创造。脂砚斋对于黛玉、宝玉的描写,推崇之至。第十九回批语:“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古今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学,于擎儿处更甚,其回圈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之第二人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这是一段很精采、很有价值的评语。脂砚斋指出宝玉的形象,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宝玉,同他的环境是完全不协调的,他的整个性格,同当时的社会,同他所属的阶层,完全格格不人。所以他一出场,作者使用一闽《西江月》 描写他与环境格格不入: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这里曹雪芹在《 红楼梦》 里有时对宝玉用了一些贬语,比如写他的痴、呆、傻、疯、怪等,似乎是批判宝玉。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贬语呢?这些贬语代表曹雪芹对贾宝玉的评价吗?显然不是。这是世俗的评价,是封建卫道者的看法。曹雪芹用这些贬语是要说明宝玉是一个和封建卫道者有着尖锐冲突的人物,他是从封建中国的母腹中脱胎而出的第一个“新人”。是作者一个创造。倒是这样“新人”的出现,宣布了整个封建社会不合理。曹雪芹也以阅尽沧桑的炯炯双眸,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深处。脂砚斋认为宝玉不仅是作者肯定的正面人物,而且是寄托了作者审美理想的人物。最后,论述了《红楼梦》 小说的意境。在诗歌、绘画艺术中,主要是创造艺术意境。但是二者可以互相渗透。小说、戏剧中也可以创造意境。可以富有诗情画意,黛玉是一个诗化的人物。她不单纯是封建末世的一个有叛逆性的人物,不单纯是一个有某种个性自由的人物,也不单纯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物,她还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诗意的人物,是一个美的形象。曹雪芹在创造这个典型形象时,运用了多方面的手段,意境就是他的一种手段。当然这些意境本身的创造,又离不开人物的性格。在《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一回中,正是黛玉伤感的心情,构成子那个秋灯秋夜秋风秋雨的意境的活的灵魂。反过来,这种凄凉的意境又深一层地刻划了黛玉的性格。同样,在《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也正是黛玉高洁的性格和不幸的命运,构成了那个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意境的活的灵魂。反过来,这种凄清孤寂的意境,又加重渲染了黛玉的高洁性格和不幸的命运。在曹雪芹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性格化入意境,意境又化人性格。如果没有这些意境的创造,黛玉形象就失去诗意,黛玉就不能成为黛玉。这种艺术意境和艺术典型互相交融的美学特色,是同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审美心理相联系的,很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原载:《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6 年第l 期
    
    原载:《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l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