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箫心剑气说红楼 --评《箫剑集》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周汝昌 参加讨论

    《箫剑集》,梁归智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写下的这个题目是《箫剑集》作者为自序所加的标题。集之作者梁先生是原任山西大学中文系、现任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精研古代文学,尤深于红楼梦研究。
    只看《箫剑集》这一书名,很像一本随笔、散文乃至诗词之类的集子,实则是一部学术文集——这种为书题名的风格,本身就表明他有才华气概,不是世上常见的平庸死板的“学者”一样,那么没有文采,枯燥乏味得让人敬而远之。这儿有“心光”四射——何谓“心光”?精神、智慧、学识、才气,甚至“灵性”(雪芹用语),都可包涵在内。这个是中华文化的质素所培养出来的高层知识分子的特色,比方说,“箫剑”之喻来自龚定庵(自珍),龚君何如人?不是冬烘,不是腐儒,才华气概兼而有之,识解过人,敢于直陈胸臆……。知乎此,便可推想梁先生为人的“类型”了。
    如果你不喜欢“这号人”,二话不说。如若喜欢的话,我向你热切推荐这部新书。
    此书将近500页,计38万言;一半论《红》,一半讲其他的小说戏曲名著,如《三国》、《儒林》、《西游》、《封神》……皆有涉及。也讲元曲,讲《金瓶梅》……。
    这不止是“渊博”一义。这些文有一个精神在“摄”着它们。有点儿“概莫能外”的意味在。
    ——这精神是什么呢?你一定想问。
    答曰:中华民族之魂,中国文化之髓。
    这是重心或核心,“基层”与“整个儿”。
    如你对此有兴趣,即可取书一读。这不“玄虚”“缥缈”,他讲得既具体又生动,引人入胜。
    他有几个“关键词”,反复地为读者讲解阐述。比如《红楼梦》,他告诉你必须“进入”作者曹雪芹的灵心慧性,方能“进入”《红楼梦》的神情义旨。否则永远是“隔”着的,千言万语说不到“点子”上。
    所以,他特别强调,研究(即寻求正确理解认知)必须气质上能与雪芹“投分(fèn)”契合才行。
    有人会不同意——也不理解。那就没法“对话”。在我看来,此言千真万确,因为这是他积年累学、甘苦有得的真实感受与发现。
    因此,他又强调“灵”与“俗”的大分际,深矛盾。如他所指出的:雪芹原书80回全归于“灵”的体验与表现,而伪续后40回则纯属一个“俗”字,思想俗,文笔俗,境界俗……——根本一条是续者的人俗气俗、笔俗味俗,和雪芹原著那么样的“极不类”而“绝异”。(鲁迅如是说)。
    这是懂不懂《红楼》的最深层也是最高层的一个“警世”之言。
    老子尝云:“下士闻道则大笑。”聆此言者,笑乎哭乎?悲耶喜耶?
    在学术上,他主张必须培植能具考据、义理、词章三大方面兼通咸精的全材,因为治学尤其治《红》缺一不可。
    这也是不刊之论。
    他很“不客气”,直言不讳,在回顾百年“红学史”时宣布说:百年红学史其实是一部“误读史”。
    这当然震世骇俗,会有众多“专家”群起而“攻”之吧?其实,他是大实话,只因百分之九十几的“红学家”都曹、高不分,乃至以高为曹,以俗代灵。
    不承认这一事实,于学术文化是有害无益的。
    我这短文一非书评,二非论文,三非“借题发挥”,四非吹嘘炒作。我只想说,此书“宏观”有百年回顾反思,有世纪前瞻展望;“微观”有重要“红会”追述,京剧电视《曹雪芹》评赏……,读来妙绪纷披,隽语霏屑,可谓触境生春。作者喜发“狂言”,竟敢说百年以来读懂了《红楼》的只有“两个半人”!无论你认同还是大怪至讶,也可以浚发智府灵泉,开心启窍——比看得心烦生厌的那一堆堆的“红学”书要有滋味得多。这就是我认为它不同凡响,推荐一读的理由。
    作者博通古今中外,并且对国外的新思潮也十分了解,所以他不同于孤陋的“腐儒”,其议论总是带着夺目的思想光芒。例如他不但以《金瓶梅》《红楼》作比,而且还拿顾城的《英儿》来比,指出表面现象的若干近似点而实质上却有根本性的差异与“不可填平的鸿沟”,其深刻而沉痛的赏析评议,令人震撼灵魂,非同一般“温暾(tūn)水”所能望其项背。他强调治“红”须有两大前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对艺术感觉能力的提高。他认为“红学界缺少的正是这个”。
    他的“红楼梦精神结构论”,“新世纪的研究前景”,都给人一种透辟而警动的强感。
    作者的文笔也与“洋八股”迥然两种风味:有文采,有丰神,有气概——时时掩不住的豪气与泼辣潇洒。
    以上是我的粗略的印象和评估。
    我见此书后,题七律一首,录为小文的结尾:
    剑华箫韵法流尘,大旨谈红句句真。
    为有灵明生慧业,那无文字见精神。
    覃思入里方鞭辟,玄鉴悬高乃照人。
    一洗凡庸辟世运,中华锦绣日当晨。
    原载:《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08期
    
    原载:《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08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