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赵氏”撰写《红楼梦》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一、“赵氏”就是爱新觉罗氏
    “赵氏”打了引号,实为爱新觉罗氏。
    我对《红楼梦》的作者有成体系的表述:曹雪芹是原创者,程伟元、高鹗只是整理者,其作者还有无名氏甲(程日兴)、无名氏乙(汪易堂)、无名氏丙,还有爱新觉罗·永璧、爱新觉罗·绵伦。
    所谓“赵氏”,专指北宋灭亡时被金朝押解到东北的赵宋宗室。
    网上有许多文章说赵宋宗室的后裔演变为爱新觉罗氏,甚至具体说到伊尔根觉罗氏。同时,网上有许多文章反对这些说法。
    其实,金朝灭亡后留在东北的“生女真”仍处于奴隶社会,没有文字,盛行口头文学、口述历史,对各部落的起源难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生女真”就是满族的祖先主体。
    满族的祖先有蒙古族,这是可以确定的。
    满族的祖先是否有汉族,可以探讨。
    《百度百科·靖康之耻·历史影响》写道:“押解至东北的赵宋宗室上千。后来后金满族第一大姓‘伊尔根觉罗’据《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又作‘宜尔根觉罗’、‘民觉罗’或‘伊尔根’,满语‘民’的意思。其汉姓为‘赵’(也有‘佟’‘顾’‘伊’‘萨’‘公’‘兆’‘曹’‘包’‘哲’‘席’等)。《黑龙江志稿·氏族》载:‘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清代满文创始人噶盖之裔汉姓‘赵’,尚书顾八代之裔汉姓‘顾’,副都统萨哈岱之裔汉姓‘萨’,大学士伊桑阿之裔汉姓‘伊’。不排除有满州望族是宋皇室后裔。”
    二、《爱新觉罗是赵宋之后裔》
    “赵氏宗亲”是新浪网的网友,他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了《爱新觉罗是赵宋之后裔》。全文如下:
    爱新觉罗,满文书写为,拉丁文转写为 Aisin Gioro ,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是族名,“金”的意思。“觉罗”是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
    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满语中“姓氏”一词的穆林德夫转写为hala 、哈拉),一部分是基于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mukūn、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爱新是族名,觉罗是姓。“觉罗”与“爱新觉罗”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李姓与赵郡李氏,谢姓与陈留谢氏,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嘉穆瑚觉罗、西林觉罗等分支,都源于同一始祖。因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清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如金、王、孙、艾、罗、肇、范等。[编辑本段]家族世系谱
    按《满洲氏族通谱》,努尔哈赤原本姓觉罗。
    宋朝徽钦二帝及其从亡的宗室大臣等后裔,基本上都转化为赫哲族,也有的融合于斡朵怜、胡里改两万户部落中,南迁辗转落脚地方(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后称董鄂部。但他们都以“觉罗”~赵为姓。又因其为中原贵姓,故女真人中也有随之姓觉罗~赵者。后又因诸觉罗氏的居地或处境不同,乃演化为: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这些觉罗~赵姓都是在“爱新觉罗”之前就有的。
    明朝建州女真大首领锁罗骨,以赵为姓。又称伊尔根觉罗,相对伊尔根觉罗的民觉罗,爱新觉罗意思是官觉罗,其实就是官赵。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胤禛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不是道光之子,则是“力”部。
    三、《红楼梦》里的赵氏男性之名
    儒家的信条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许多男性之名体现了此信条。
    《红楼梦》里,赵嬷嬷的两个儿子名为赵天梁、赵天栋,赵姨娘的兄弟名为赵国基。“天梁、天栋、国基”都是体现了“治国”信条的极好的名!
    四、赵姨娘是大脚女人
    王人恩先生在《红楼梦学刊》2012年第六辑里发表了《<红楼梦>里不写女人的脚吗?》。该文引用了周汝昌先生的言论“赵姨娘‘飞跑’亦然”。
    显然,赵姨娘是与八旗有关系的大脚女人。联想到赵姨娘是“家生子”,可以断定其原型应是隶属于八旗的包衣。
    五、写书人深知“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道:“赖嬷嬷叹道:‘……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
    “赵氏”——北宋灭亡时被金朝押解到东北的赵宋宗室,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极痛苦过程,必定代代向后裔嘱咐“你那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的!”
    六、甲戌本眉批“武穆之二帝”
    金朝是女真族的朝廷。岳飞抗金,天下闻名。
    甲戌本写道:“(癞头僧)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此处甲戌本眉批“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真可谓惊心动魄!
    宋孝宗追认岳飞的谥号为“武穆”。
    “武穆之二帝”——岳飞迎回宋徽宗、宋钦宗的心愿。
    “二贤之恨,及今不尽”,更是激动之语。
    此处甲戌本眉批的作者是谁呢?我认为是脂砚斋。我曾推测脂砚斋是爱新觉罗·永璧。
    对我的观点,肯定有许多人不认同。
    我请大家看看清朝皇帝及宗室是怎样对待岳飞的。
    七、康熙帝论文
    康熙帝《御制文集》第三集卷十九有《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今将其文字摘引如下:
    “金兵破辽之后,兵已满万,人强将猛,非宋之所敌,明矣。备责不能卧薪尝胆,以雪父兄母后之雠,则高宗何辞?若论李纲之忠言不听,岳飞之丹诚不用,设使谏行言听,则必胜金兵于朱仙,生还二帝于汴京,朕实不信也。何也?根本已久不固,人心已久不一,上无惯战之良将,下无用命之士卒,天下虽有勤王之名,真伪莫测,虚实难分。高宗久在金营,孰强孰弱,自有切见,若使复雠雪耻,再整江山,实不能也,势使之也。孟子曰:‘寡众弱强不敌也。’若论讲和之非,我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因祖之雠,戊午起兵,战必胜,克必取,所向无敌,有往必成。神威圣武,深仁厚泽,犹念中国涂炭,数次议和。明朝引南宋讲和之非,始终不悟,归罪兵部尚书陈新甲为秦桧,弃市示众。发天下兵迎战,如袁崇焕、毛文龙、洪承畴、祖大寿、唐通、吴三桂,前后千余员,凡出关者,非死即降,靡有孑遗。财赋因之已竭,人心随而思乱。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于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于难者,岂非当日不主议和者乎?(高宗赵构)偏安社稷,犹存一线之脉络,若为雪耻复雠,同死于国难者,尤不知于明末同乎?异乎?文天祥云:‘社稷为重,君为轻,立君以存社稷,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实千载忠君之语,君与社稷并而为一也。使高宗匹夫之勇,死而无悔,不顾社稷,以死雪雠,又不知当时议论如何耶?”
    在康熙帝的论文中,抗金英雄李纲、岳飞都是忠臣!
    八、乾隆帝论文
    《乾隆御批·下·岳武穆论》写道:
    “北宋之亡、河北之失,宋祚之不复振,中原之不恢复,人皆曰由徽钦而致。然高宗实难逭其责焉。当钦庙北去,社稷为墟,高宗入授,顺人心,而即大位,非不正且大也。及即位之后,当卧薪尝胆,思报父兄之仇。而信用汪、黄,贬黜李纲,不复以河北、中原为念,岂非高宗庸懦、用人不察之过哉?其后诸将用命,岳武穆以忠智出群之才,率师北驱,所战皆克。而以金牌十二召之班师,淮北之民遮马痛哭曰: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然而武穆亦不得以自留也。夫如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类皆能之。乃加之以文武兼备、仁智并施、精忠无贰,则虽古名将亦有所未逮焉。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拘,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呜呼!以公之精诚,虽死于桧之手,而天下后世仰望风烈,实可与日月争光矣。独不知为高宗者,果何心哉?”
    乾隆帝对岳飞倍加夸奖。
    九、敦诚论文
    敦诚《四松堂集·驳发明广义论岳武穆》写道:
    “天下事有不必议有不可议者。不必议而议之,已招赘言之讥。况不可议而议之者,之大不可也。余读史至岳武穆奉诏班师还鄂时,未尝不掩卷叹惋,追想当日之时势与公不得已之苦心。彼时诏至公,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乃自郾城引兵还。民遮马痛哭曰:‘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公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遂班师还。而广义乃曰:‘是不能用权必矫诏行之而后可,且言公不知春秋而发明。’又曰:‘昧于进退之机。’嗟乎!责备贤者宁如是乎?使诏果可矫也,公讵舍已成之势以致败亡之途。
    愚者不为也。公之奋忠义枕干戈者,欲雪君父之大仇也。而士卒之冒矢石暴骸骨者,亦因公欲报君父之大仇也。若矫诏焉,是先目无君矣,其何以正名分、鼓人心乎?唐肃宗以郭子仪为东都畿内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时已行矣,鱼朝恩谮之于上,召之卽还,使诏果可矫也?何难败史思明而后入见乎?公非斯人之徒,与然而一诏卽归,更无片言上陈,安知非帝未明于指日可成之势、别有所议而诏之耶?斯时必当陈不可班师之故,或因此而止班师,未可谓必无之事,故公早思及此,卽飞奏曰:‘金人锐气沮丧,我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云云。只此可耳,矫诏乌乎可。余谓深知春秋者,亦莫如公。孔子作春秋,尊天子,斥吴楚,严君臣之分,明上下之体。史称公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故于当时之事,宁贻后世经权之讥,不开人臣跋扈之志。至发明引张良、范蠡、张翰二疏之事,以惜公尤为不通之论。张良佐汉灭楚,功业已成,见高帝于韩彭之事,可为寒心。斯时而不从赤松子以游,未免又罹菹醢之惨。范蠡辅越,卒平吴国,已报臣妾之耻。况越王未可久事,不去必有奇祸。张翰更宜去者也,当八王扰乱,翰为齐王冏记室,自应悔其不择而出,不去可乎?
    吾犹谓秋风鲈鱼之思不早耳,二疏老矣。彼时国家无事,卽在朝,亦不过傅太子耳,何有于去不去也。至于公断不可去者也,公以恢复为己任,背涅尽忠报国四字,深入肤理。当时能制金人,与金人所甚畏者,诸大将中惟公为最推。公之心以为二帝蒙尘,君王宵旰,正臣子肝脑涂地之时,故不用可耳,杀之亦可耳。脱一旦复使之将兵,指日渡河,重树岳家旗帜,则收复中原,雪二圣之耻辱,解赤子于倒悬,此公之苦心也。惜乎黄龙府痛饮之志未酬,卒死于权奸之手,而投簪解组、明哲保身之举,岂公所忍言哉?夫岂张、范、二疏诸子所可同日而语者乎?
    故吾谓公前不矫诏,后不保身,正其大义,精忠卓然凛然于千古者,尚何言哉!尚何言哉!而广义又谓公之识时达权不及虞允文,不过为采石一战耳,此又成败之论,更不足辨。”
    十、我对三篇论文的评论
    康熙帝、乾隆帝和敦诚的论文,无热爱金朝之心,倒有偏爱赵氏宋朝之意。这样看来,爱新觉罗氏好像真的是“赵氏”——北宋灭亡时被金朝押解到东北的赵宋宗室——的后裔!
    十一、可以打开研究《红楼梦》的新窗口
    《红楼梦》的作者群里有爱新觉罗氏,这就为我们深入研究《红楼梦》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