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品茗红楼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史泽旭 参加讨论

    自清朝以来,就有“开口不言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之说,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在这部有着“百科全书”之誉的巨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这是贾宝玉给潇湘馆的题联。透过这副对联,我们会看到什么呢?翠竹掩映潇湘馆,宝鼎烹茗,绿烟袅袅,清风生于浓荫,弈指凉丝丝。茶联描述了“有凤来仪”主人潇湘妃子孤傲高洁的品性,芳情雅趣见于其中。
    其实对茶的描述,最精彩的当属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先后请贾母和宝黛等吃茶品茶的场景,简直就是“茶文化”的集体亮相。
    先说“舞台”,为什么选在栊翠庵的东禅堂?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佛教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其中僧俗两方面都津津乐道,并广为人知的便是——茶禅一味。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自幼曾被一禅师收养,在寺里学文识字、习诵佛经。在他的《自传》和《茶经》中,居多的是对佛教的颂扬及僧人嗜茶典故的记载。一生喜与佛人交游的苏子瞻曾经写过一茶联,曰“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也写过一首茶诗,曰“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另有“茶里人生,苦中自有清香在。禅间岁月,悟久必将大道识”。从这些茶联、茶诗中不难从“禅”里闻到“茶”香,于“茶”中品到“禅”味。
    其次是对茶具的描述,在本回中简直是登峰造极。且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在这里妙玉准备的茶杯明显有了高雅与粗俗之分,可是你别以为她给了贾母最高的礼遇,因为下面的茶具一件比一件精致。
    给宝钗的,上有一行小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给黛玉的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想想吧,这些吐纳着历代文化名人信息的饮具,如果穿越时空,拿到“鉴宝”节目上,也应是超国宝级的极品。但,这还不完,妙玉最亮丽的举动,还是把“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为什么呢?因为茶是情爱的象征。把带着自己香唇温度的杯子送给一个男子,这在“气质美如兰,才华腹比仙”、且有洁癖的妙玉,是非常罕见的。除了对宝哥哥的心仪已久的暗恋,还有别的解释。而第二十五回凤姐对林黛玉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一语却是点出了茶与爱情婚姻的关系,还有当时的某些习俗。
    再说妙玉煮茶用的水。人说,七分茶,三分水。冲茶一等为泉水,二等是江水,三等曰井水。妙玉给贾母等人的是旧年存的雨水,这已经非常讲究了,但是宝、黛吃的 “体己茶”,用的却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清洌的泉水反而次一等了。茶文化的点滴折射在这里让人叹为观止。
    宝玉栊翠庵品茶,透露给我们的茶文化信息远不止这些。比如我们还可以看到 “六安茶”、“老君眉”等,这些今天已成为“地理保护性标志产品”的名茶在书中现身;我们还可以从妙玉对宝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的打趣中,悟到了早已远播东方的所谓“茶道”。“读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沏一杯茶,观茶叶在水中翩翩而舞,感受茶水在血管里绽放。蓦然间,茶的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性,皆沉淀在心底,淡然宁静。
    原载:《青岛日报》2012.10.06
    
    原载:《青岛日报》2012.10.0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