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纵笔红楼解梦人 ——记张义春和他的《红学那些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冯桢 参加讨论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自它诞生以来,就广受关注,其题旨更是众说纷纭,脂砚斋认为只是着意于闺中,王国维说它是彻头彻尾之悲剧,鲁迅定义为“人情小说”,胡适考证乃曹雪芹的自叙传,蔡元培则言是揭清之失,悼明之亡。
    由《红楼梦》而研究它的红学,“红海”似乎一直热热闹闹,以致红学成为跨界海内外的一大显学。
    有意思的是,大同与红楼、红学有着不解之缘。首先,《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与曾祖曹玺在大同生活、“工作”过,曹振彦曾在多尔衮屠城后任大同知府,为医治战争给大同带来的创伤功不可没;其次,大同有一通镇城碑,碑记记载了曹振彦在大同的主要政绩,赫然记有“襄平曹公讳振彦”之字样,成为红学界确立曹雪芹祖籍辽阳的有力明证;第三,大同有许多研究《红楼梦》的红友,代表人物有邹玉义、王祥夫、刘福林等,从大同走出去的著名学者邓云乡更是一位影响深远的红学大家。第四,大同还有专门的民间学术团体大同红楼梦学会,旗下汇集了百余名红友;第五,大同曾承办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
    不仅如此,大同还有一位叫张义春的人物, 2007年8、9月间,陆续在网上推出《“治”红学的那些人》,为解梦红楼的红学人物树碑立传,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红楼。因其独特的视角、独特的写法,“那些人”如一块巨石投入“红海”,当时便闹出很大动静,引起众多“围观”。前不久,东方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他的网上连载,书名定为《红学那些人》。书籍面世后,同样引起一番震动,赞誉者有之,批评者有之,质疑者有之,以致引得此书大热,一时求书者众,洛阳为之纸贵。
    张义春何许人也?他的《红学那些人》又有哪些看点?为何引起那么多人“围观”?日前记者拜读了《红学那些人》,并面晤了张义春先生。
    张义春,副教授, 1984年7月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在山西电大大同分校供职,曾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他在任小学教师期间,品读《红楼梦》,发现“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有明显矛盾处8条,似乎矛盾也似乎不矛盾处16条。入山西师范大学读书后,偶然在阅览室得俞平伯著作《<红楼梦>辨》,始知自己往日发现,恰为俞平伯立论的证据。此后,开始以学术的眼光读“红”、论“红”,并以《治“红学”的那些人》为题,借网络登上《红楼艺苑》、《国学网》等阵地,发表系列品鉴红学人物的文章,一时学界走红。
    《红学那些人》是一本红学学术人物传略,虽然也分析了红学家的学问得失,但相当篇幅写人物性情。在作者笔下,这些红学家不再是道德与学问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崇高,也渺小;也美丽,也朴素;也超脱,也世俗;也英雄好汉,仗义行善,也童心未泯,反复难养……忽焉怒发,忽焉嬉笑,忽焉春风得意,忽焉天真烂漫。
    《红学那些人》的一大看点就是评传结合,立体人生。书中所写红学人物,笔者也曾读过他们当中一些人的著作,多是些高文典册,论证说理;也曾看过有关他们的传记或介绍性文章,但多侧重于学习经历与学术研究成果的罗列,缺乏文采与温度。而本书在叙写这些人物的生活中,顾及各自的成长、求学、学术研究及成果诸方面,更注重人物个性的描写。如描蔡义江的得意阳光,使人忽上春台;摹王国华的穷愁潦倒,使人如坐冬夜;传欧阳健的豪杰不羁,热血喷涌;状冯其庸之沉着冷静,望之俨然……而将周汝昌与吴世昌两位红学大家放在一起去写,吴世昌有本事,有脾气,好先发制人,步步紧逼;周汝昌有本事,没脾气,善于以静制动,能沉得住气。一个是战士情怀,一个是太极手段,双方对峙,二水分流。其他如王朝闻的爱石如命,戴不凡的不合时宜,朱南铣的好吃好酒,邓云乡的古董气等等,作者以个性化笔法写人物的个性,让我们了解到这些红学人物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而这种“个性化”笔法关乎人物评价,因此也引发学界诸多争论。
    此书的又一大看点是涉笔成趣,雅俗共赏。行文突出趣味性与幽默化。比如说俞平伯“喜欢家常便服,一个胖胀面孔,憨憨然有福相,吐字急促,有些口吃的样子,终年赤脚,下放农村时亦然,有‘赤脚大仙’雅号;俞平伯谨言慎行,长于挨整,拙于整人”。描绘形象生动,令人捧腹却隐有酸楚。再如说“启功乃有道之士,大养之人——不伐善,不施老,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刘心武有自赏人格——即使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赞赏,也不会感到灰心丧气。”王利器“专拣有气力的打,很少揍比自己弱小的,他不屑于那种‘小萝卜’”,文章或雅或俗,雅俗共赏。
    看红学那些人,解红楼那些梦,张义春的《红学那些人》不啻是红学研究的集大成。而且,较之众多冗繁乏味的研究论集,此书更好看、耐看。当然,《红学那些人》也有不周之处,如有学者指出,此书所收红学人物,最早起于胡适,只能算是"新红学"那些人,若书名不加"新"字,则宜补进诸如脂砚斋、蔡元培等"旧红学"那些人,还有王国维、鲁迅、吴宓、顾颉刚等对新红学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日本、韩国等红学家也应摘要收入。期盼作者早出续集或修订本。
    原载:《大同日报》2011-11-25
    
    原载:《大同日报》2011-11-2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