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中,中文被认为是一门相对来说不容易被掌握的语言。但是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外国人,虽然母语不是汉语,但他们却尝试用中文进行文学创作。他们写作的难度,就像芭蕾舞演员一样“要用脚尖儿跳舞”。 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特殊,形成了一个中华文化圈。尤其是在今天的朝鲜半岛和越南所处的区域内,曾完全使用汉字作为书写文字;日本文字也是模仿汉字草体而创造。这种历史文化背景,催生了在早期历史上用中文写作的外国创作者。 最为中国人熟悉的莫过于唐朝时期来华的安倍仲麻吕。他善赋诗,与王维、李白等人交好,有《古今集》一部留世。而在众多参加中国科举考试的朝鲜人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崔致远,他曾在唐朝为官,《檄黄巢书》曾天下传诵,另有《桂苑笔耕集》传世。 在历史上的这些地区,还有诸多运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的文人墨士。他们虽不为当今的中国人所熟知,但在各国的文学发展史上也曾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日本的菅原道真、成岛柳北,越南的白毫子、阮氏点,朝鲜半岛的朴趾源等人,在众多的用中文进行文学创作的人士当中,是最为璀璨的几颗明星。他们与安倍仲麻吕和崔致远一样,也是用中文创作诗词歌赋的一等一高手。 自近代以来,中国广泛而深入地被纳入了西方人的视野,陆续出现一些用中文创作的外国作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一位用中文创作的洋人女作家。她就是祖籍波兰、后来嫁到中国来的华罗琛,又称华罗琛夫人。她原名S.Horose,自1915年起,她先后以中文出版了《女博士》《心文》《他与她》等多部小说和散文集,其中尤以1924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恋爱与义务》最有影响。蔡元培先生在住院期间,读了这本书的初稿,“精神为之一振”,欣然为之作序。这本书重版了好多次,每次都很快售罄。1931年,联华影业公司把这部小说搬上了屏幕,由阮玲玉、金焰等明星出演。 之后又有荷兰人罗伯特·汉斯·范·古利克,他的中文名字更为大家所熟悉——高罗佩。他的英文小说《狄公案》系列小说在西方广为流传。1953年,高罗佩以《狄仁杰奇案》为书名,用中文把英文的原书改写成了章回体小说,并且由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据称高罗佩是用中文写章回体小说的西方第一人。 用中文写作的西方作家中,最为中国大众所熟悉的莫过于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先生。马悦然先生一生致力于汉学研究,两度当选欧洲汉学协会主席、在伦敦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担任中文教授,堪称母语非汉语人群中的中文写作翘楚。2004年1月,三联出版社出版了马先生的散文集《另一种乡愁》。 自20世纪以来,除中国以外,随着处于中华文化圈的各国相继废除汉字,在这些国家中,能用中文写作的作家越来越少。然而,还是有一批酷爱中文的“异邦人士”,用中文写作出版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最有代表性是韩国作家许世旭和日本女作家新井一二三。 许世旭早年曾留学中国台湾,从1961年春季起用中文写诗及散文给台湾报章、文学刊物发表,迄今不休。中文创作的诗集有《雪花赋》《东方之恋》,散文集有《城主与草叶》《许世旭散文选》《移动的故乡》等。其中《移动的故乡》在2004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他因酷爱中国文学,曾被人戏称是“中国奴”。 毕业于早稻田政治学系的新井一二三,则曾留学于中国大陆,后来定居东京,专职中文写作。出版过《新井,心井》《东京人》《樱花寓言》《123成人式》《我和阅读谈恋爱》等十来部中文作品。 正是这些人,凭着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即使要用脚尖儿跳舞,他们仍开心地坚持着。 原载:《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