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美国大众文化步步为营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琼 参加讨论

    美国作家吉恩·里尔2003年8月出版了他的处女作《匡蒂科规则》。小说问世后,美国成熟的大众文化市场便轻车熟路地将此书投入了步步为营的宣传操作中,使读者面前又出现了一部成功而引人入胜的作品。
    小说的男主人公普勒·蒙克是个有赌博嗜好的联邦调查局特工。在他的生活中,高额风险总会令他兴奋不已、激情高涨,而他所执行的调查任务又始终使他陷于一种黑白世界的平衡危机中。另外,蒙克曾有的少年创伤、信仰模糊、情感淡漠等,使这个多少带着点风尘沧桑的男人,有了可以成为畅销小说男主角的资本。同时,作者刻意地把小说背景选择在人心飘摇的“9·11”事件之后,使个人与国家、犯罪与高层阴谋等有了一种微妙的联系。在小说中,对最高法院法官的被提名者布伦达·汤普森的背景调查就成了故事步步深入的焦点。汤普森法官被总统提名后,即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因为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提名进入最高法院的非裔美国女性。从汤普森法官的个人履历来看,她似乎清清白白、毫无污点。可是,蒙克特工及其搭档莉萨却从其个人安全调查表那看似平淡无奇的时间疏漏中打开缺口,两人由此开始了小说中惊险无比的黑幕揭露过程。由此,故事情节急转直下,进入了一浪高于一浪的险情与揭密进程。蒙克和莉萨也因此被搅入了掺杂着激情、热情、恐怖、勇气、机敏、侥幸等的一系列事件之中,并且从中挖出了这些案情之后的腐败和凶杀事实,一直顺藤摸瓜地触及了政府顶层人物,涉及了美国宪法的灵魂地带,同时也遭遇了真正的亡命之徒对他们生命的直接威胁。这层层深入、惊心动魄、步步为营的故事布局,以及作者对联邦调查局与警界内部机构运作的谙熟,都不是一般纯以写作为生的作家所能企及的。
    小说的书名《匡蒂科规则》(Quantico Rules)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多次商榷的焦点。译者最终将其直译,也是出于多重考虑。作为揭密与探询,作者本意似乎也是希望这个具有行话特征的词语能够像“第二十二条军规”那样引起读者的深思,甚至得到一种拓展。“匡蒂科规则”取自联邦调查局的行话,本义为“不成文的准则”。于是,在小说中(或许也在现实中),在一套官方准则的体系下,又存在着一套特工们在联邦调查局设在弗吉尼亚州的匡蒂科的受训基地所教导的那种非官方法则。小说中的蒙克是一个处于模糊地带的人物,在他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蒙克一直摇摆在可行与不可行的冲突中。他好赌成瘾,却在工作中明察秋毫、正义英勇。里尔在访谈中也坦言,没有人愿意阅读一本谁都循规蹈矩的小说,书中的蒙克比谁都似乎走得更远了一些,因为,在文学创作中,戏剧性才是准则。而且,里尔的生活阅历使小说充满了可信性和专业性,也使这些真实能一气呵成地贯穿于细枝末节中。
    当然,小说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大众文化市场配合作家推出作品过程中熟练可行的操作策略。综观美国通俗文学的发展历程,各种不同风格的小说在历史与市场舞台中发生着变迁。从20世纪50年代在该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历史西部小说之后,现代犯罪小说开始兴起,并且在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取得了压倒其他一切通俗小说的声誉。1970和1980年代是美国通俗小说大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出现了诸如甜蜜野蛮小说、高科技惊险小说之类的新型通俗小说,而且传统的女性言情小说、科学小说和恐怖小说也出现了回溯现象。到了上世纪90年代,社会暴露小说则逐渐成为该文学领域的主导力量,并将这一格局一直维持到上世纪末。由此看来,《匡蒂科规则》的诞生,并非仅仅是里尔本人的奇思异想,它的可读与畅销,其实就如十月怀胎,诞出生命一样自然,因为,孕育、生长环境使然,瓜熟蒂落中,诸多因素促成了它的生机盎然。
    由于里尔本身曾是联邦调查局特工,他独特的个人经历使书本自然具有非凡的特征。例如,在布伦达·汤普森法官的个人调查表中,出现了三个星期的疏漏,这样的细节,也只有专业人士捕捉得到。由此,蒙克和搭档莉萨揭开了一个看似极为可信的高层腐败、勒索与谋杀的内幕。而且这一切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又被熟谙国家政治、历史背景的作者选择置于“9·11”事件之后,即美国国内安全出现危机的大局面之下。因此,作为有着二十多年从事联邦调查局特工工作经历的作者,他对各事件处理上的游刃有余之处就得到了彰显。更重要的是,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政治意识形态在“9·11”以后出现的向右转的保守倾向,也表达了明智人士的深深担忧:保守势力所采取的措施可能对美国一向引为自豪的民主自由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小说另一个非常抢眼、同时也充分体现美国大众文化特色的地方是,作品贯穿始终地体现了一种民主与平等的游戏精神。在翻译时,译者经常遇到上世纪诸多重要的历史政治事件,也必须要在浩如烟海的卷宗中查到具体的时间和事实来确凿体现故事层层深入中必须交代的背景。在这一看似烦琐,实则意趣盎然的查证过程中,译者体会到了这种在许多美国通俗作品中都常常具有的严肃的游戏精神。在这部作品中,真实的历史人物与模拟真实的人物频频曝光,有的揭露细节“真实”到令人瞠目结舌。
    此外,这部结合了间谍、揭幕、高科技犯罪等流行因素的小说也体现了美国大众文化市场的迅猛成熟,以及新、快、准的时代节奏。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间谍小说在冷战后期已经日渐淡出,因为间谍、地下工作人员之类的人员逐步失去其光环与神秘性。但是,吉恩·里尔却在这部小说中重新激发了这类人员的光彩。
    更具有阅读卖点的是,作者巧妙地加入了自己在高科技领域的得心应手之长。当然,里尔的创作虽然灵活机智,不乏幽默诙谐,但偶尔会有肤浅之嫌。从人物表现来看,次要人物较为扁平,例如性感、美丽的搭档莉萨虽然固执坚强,但是太容易冲动?鸦地方警长布罗德斯基又显得过于刻板单调。幸好这些都瑕不掩瑜,关键是小说情节和发展节奏得当完美,读者也会卷不释手、一气呵成地阅读完毕。故事中,一层谜团的背后又是一层,层层递进,一直涉及到政府高层的心脏地带,到达权力运作的关键区域,这种逼真的细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占据人心的悬念布局等,其实汇成的依然是步入成熟的美国大众文化特质。因为,在大众读者的期待中,作者和文化市场所要设置的目标似乎大同小异:让期待寻找美丽石头的文化消费者最终发现的是天然金矿。
    原载:《中国图书商报》2008-6-1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