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文学翻译30年:艰难中前行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改革开放30年来,文学翻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11月19日下午上海翻译家协会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与文学翻译发展论坛”上,与会的翻译家回顾文学翻译30年发展轨迹,在肯定了上海文学翻译事业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坦诚谈到不合理的机制束缚文学翻译发展、出版界重复翻译现象严重、中译外翻译工作薄弱等当下文学翻译存在的问题。
     不合理机制束缚文学翻译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研究所所长谢天振表示:近三十年来,外国文学译介在突破译介题材禁区,出版、发行方式创新,厘清翻译文学归属地位问题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尤其是对翻译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认识上的突破,更是一个大的进步。不过遗憾的是,这种认识更多停留在表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文系主任魏育青表示了同样的观点。他说,当下文学翻译存在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与现有的一些不合理机制有关。比如说,译作在很多高校和研究单位评职称的时候并不被纳入体系,文学翻译的学术地位下降,并不受重视。“译者追求一定的社会承认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翻译作品不能成为科研成果的前提下,我们伸出道德的手指,去指责他们在文学翻译上无所用心,是没有足够理由的。”
     在资深翻译家薛范看来,当下外国歌曲翻译所碰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在于发表园地严重萎缩。“原先全国各省都有一本音乐刊物,现在,有的停刊,有的转型,只剩下北京一家杂志《歌曲》每月才刊登一首翻译歌曲,翻译了歌曲,无处可以发表。”薛范还表示:当下外国歌曲翻译基本上处于无主无序的状态、自生自灭的境地,这导致了翻译人才的严重流失,而这方面的专业工作者更是少之又少,他进而发出感叹,在他之后,翻译歌曲领域恐怕会有相当长一段时期空白。但令他感到惊喜的是,网络的发展,给外国歌曲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的园地。他透露说,最近他们在网络上成立了一个歌曲翻译实验小组,已经译配出100多首歌曲,并利用网络传播这些翻译歌曲。
     虽然网络翻译歌曲是否能像网络文学那样形成一定的气候目前还很难判断,但网络这把双刃剑对文学翻译形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魏育青就不无忧虑地表示,在文学翻译批评领域,除一些有质量的翻译批评外,还存在很多无根无据的所谓“酷评”。“这些网上的翻译批评比较情绪化,有些人自学了3年德语,就敢把钱钟书等大家骂得一无是处,但又没有具体例子。”
     重复翻译、哄抬版税现象严重
     虽然近年来文学翻译图书的种类有所增加,但是名著重译再版的数量仍然居高不下。翻译的外国文学新书也以通俗读物居多,其中不乏许多内容非常浅薄的作品,难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尤其是高层次读者的阅读要求。这是与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魏育青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表示:现在文学翻译“一鸡多吃”的现象非常普遍,硬骨头却没人啃。“托马斯·曼重要作品《浮士德博士》等一些在世界上很有影响的作品,因为翻译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就无人问津,一些比较简单畅销的作品却被反复翻译,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收入在不同的出版物中。”
     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吴洪也提出了类似观点,他表示,现在由于进入文学翻译的门槛比较低,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介入外国文学作品出版,这本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可能畅销的作品,很多出版社一拥而上,为了争夺版权而哄抬版税,使得翻译出版物成本大幅增加。他进一步指出:这种现象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在于:“有的出版单位看中海外某本畅销书后,先把版权抢到手,没有合适的译者,就随便拉人凑数,编辑力量和水平也不够,无法把关。结果时间是抢出来了,但翻译质量很差。这种做法为了一己经济利益,既浪费了社会资源,也误导了读者,贻害无穷。”
     中译外文学翻译工作相对薄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好多外国人所了解到的中国文化就是张艺谋的电影,而现在很多人了解到的中国文化也就是中国功夫。”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表示,受制于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工作方面的相对薄弱,迄今为止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我们还没能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他举自己手头正在进行的一项中译外的校译工作为例:“当我们拿到一些译者翻译的被相关国际组织退回来的译稿时,发现错误的翻译比比皆是。”
     柴明颎说:由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殊性,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世界上目前没有足够的翻译能替中国承担庞大的、日益增长的中译外任务。而随着我国与国外交流的日益扩大,中译外涉及的语言也越来越多,仅有英、法、德、日、俄等常用语种显然不够,而稀有语种翻译人才就更显得匮乏。“如何解决中译外的翻译人才匮乏和队伍出现断层现象,这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在译者黄福海看来,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外文,不在乎数量多,但应该翻得精。他曾经收集过几个译本的一些资料,他说,以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为例,翻译成英文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译作不讲韵,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翻译者不太讲究,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中国诗歌有准确的理解。“要做好中译外工作,需要深刻掌握两种语言的精髓,而这其中,更重要的是掌握本国的语言和文化,这要求译者必须打下深厚的中文基本功底,这方面恰恰是当下一些译者所欠缺的。”
    原载:《文学报》2008-11-2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