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展现了汉晋之间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军阀混战,英雄辈出的精彩画面,深深感动了数百年来读者的心灵。而作为其背景出现的许多建筑物如郿坞、凤仪亭、隆中草庐、七星坛、铜雀台等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些建筑物尽管作者着墨不多、点到即止,且不乏虚构,但它们在小说情节中的作用却不可低估。看到这些建筑物的名称,董卓的骄奢淫逸、王允的老谋深算、刘备的礼贤下士、诸葛亮的神鬼莫测、曹操的野心勃勃等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凸现在读者面前。 特别是铜雀台,作者对它似乎“情有独钟”,情节多有涉及。小说尽管没有从正面刻意描绘铜雀台的宏伟壮观,却在铜雀台建造的时间、缘起、目的等方面采用史实与艺术虚构浑融的创作方法,基本尊重历史事实,加以适当虚构,虚实相生,既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实现了对曹操这个人物的立体刻画。 一、改变铜雀台建造的时间以增强故事的趣味性 根据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曹操之所以建造铜雀台是因为他从冀州地下挖掘到了一枚金光四射的铜雀。挖到铜雀的大致时间,是紧接在曹操北击乌丸南还,郭嘉病逝之后。“建安十二年冬十二月”,“玄德风雪访孔明”之前。[1] 曹操北击乌丸南还,在建安十二年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十二年“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而《魏书·郭嘉传》云:“(郭嘉)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魏书·武帝纪》载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2]。” 这样看来挖掘到铜雀的大致时间应该就在建安十二年秋冬之间。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诸葛亮智说周瑜”还提到:“亮居隆中时,有北郡人,言操去漳河边新造一台,曰铜雀台,以应其瑞,限一千日工毕。” “亮居隆中时”即是诸葛亮出山之前小说。写“三顾茅庐”在建安十二年冬。历史上诸葛亮何年出山?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建兴五年诸葛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该疏,《文选》题曰《出师表》。文中有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卢弼《三国志集解》载:“胡三省曰:‘自建女十一年至是年凡一十一年矣’[2]”胡三省认为: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出山。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