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儒家文化人格与《水浒传》的创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振星 参加讨论

     自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历代王朝的文教政策莫不以儒学为宗。儒家文化的传承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学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儒家文化人格对文学创作的浸润、影响也是非常深广的。本文探讨的是儒家文化人格对《水浒传》创作的影响。
     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志于仁,笃于道,用自己的言行铸就了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并为后世所景仰。他的形象崇高而又温和、谦恭,言谈深邃、博雅而又风趣。在历史的演进中,孔子从社会的个体进人到文化领域,宛然成为一种卓显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精神,彰显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认和理解。面对逐渐被圣化的孔子,儒家文化似乎也需要与之互补的人格符号来表达其对人本来面目的理解,显示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真实的、富有性情的内涵。适应这一需要,子路的形象在古代典籍中愈来愈隐约地成为与孔子相对应的另一种文化符号。
     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中,子路并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乃孔门翘楚。但在《论语》中,子路出现的次数却最多。据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统计,子路(包括季路、由)共出现73次,远远高于其他弟子出现的次数(子贡61次,颜渊32次,子夏27次,冉有27次,曾子19次),而且在《礼记》、《说苑》、《韩诗外传》、《孔子家语》中也多有提及。在这些典籍中,子路的形象比孔子其他弟子的形象要鲜明、活脱得多。
     与孔子相比,子路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野”。《论语·子路》记述孔子的话说:“野哉,由也!”那么何谓“野”?《说文·里部》:“野.郊外也。”尔雅·释地》言:“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城邑是文化的集中地,远离城邑就意味着缺少文明因素,引申为朴野、粗鲁,孔子又说:“质胜文则野。”[1](《雍也》)质是一个人先天的、内在的思想品质;文是文采.指外在的言谈举止。对子路而言,则是“质胜文”或曰“文不胜其质”。具体表现为;(一)粗鲁率直。子路对孔子的言行往往表示不满,这样的记载不乏其例。《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南子为卫灵公夫人,名声不好,所以子路不高兴。孔子难为情,只好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阳货》也载:“公山弗扰以费畔卫,召,子欲往,子路不悦。”不仅如此,子路还当众指责孔子迂腐:“有是哉,子之迂也!”〔1〕(《子路》)《孔子家语》载:“子路为蒲令·备水灾,与民修沟读,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革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子路忿然不说,往见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读以备之,而民多匾饿者,是以革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2](《观思》)子路根据老师的教诲施行仁政,但不能领会政治的复杂性,故显得简单幼稚;自己认为行为磊落却不被认可,便忿然找夫子申辩,并表示不接受劝告,故显得偏执鲁莽,言行无遮,无视礼法,天性率真。(二)忠孝赤诚。子路为人朴实,忠诚坦然。对老师孔子忠心耿耿,难怪孔子深信:“道不行,乘梓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1](《公冶长》)对父母恭顺诚孝,《说苑》:“昔者由奉二亲之时,常食黎蕾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者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顾食黎蕾而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3](《建本》)对朋友坦荡无私,他曾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1](《公冶长》)(三)尚武好勇。《论语》多言及子路好勇之事,孔子曾言“由也好勇过我” [1](《公冶长》);批评子路“好勇而不好学”[1]《阳货》)。可见子路英勇好斗,其尚武好勇的性格已融入他的人格。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齐鲁学刊》2004年0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